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艺博 吴开明 常健菲 王 奇 王丽媛 程为平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作为一种公认的、有效的眼底病治疗措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激光光凝手术具有一定破坏性,尤其是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易导致患者在术后继发出现眼部水肿、视力下降、眼球疼痛、头痛等诸多并发症。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的继发率高达44%~51.3%[1]。如果未及时治疗,PDR患者眼底的神经、血管微循环等出现病理改变,导致视力障碍甚至视网膜脱落而失明[2]。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眼底病,PRP是目前治疗PDR的主要治疗措施。而PDR患者常在PRP术后出现诸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不仅影响PDR患者的康复,而且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3-4]。本研究采用浮针配合再灌注运动针治疗PDR激光光凝术后患者,观察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出现情况及视功能恢复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参照《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5]中PDR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PDR诊断标准;行PRP手术后3 d以上且不足7 d:年龄18~80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5年;自愿按研究方案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合并老年黄斑变性、青光眼等;有眼部外伤史并进行手术者;孕妇及患有精神疾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者;颈椎占位、结核及先天畸形者;未完成PRP治疗的全部疗程者;合并有视网膜脱离情况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期间就诊于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并且符合PDR诊断标准的患者51例(67眼),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与治疗组25例。其中对照组(35眼)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34~79岁,平均(58.12±6.63)岁;病程1.3~12.4个月,平均(7.42±2.11)个月。治疗组(32眼)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39~77岁,平均(55.87±8.02)岁;病程1.2~10.5个月,平均(6.79±3.14)个月。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术后护理。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患眼,每次1~2滴,每日4次,抑制术后炎症反应,连续滴眼7 d。如果术后出现的眼压增高,给予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滴患眼每次1~2滴,每日3次缩瞳、降眼压,连续滴眼5 d,控制眼压在10~21 mmHg之间(1 mmHg≈0.133kPa)[6]。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浮针治疗。取穴:双侧气舍穴。操作:嘱患者仰卧位,头颈部自然放松,暴露颈前位置,针刺一侧时,头偏向对侧,即针刺左侧时头偏向右侧。气舍穴局部碘伏消毒,选用一次性使用浮针(北京世界针联套针中医研究院,中号:长度48 mm),选气舍穴外3~5 cm处为进针点,将浮针针尖迅速刺入皮下,针尖朝向翳风穴,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针25~30 mm,询问患者是否存在针尖刺痛情况后,持针尾做扇形扫散,幅度约为35~40°,扫散频率约为100次/min。每次操作3 min。同时配合再灌注运动,嘱患者做向针刺侧转头与向下点头的主动运动,同时施加适当阻力,每次运动持续10 s,休息10 s后重复进行,每个动作反复操作3次。扫散及再灌注运动结束后,抽出针芯,保留内部软管,用浮针贴固定后8 h后取出。每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相隔2 d,8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开始至术后1个月内是否出现眼球疼痛、结膜充血、头痛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2)视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将最佳矫正视力(BCVA)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进行治疗前后BCVA比较作为主观评价标准。采用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作为客观评价指标。
1.5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及视力、眼底检查制定。显效:视力改善或激光瘢痕覆盖眼底病变或者眼底病变完全消失。有效:视力提高或眼底病变停止进展或者病情得到缓解。无效:视力降低或眼底病变恶化或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数据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组内数据差异;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功能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BCV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BCV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治疗前后两组BCVA评分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差异说明浮针配合再灌注运动对术后视功能恢复有更显著的疗效。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n=26)对照组(n=2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BCVA评分(分)0.89±0.20 0.30±0.06*△0.80±0.19 0.46±0.12*黄斑中心凹厚度(μm)516.46±87.66 274.82±42.35*△547.15±82.60 360.83±46.39*
2.3 两组并发症出现情况的比较 见表3。两组部分患者术后1月内出现不同表现的术后并发症,对照组中有1名出现头晕的症状,经休息调整5 d后缓解,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并发症出现情况的比较[n(%)]
目前,激光光凝术是治疗PDR的权威疗法,通过激光引发热凝固效应,破坏视网膜外层部分组织,一方面满足了临床观察发现坏死的视网膜应尽早去除,从而避免其进一步扩散的要求[8-9],另一方面降低视网膜总耗氧量,缓解视网膜缺氧状态,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从而改善PDR症状[10]。但激光光凝术作为一种破坏性的治疗方法,尤其是PRP先后进行了3~4次的激光操作,相较于单次的局部视网膜光凝术对视网膜结构存在更大程度的损伤,对光凝区域的血液循环产生影响,使局部光感受器细胞死亡,从而易出现脉络膜积液、分离;黄斑水肿;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与日常生活质量[11]。
中医认为,PRP对视网膜组织所造成的损伤类似于灼伤,即火热之邪,耗气伤阴,气滞血瘀,同时热邪迫血妄行,血液不循常道而致视网膜微血管出血,故当以从络论治,活血通络为治则[12]。连续的激光术后,PDR患者处于气血两虚的状态,所以出现局部眼球疼痛、头痛等症状,故需要补气补血。光凝术的本质是去除缺血的部分并将周围组织凝固,所以补血太过会导致结膜充血等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出现。同时,术后治疗还需考虑患者本身的慢性糖尿病病史,对于PRP后患者的治疗需要滋阴补气而避免补血活血太过。
目前对于PDR患者激光术后的中医治疗相对匮乏,参考目前的毫针针刺及其他预防PDR进展的疗法:以眼部的局部腧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13-17],其治疗方案安全可靠,但糖尿病患者因末梢循环代谢较差,在连续激光术后患者眼周组织相对脆弱,连续的眼周腧穴针刺给患者自身术后康复带来挑战,所以不适合继续采用针刺眼部周围腧穴的治疗方案治疗PRP术后并发症。故本研究选取头面以外的腧穴,间隔操作治疗避免因连续的治疗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
气舍穴在颈部,为胃经经气的重要来源,已有研究发现针刺此穴具有解郁、理气疏络的作用,可以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伴有顽固性呃逆的患者[18]。气舍穴解剖浅层为胸锁乳突肌,深层为颈总动脉,已有研究证实通过排刺胸锁乳突肌,使局部微循环改善而提高颈总动脉的供血能力,促进头面部的血液流通,从而治疗周围性面瘫、耳鸣等疾病[19-20]。气舍穴直下还有迷走神经的走行,针刺过深可能多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异常,出现危重晕针反应[21],但本研究采用的浮针疗法以平刺进针,进针深度在5 mm以内,操作安全性高[21]。
浮针属于现代针刺疗法,研究发现浮针不仅可以治疗疼痛性质疾病,还可以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进而影响全身[22]。浮针刺入皮下后进行高频率的扇形扫散,同时配合再灌注运动,能够激活全身经气的运转,推动血液流动,使局部结缔组织被充分牵拉,产生生物电及大量化学物质作用于局部组织液通道、血管等,拓宽了该区域的组织液通道,加快了组织液、血液等体液的运行与代谢[23-24]。相较于毫针针刺,浮针疗法的刺激强度更大,造成的损伤更小,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术后康复。
通过对气舍穴进行扫散配合再灌注运动,一方面能够提高患者全身气机的运转,达到补气行气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气舍穴下胸锁乳突肌区的紧张状态,缓解颈部压力,促进整个颈部、头部供血[25],减轻并且治疗术后并发症。颈总动脉对应视网膜的供血区,即大脑前循环中大脑前动脉的眶动脉供血区,改善胸锁乳突肌下颈总动脉的血流,从而加强微循环代谢,改善激光术后视网膜组织缺氧缺血以及水肿的情况,加速术后的恢复。
本研究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浮针配合再灌注运动改善PDR患者PRP后并发症的出现及视功能下降所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组在术后1月内并发症情况及视功能恢复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浮针配合再灌注治疗相较于针刺眼周腧穴的治疗方案,能有效避免皮下血肿或水肿加重等不良情况,且进针层次浅更为安全,同时治疗时间短,间隔时间长,减少患者来诊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本疗法可降低光凝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术后的康复,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了有效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