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 陈伶利 李义伟 邹吉涛 杜 丹张晓维 李 鑫 王建国△ 李 杰 △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中医诊断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01208)
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性心脏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心前区突发的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1]。中医将其归于“胸痹”范畴,机体正气不足,恰逢外邪侵袭,气滞、血瘀、痰湿、寒凝痹阻心脉,血行不畅郁遏而痛,故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原则[2]。丹参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都是临床治疗CHD的常用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养心通络之效,主要有效成分是丹参提取物。丹红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之功,主要成分为丹参和红花提取物。临床治疗CHD时,常常出现两者随意混杂使用或联合使用的现象,不仅易产生不良反应,而且不符合药物经济学要求。因此,本项目首次从临床应用层次,采用国际通用的循证医学方法,对丹参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旨在明确两者的适用范围和主治病证,进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成本,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证据。
1)纳入标准。研究类型:丹参注射液对比丹红注射液治疗CH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符合西医诊断的冠心病心绞痛或中医诊断的胸痹病例,不限性别、年龄;干预措施:试验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均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结局标准:临床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电图疗效比较、住院时长、心肌耗氧量、心绞痛发作情况。2)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关于CHD诊断标准、《实用内科学》《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1979年WTO冠心病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综述、动物、细胞等非临床研究文献;临床个案报道;内容与主题无关、不完整或部分数据缺失;文章内容重复。
计算机检索 Wanfang、VIP、CNKI、PubMed 及 Cochrance Library数据库所有关于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CHD的RCTs,不限语言和国籍,同时结合手工检索,避免漏检,检索日期建库至2021年9月5日截止。中文数据库检索词:“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冠心病”或“冠心病心绞痛”“心绞痛”或“胸痹”“对照”或“随机对照”。基本检索式:#1(丹参注射液)AND#2(丹红注射液)AND#3(冠心病或冠心病心绞痛或心绞痛或胸痹)AND#4(随机对照试验或对照或对比或临床观察)。英文数据库检索词:“Danshen Injection”“Danhong Injection”“Coronary Heart Disease”“Angina”OR“Chest Bi”“Controlled”OR“Randomized controlled”。基本检索式:#1(Danshen Injection)AND#2(Danhong Injection)AND#3(Coronary Heart Disease OR Angina OR Chest Bi)AND#4(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R Contrast OR Compare OR Clinical Observation)。
1.3.1 文献筛选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使用Excel表格进行整理,提取资料的内容包括作者姓名、文献发表年份、纳入患者的病例总数及一般特征、分组方法、治疗措施、结局指标、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等。
1.3.2 文献质量评价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按Cochrane协作网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评价:随机分配方法应用;随机隐藏实施;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实施者盲法实施;结果测量者盲法实施;结果数据完整性;选择性报告;其他偏倚。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结局指标效应值用相对危险度(RR)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差(MD)或标准均数差(SMD),各效应量均以95%可信区间(95%CI)表示。采用χ2检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检验,若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异质性小(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50%),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检验水准为P=0.05。
初步检索出文献共122篇,其中中国知网48篇,万方50篇,维普24篇,按照文献纳入和排出标准最终纳入文献26篇,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纳入26项RCTs,共2 916例,丹红组给予丹红注射液,丹参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项研究提及使用常规西药治疗[3-22],另外6 项研究则没有提及[23-28]。具体文献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特征表
26项RCTs中2项明确随机分组方法[15,22],4项未提 及[11-12,18,28],20项提及但未具体[3-10,13-14,16-17,19-21,23-27]。26 项研究均未提及分配隐藏、其他偏倚及盲法,均未提前终止试验,见图2。
图2 偏倚风险评价
2.4.1 临床疗效 26项RCTs均报道临床有效率,具有同质性(χ2=26.75,P=0.37,I2=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显示,RR=1.25,95%CI[1.21,1.29],Z=13.54,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3。
图3 临床有效率
根据不同的诊断标准,将使用频次≥3次的诊断标准进行亚组型分析。合并分析总异质性,P=1.00,I2=0%;各组间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3项参照《实用内科学》,P=0.59,I2=0%;RR=1.29,95%CI[1.16,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项参照《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P=1.00,I2=0%;RR=1.30,95%CI[1.19,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两组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的临床有效率与诊断标准无关,见图4。
图4 临床有效率诊断标准的亚组型分析
按照不同的疗效评定标准,将使用频次≥3次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亚组型分析。合并分析总异质性,P=0.66,I2=0%,各组间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3项参照《冠心病诊疗指南》,P=1.00,I2=0%;RR=1.27,95%CI[1.11,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项参照《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P=0.26,I2=26%;RR=1.27,95%CI[1.19,1.36],有显著性差异。3项《冠心病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P=0.23,I2=31%;RR=1.24,95%CI[1.1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3组亚组分析的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与其疗效评定标准无关,见图5。
图5 临床有效率评定标准的亚组型分析
2.4.2 心电图评价 1)二分类变量。10项RCTs在结局指标中报道心电图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χ2=3.03,P=0.93,I2=0%)。Meta分析显示,RR=1.26,95%CI[1.18,1.35],Z=6.74,P<0.00001,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对比丹参注射液的心电图有效率更高,见图6。
图6 心电图有效率
根据不同的诊断标准,将使用频次≥3次的诊断标准进行亚组型分析。4项参照《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合并分析总异质性,P=0.78,I2=0%;RR=1.27,95%CI[1.10,1.46],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亚组分析无统计学意义,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的心电图有效率与诊断标准无关,见图7。
图7 心电图有效率不同诊断标准的亚组型分析
根据不同的疗效评定标准,将使用频次≥3次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亚组型分析。3项参照《冠心病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合并分析总异质性,P=0.79,I2=0%,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RR=1.29,95%CI[1.14,1.46]。亚组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的临床有效率与疗效评定标准无关,见图8。
图8 心电图有效率评定标准的亚组型分析
2)连续变量。7项RCTs报道心电图治疗效果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χ2=77.08,P<0.00001,I2=92%)。结果显示,MD=-0.27,95%CI[-0.80,0.26],Z=1.01,P=0.31,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丹红注射液心电图疗效比丹参注射液好,见图9。
图9 心电图疗效比较
2.4.3 住院时长 3项RCTs报道住院时长,有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χ2=3.44,P=0.18,I2=42%)。分析表明,MD=-5.81,95%CI[-6.40,-5.23],Z=19.61,P<0.0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使用丹红注射液住院时长更短,见图10。
图10 住院时长
2.4.4 不良反应率 10项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有统计学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χ2=3.53,P=0.97,I2=0%)。Meta分析显示,RR=0.65,95%CI[0.40,1.05],Z=1.77,P=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使用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无差异,见图11。
图11 不良反应发生率
RCTs纳入文献大于10篇的研究结果做漏斗图分析,临床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漏斗图均未见显著不对称,提示发表偏倚较小,系统评价结果可信度较高,见图12。
图12 发表偏倚分析
选择改变效应模型观察RR和MD变化的方法评估本次Meta分析的敏感性。本次Meta分析稳定性较好,除心电图疗效改变效应模型后变化较大,其余指标敏感性较低,RCTs结果可信,见表2。
表2 敏感性分析
丹参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都是疗效确切的CHD临床治疗药物。丹参和红花均具活血化瘀之功效,常相须为用协同增效。本次RCTs纳入26项研究,共2 916例。通过Meta综合分析各结局指标,临床有效率综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实验室检查结果[5],提示丹红注射液在提高CHD患者临床疗效方面优于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CHD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电图有效率指ST段及T波恢复情况[8],心电图疗效指ST段压低导联数变化[4],提示丹红注射液对患者心电图的改善优于丹参注射液。住院时长用于衡量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使用丹红注射液者住院时间更短,提示丹红注射液可加快患者康复时间。
本研究的不足在于丹参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均属于中药注射液,但诊断并未按照中医证型辨证,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偏倚。
综上,当前Meta分析结果表明,丹红注射液治疗CHD的临床疗效较丹参注射液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建议今后开展丹红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的临床研究时,设计规范、严谨的高质量研究方案,以提供更全面、科学、客观的临床治疗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