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波 董书桂 刘伟然 杜美容 王 巍 孙映雪
(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AST)主要以咽痛、咽部红肿、溃烂化脓为主症,重者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呕吐、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小儿AST在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所占比例为10%~15%。虽然细菌和病毒感染均可以导致小儿AST发病,但是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感染导致的小儿AST是目前医学应该重视的对象[2]。小儿AST反复发作易导致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引起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疾病。如果小儿AST不及时积极治疗,可发展为慢性扁桃体炎,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3]。目前西医内科治疗采用抗菌消炎药物,这种局部治疗方式的缺点在于只消炎,而不能清除扁桃体陷窝内的细菌[4]。中医认为小儿AST发病与“浊毒”有关,治疗采用化浊解毒法[5];基于转移兴奋灶针灸法理论,采用耳穴贴压治疗小儿AST可以使病灶的炎性充血、水肿及神经性疼痛得以缓解[6]。本课题组采用化浊解毒方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AST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在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小儿AST的相关内容制定[7];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急乳蛾中浊毒内蕴证[8]。纳入标准:符合小儿AST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急乳蛾热毒炽盛证辨证标准;4岁≤年龄≤12岁;治疗前均未使用抗生素,发热至就诊时间为2~48 h;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肺系疾病、肾脏疾病、重度营养不良及脓毒症者;伴心脏及造血等系统严重原发疾病者;伴有中枢神经障碍及免疫缺陷疾病者;有青霉素过敏史者。脱落及剔除标准:治疗期间接受其他治疗方案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者;治疗过程中患儿家属要求退出者;治疗结束后失访者;治疗过程中患儿观察指标不全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部收治的小儿AST病例共129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各43例。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脱落2例,各剔除1例,最终观察组入组41例,对照1组入组40例,对照2组入组40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临床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1)对照1组:给予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75)每次30 mg/kg,溶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每12小时1次。若患儿体温≥38.5℃,给予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的同时给予布洛芬混悬液(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359)口服,4~6岁4 mL/次,7~9岁8 mL/次,10~12岁10 mL/次,可以间隔6 h重复用药1次,24 h不超过4次。共治疗7 d。2)对照2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给予化浊解毒方口服,组方:鱼腥草30 g,连翘12 g,大青叶10 g,白僵蚕10 g,赤芍12 g,浙贝母10 g,芦根6 g,薄荷6 g,生甘草3 g。所有饮片购于安国京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由本院制剂室煎煮,分装两袋,每袋150 mL。4~6岁35 mL/次,7~9岁50 mL/次;10~12岁75 mL/次,每日2次。共治疗7 d。3)观察组在对照2组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治疗。选穴:耳轮9区、耳轮11区、扁桃体。找准穴位后,常规消毒,以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镊子夹取已粘有王不留行籽的0.5 cm×0.5 cm胶布,对准耳穴贴压,然后用右手拇、食指循耳前后夹信捻压,一般选用中等强度刺激,至耳郭发热、发胀,耳穴局部出现酸沉麻木感、发散感为宜。取单侧耳穴,两耳轮换。每贴压1次,可在耳穴上放置3 d后更换。每天由家长按压耳穴4次,每次2 min。共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 1)观察3组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从治疗第2日开始,每天分4个时段(8∶00、12∶00、16∶00、20∶00)进行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观察。2)观察3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8],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 d后24 h内进行中医症状评价。发热(正常0分、37.5~38.4℃ 2分,38.5~39.4℃4分,39.5℃以上6分);咽痛、吞咽困难、口渴、食欲减退、大便秘结,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0分、2分、4分、6分。3)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血常规中的白细胞(WBC)计数变化。
1.5 疗效标准[8]治愈:疗效指数≥95%。显效:70%≤疗效指数<95%。有效:30%≤疗效指数<70%。无效: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中医症状总评分-治疗后中医症状总评分)÷治疗前中医症状总评分]×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各组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比较 见表2。观察组在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且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P<0.05)。
表2 各组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比较(h,±s)
表2 各组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比较(h,±s)
注:与对照1组比较,△P<0.05;与对照2组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n 41 40 40发热消退时间36.57±3.89△#67.34±7.28#50.12±6.46咽痛消退时间45.55±4.67△#76.88±7.89#60.46±7.05扁桃体肿大消退时间42.33±4.78△#75.58±8.82#58.89±6.68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44.67±4.56△#59.54±6.28#52.67±5.89
2.2 各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3。3组在中医症状各项积分方面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中医症状各项积分方面分别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且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P<0.05)。
表3 各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3 各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1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对照2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1组(n=40)对照2组(n=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发热5.40±0.95 0.43±0.05*△#5.38±0.90 4.21±0.52*#5.34±0.88 2.22±0.27*咽痛5.67±1.01 0.52±0.06*△#5.64±0.98 4.31±0.50*#5.61±0.95 2.30±0.32*吞咽困难5.37±0.82 0.41±0.05*△#5.34±0.80 4.19±0.51*#5.31±0.78 2.24±0.25*口渴5.34±0.70 0.38±0.04*△#5.31±0.68 4.18±0.49*#5.28±0.67 2.20±0.26*食欲减退5.33±0.65 0.36±0.04*△#5.29±0.63 4.13±0.49*#5.26±0.61 2.18±0.23*
2.3 各组治疗前后hs-CRP、TNF-α、IL-6、IL-8、WBC计数比较 见表4。3组在hs-CRP、TNF-α、IL-6、IL-8、WBC计数方面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hs-CRP、TNF-α、IL-6、IL-8、WBC计数方面分别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且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P<0.05)。
表4 各组治疗前后hs-CRP、TNF-α、IL-6、IL-8、WBC计数比较(±s)
表4 各组治疗前后hs-CRP、TNF-α、IL-6、IL-8、WBC计数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1组(n=40)对照2组(n=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hs-CRP(mg/L)30.15±3.12 5.46±0.60*△#30.24±3.18 14.61±1.57*#29.98±3.05 9.56±1.02*TNF-α(ng/L)45.49±5.29 19.34±2.08*△#45.61±5.31 33.19±3.54*#45.33±5.25 25.46±2.87*IL-6(ng/L)32.58±3.15 14.72±1.69*△#32.78±3.29 26.25±2.71*#32.68±3.25 20.13±2.14*IL-8(ng/L)15.39±1.60 5.53±0.64*△#15.45±1.63 11.11±1.15*#15.35±1.58 8.48±0.98*WBC(×109/L)16.11±1.67 6.45±0.71*△#16.04±1.71 11.02±1.19*#15.98±1.62 9.88±1.08*
2.4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且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P<0.05)。
表5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n)
小儿AST是以细菌感染为主的常见的外感疾病之一,抗生素为目前临床对细菌感染所致的小儿AST的首选药物。但是部分小儿AST患者为非细菌感染,现代研究显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小儿AST的首选药物,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与滥用,造成耐药菌的产生,导致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改善小儿AST的退热时间及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消退方面疗效不佳[9]。“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导致临床疗效不佳,容易导致合并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及淋巴结炎。现代研究中医药治疗小儿AST疗效肯定,中医药治疗能从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等方面进行治疗,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在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0]。
小儿AST属中医学“急乳蛾”范畴,中医认为小儿AST的病因病机为浊毒导致的浊毒状态,从而产生特有的一组或多组的临床证候群[11]。浊毒分浊和毒,浊有浊质、其性黏腻,可以滞络、阻气及耗气。浊与毒相互转变,浊邪胶着不去而易酿毒性。毒有毒性、其性烈善变,损害卫气营血、直伤脏腑经络。从西医角度方面考虑,浊毒侵害人体,导致小儿AST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浊化-浊变-机能失常,浊毒胶结于扁桃体,导致扁桃体组织、细胞浊化,从而导致扁桃体代谢、机能失常[12]。基于浊毒理论,本课题组在西药基础上采用化浊解毒方治疗小儿AST,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而且在改善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化浊解毒方由鱼腥草、连翘、大青叶、白僵蚕、赤芍、浙贝母、芦根、生甘草、薄荷组成。方中君药为鱼腥草,具有化浊解毒、消痈排脓功效[13],现代研究发现其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同时可调节免疫功能[14]。连翘解毒化浊、散结消痈,大青叶化浊解毒,凉血消斑,白僵蚕化浊散结,解毒利咽,3药共为臣药,辅佐君药,加强化浊解毒功效。赤芍祛瘀浊、清热毒、止痛,浙贝母化浊散结、化痰止咳,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生甘草化浊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共为佐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为使药[15]。
耳穴贴压具有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平衡阴阳功效,对耳轮9区、耳轮11区、扁桃体部位进行刺激,可以使留恋于扁桃体的浊毒之邪外达于耳部,使邪气从耳部而解[16]。耳部耳轮9区、耳轮11区、扁桃体为人体扁桃体病变反射区域[17]。根据中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理论,采用刺激耳轮9区、耳轮11区、咽喉部位治疗小儿AST,本研究显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耳穴贴压治疗小儿AST,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是本病的中医病机为浊毒阻滞,需要内外结合才能是邪有出路,使浊毒邪气由内外而解[18]。hs-CRP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TNF-α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是急相反应的众多细胞因子中的一种。IL-6是一种功能广泛的多效性细胞因子,急性炎症反应过程中IL-6会快速生成。IL-8是趋化性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炎症细胞趋化和诱导细胞增殖。WBC计数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炎症的轻重。hs-CRP、TNF-α、IL-6、IL-8、WBC是从不同方面反映机体炎症情况的指标,与患儿症状病情的变化具有一致性。本研究显示常规西药基础上化浊解毒方中草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AST,可以明显降低血清hs-CRP、TNF-α、IL-6、WBC计数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L-8水平,改善幅度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验证了在西药基础上化浊解毒方中药联合耳穴贴压在改善小儿AST患者的症状、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方面确有疗效,疗效优于两个对照组。且本方法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可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