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虫汤治疗外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血瘀证)疗效研究*

2022-02-24 10:47张智伟胡仕祥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1期
关键词:感染性血瘀证候

张智伟 胡仕祥 赵 哲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非感染性发热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与手术所造成的机械性损伤、术中出血、应激反应和无菌性炎症反应有关[1]。在治疗上,西医目前主要给予抗生素及解热药物治疗,但效果欠佳,不良反应明显[2],且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住院费用、消耗更多医疗资源[3]。中医理论对此类型发热有着深入的认识,其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并可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对此治疗。为此笔者于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1日依据中医辨证,采用中药方剂大黄虫汤治疗术后非感染性发热(血瘀证)患者34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非感染性发热诊断标准为术后48 h内测量任一次体温≥37.5℃且≤39.0℃(以腋温为准),并排除感染性发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3],辨证为血瘀证。2)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符合非感染性发热及中医血瘀证诊断标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能积极配合治疗;经本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治疗前2周内未服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或其他影响体温的药物;术后伤口局部无红、肿、热等感染症状。3)排除标准:术前即有发热、伤口感染者;有严重贫血、肝功能或肾功能异常、有内分泌系统或造血系统疾病者;纳入研究前曾应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或其他影响体温变化药物,或经实验室检查属于感染性发热者;有严重精神障碍、聋哑及老年痴呆等患者影响正常沟通交流者;过敏体质,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产生不良反应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外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先后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3~76岁,平均(54.50±14.20)岁;体质量41~89 kg,平均(64.50±12.13)kg;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术19例,胃癌5例,结直肠癌7例,脾切除术3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22~81岁,平均(56.68±15.68)岁;体质量 43~86 kg,平均(62.18±11.49)kg;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术15例,胃癌根治术9例,结直肠癌根治术9例,脾切除术2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术后治疗,参照《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4]制定,体温<38.3℃时给予一般物理降温,体温≥38.3℃时给予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河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1025236),肌肉注射,每次2 mL,必要时可重复使用,24 h内极量用量不超过6 mL。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黄虫汤:酒炒大黄12g,黄芩9 g,熟地黄15 g,威灵仙12 g,桃仁15 g,苦杏仁12 g,白芍12 g,炒虻虫6 g,制水蛭6 g,炒僵蚕6 g,炒土鳖虫9 g,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以上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 d。服药期间停用会对本研究产生影响的其他药物,并嘱患者调整饮食,避风寒,畅情志,避免过度劳累,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情绪。

1.4 观察指标 1)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发热次数、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完全退热时间的组间差异情况(注:发热次数指入组后接受治疗期间所记录发热次数;体温降至正常时间指第一次发热经物理降温或用药后体温降至正常水平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指入组时间与最后一次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差)。2)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化积分组内及组间差异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痊愈:体温下降并维持在37.5℃以下,血瘀证临床症状、阳性体征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体温下降并保持在37.5℃以下,血瘀证的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有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体温较前下降,但仍高于37.5℃,血瘀证的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有所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体温无明显下降,仍高于正常,血瘀的临床症状、阳性体征并无改善,或者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计算公式采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计分标准见表1。

表1 外科术后血瘀型发热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软件SPSS25.0。计量资料以()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在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情况下,则采用t检验,若不满足正态分布,则采用校正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治疗组发热次数、用药后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

表2 两组体温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体温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组 别n 发热次数(次)体温降至正常时间(h)完全退热时间(h)24.77±9.28△37.45±14.32治疗组对照组34 34 1.92±0.62△2.47±0.83 1.13±0.51△1.98±0.67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34 34治疗前20.21±4.64 20.85±4.74治疗后5.68±5.41*△9.06±7.38*

2.3 两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4。治疗组治疗后发热、手术局部刺痛、肢体麻木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皮下瘀斑证候积分比较,差别则不大(P>0.05)。

表4 两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34 34发热0.94±0.15△1.13±0.33手术局部刺痛1.13±0.53△1.55±0.46皮下瘀斑0.64±0.16 0.75±0.35肢体麻木1.01±0.58△1.26±0.47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非感染性发热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内伤发热”范畴,外科手术后血脉受损或创面渗血,导致血溢脉外,离经之血难以消散,形成瘀血,故术后发热征象常与血瘀证密切相关[5]。《灵枢·痈疽》最早论述了血瘀发热的机理:“营卫稽留于经脉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清代喻嘉言在《医门法律·虚劳论》中指出“血瘀则新血不生,并素有之血,亦瘀积不行,血瘀则荣虚,容虚则发热”,并提出了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最终会导致血瘀兼有血虚发热的观点。唐宗海在《血证论》中说到“又有瘀血发热者,瘀血在肌肉,则翕翕发热,证象白虎,口渴心烦,肢体刺痛”。他提出了瘀血病位在肌肉间,包含发热、肢体刺痛等症状,而这些症状恰与现代外科手术后局部渗血、发热、疼痛等术后并发症相符合,而这些并发症对患者预后及生存率有着重要影响[6]。随着近年来对血瘀证认识的逐步加深,有研究表明,外科手术后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组织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性和黏滞性改变导致的组织器官肿大、无菌性炎症渗出、组织变性、结缔组织增生等病理变化均属于血瘀证[7]。临床上多采用活血祛瘀类方剂,如身痛逐瘀汤[8]、血府逐瘀汤[9]等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从单味药动物实验来看,大黄有调节下丘脑、背根神经节、室旁核及室上核受体电位水平的作用,可以有效起到退热的作用[10]。黄芩苷可降低环氧合酶蛋白表达,影响花生四烯酸等的代谢,从而达到抑制炎性介质生成和释放的目的[11]。芍药中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与川芎合用时可协同促进血管生成活性[12]。水蛭素已被大量药理实验证明是高效、特异的天然凝血酶抑制剂,具有抗凝、防治血栓等药理作用,且有着强专一性、分子量小、不良反应少等特点[13],而水蛭的胃蛋白酶水解物可以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14],因而对于血瘀型中医证候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地黄具有明显的抑制炎症、促进组织再生及血管生成的作用[15],在降低发热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以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从大黄虫丸成方的实验研究来看,其可有效抑制血瘀型大鼠模型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16],以此达到祛瘀退热的目的,并可明显降低凝血因子11,具有良好的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17]。此外,在其他临床对比研究中发现大黄虫丸可通过调节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F2α等促炎因子水平来达到活血祛瘀、降低疼痛的功效[18]。这些研究均为本次研究使用大黄虫汤来对抗外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血瘀证)提供了实验依据。

猜你喜欢
感染性血瘀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话说血瘀证
《思考心电图之177》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