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明玉
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是教师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许多教师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只重视“纠错”——订正,不重视“析错”——分析、总结出错原因和规律;只重视“亡羊补牢”——错后补救,不重视“未雨绸缪”——错前预防,从而将“纠错”异化为“进行反复的强化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这种纠错法,实质是以大量的重复练习来防范错误的再次发生,而教师并未从源头上找到错误产生的原因。因此,纠错的效果常常是事倍功半。
如果教师能找到学生出错的主、客观原因,势必会自觉改善自己的教,主动引导学生的学,这就从根本上降低了学生出错的概率。其产生的效益,不只体现在课堂之内,体现在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升上,还体现在课堂之外,体现在师生生命质量的提升上。
典型错例资源是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错例,即多数学生都容易犯的错误。教师要养成收集、整理、分析错例的习惯。把收集、整理错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把分析错例作为提高教学预见性、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把研究错例作为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一要收集、整理学生学习中的典型错例;二要分析、找到学生出错的主、客观原因;三要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预防和矫正策略。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订正习惯,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反思的习惯——这道题我错在哪里?是怎么错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避免再次犯错?让学生也学会析错,并且愿意析错、主动析错,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
错例是极好的诊断“教”与“学”的载体。通过错例分析,教师可以窥见自己“教”的不足,可以发现学生“学”的疏漏,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效开展教学补漏。错例应该成为教师观察、研判学生思维方式、思维特点、思维差异的一个窗口,成为教师了解、把脉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状态的监测仪,成为教师分析、调整教学思路、教学策略的指南针。
中医有“治未病”的理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未雨绸缪,就是要变被动为主动;防错于未然,就是要提前预防错误、避免错误、消灭错误。教师备课时,既要备教材的重难点,也要备学生的易错点。备教材的重难点,聚焦的是如何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备学生的易错点,瞄准的是学生思维的空档、策略的断层、经验的空白、习惯的疏漏。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日常教学之流,方可成学生智慧之江海。唯有将功夫用在平时,提高教学预见性,将防患于未然落实在日常教学中,才是提升学生水平和能力的科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