王波
产妇分娩经历了宫口扩张、胎儿娩出及胎盘娩出3 个阶段,伴随强烈的宫缩,尤其是在第二产程,宫缩更加频繁、剧烈,伴随明显疼痛,是产妇分娩关键期,若第二产程用时过长将会增加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风险,因此第二产程做好正确的应对及处理尤为关键[1]。以往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第二产程采取侧位分娩有利于缩短产程,促进顺利自然分娩[2-4],为分析第二产程中采用侧位分娩的分娩效果,本文特收集100例足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 日~2021年2月20 日本院100例足月产妇,纳入标准[5]为:①产妇及家属已明确研究目标及流程,加入研究均为自愿,医学伦理委员会审阅研究申请表示认可、支持,予以批准;②年龄20~40 岁,可正常沟通;③产前检查及诊断无并发症及遗传性疾病;④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排除标准:①心脏受损或肝肾异常者;②产妇精神紊乱、意识状态差或既往存在精神病史者;③恶性肿瘤者;④对研究无法做到顺利配合者;⑤合并神经肌肉病变者;⑥存在阴道试产禁忌证者;⑦多胎妊娠孕妇。将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年龄21~36 岁,平均年龄(27.63±4.02)岁;孕周33~42 周,平均孕周(37.38±3.24)周;孕次1~3 次,平均孕次(2.01±0.52)次。对照组年龄20~35 岁,平均年龄(26.53±4.09)岁;孕周34~42 周,平均孕周(37.39±3.22)周;孕次1~4 次,平均孕次(2.02±0.75)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妇入院后均评估其身体状况及精神状态,加强营养支持,对产妇予以心理疏导,缓解紧张及焦虑。对照组第二产程中采用正常体位分娩,指导产妇仰卧位截石位分娩。治疗组产妇第二产程中采用侧位分娩,待产妇宫口开全协助其体位调整为侧位,出现宫缩时指导产妇哈气,在腹压作用下推动胎儿娩出,助产人员双手托住胎儿头部,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协助胎儿娩出,停止脐带搏动后可将脐带剪断。产后两组产妇均补充水分,加强产妇生命体征监测及胎心监测,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会阴裂伤情况,会阴裂伤标准[6]:分娩后会阴未受到明显影响,外形完好表示无裂伤;阴唇系带出现裂伤表示Ⅰ度裂伤;皮肤出现撕裂伤为Ⅱ度;会阴体及肛门括约肌出现裂伤为Ⅲ度。②产后出血量,记录产妇产后2、24 h 出血量。③产程时间,产程时间主要指第二产程用时。④产妇舒适度,以产后2、12、24 h 下肢疼痛和四肢麻木情况进行评定。⑤新生儿Apgar 评分,对新生儿娩出后1、5 min 的Apgar 评分进行监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 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 评分分别为(9.27±0.54)、(9.73±0.45)分,与对照组的(9.19±0.61)、(9.72±0.4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4,0.111,P>0.05)。
2.2 两组产妇会阴裂伤情况比较 治疗组10例(20.00%)发生会阴裂伤,对照组32例(64.00%)发生会阴裂伤;治疗组会阴裂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会阴裂伤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会阴裂伤情况比较[n(%)]
2.3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 治疗组产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ml)
表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m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治疗组第二产程用时为(40.22±12.37)min,短于对照组的(57.84±16.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2,P=0.000<0.05)。
2.5 两组产妇舒适度比较 治疗组产后2、12 h下肢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24 h 下肢疼痛发生率及产后2、12、24 h 四肢麻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舒适度比较[n(%)]
近年来,我国对自然分娩优越性宣传力度加大,自然分娩率有所提升。阴道自然分娩需要经历宫口扩张、胎儿娩出及胎盘娩出3 个重要时期,期间伴随剧烈疼痛,不仅加剧了产妇心理负担,而且会引起低氧血症、难产等。作为产妇分娩重要环节,第二产程是宫口全开直至胎儿娩出的过程,用时长、风险高,若处理不当轻则会引起酸中毒,重则会导致新生儿窒息,中转剖宫产,部分产妇甚至会出现产后出血,威胁产妇生命安全[7]。以往研究报道,产后出血在所有自然分娩产妇中占10%左右,多由宫缩乏力所致[8]。随着公众对自然分娩认识的提升,多数产妇更倾向于自然分娩,在分娩期间指导产妇保持舒适体位,结合产妇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满足产妇需求,不仅能够缩短产程,而且能够降低产后出血风险。传统产科自然分娩多采用仰卧位,其方便医生进行各项检查,但实际上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子宫压迫,诱发低血压综合征,因此产妇分娩体位成为产科探索的重要话题。
产妇分娩会受到产道、产力以及胎儿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类因素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母婴结局。分娩期间若产妇存在过度紧张、焦虑会引起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不仅睡眠受到影响,而且饮食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产前营养不足会导致水电解质失衡,是宫缩乏力、胎儿缺血缺氧的主要危险因素[9]。头位难产作为妇产科常见情况,其诱发因素复杂多样,若不能够早期识别、诊断风险,将会影响阴道分娩的顺利进行,甚至威胁母婴安全。因此,要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督促产妇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头位难产及其他分娩风险,结合产妇实际情况对分娩方案作出及时适当的调整,保障顺利分娩。与此同时,要关注产妇心理状态及精神状况,尤其是初产妇,要做好心理疏导及情绪调节干预,缓解产妇焦虑、紧张心理。对于枕后位、枕横位的情况应指导进行胎位调整。本次研究分析了第二产程中侧位分娩对产妇分娩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侧位分娩下便于对胎头方位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刺激子宫收缩促进胎儿娩出,不仅能够缓解产妇分娩疼痛,减轻紧张、烦躁心理,而且与人体力学相符,有利于加快产程。以往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产妇分娩采用自由体位能够将产后出血风险控制到最低,防止出现新生儿窒息[10]。另外,第二产程选择侧位分娩有利于促进腹肌及盆底收缩压的增加,进而对宫缩产程进行刺激,使得胎头顺利下降。通常在侧位状态下肌肉收缩更快,胎儿纵轴与产轴处于一致状态,宫颈压力增加,进而使得产程加快。本研究随访了两组产妇第二产程用时情况,发现治疗组更短,提示侧位分娩有利于缩短产程,促进产妇顺利分娩。在产妇会阴裂伤方面,对照组裂伤更为严重,而利用侧位分娩的治疗组会阴裂伤较少。
在产妇舒适度方面,侧位状态下产妇舒适度更高,不仅可缓解腰骶部不适,而且产妇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姿势,防止了四肢麻木、下肢疼痛等不适。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方面,治疗组产后出血量更少,两组新生儿1、5 min Apgar 评分差异较小,说明侧位分娩能够在减少出血的基础上保障新生儿健康,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模式。
综上所述,第二产程中应用侧位分娩能够降低产后出血风险,且会阴裂伤程度较轻,有助于产妇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