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香
对“生本课堂”的仰慕由来已久,有幸聆听特级教师贲友林全国性数学观摩课《商不变的规律》后,我对“生本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
对于“商不变的规律”学生已有所了解,学习组长陈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一组算式:8400÷40=210;168000÷40=210;25200÷40=210。“请说说我错在哪?”
课始,没有因为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就省去探讨过程、机械套用规律,而是精心预设纠错环节。这一问,把发现问题、质疑探讨、纠正错误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放得开,有话讲,他们积极地寻找错误,踊跃地表达见解。课堂瞬间成了学生辩论思考的乐园。在不断的纠错中,学生认识到“同时”“非0”等重要条件,逐步明白了被除数和除数如何变化商才不变的道理。
一句“我可以这样想”,触动了其他同学的思维神经,从最初用算式表达商不变的规律,到用字母关系式推导出规律,再到用积不变规律来验证规律。生生互动,触碰出不一样的思辨火花,知识在不断趋于严密的逻辑推理中得到理解和深化。
“我的提醒,90÷50 可以把各自末尾的一个0 去掉。”在朱同学的引领下,有的同学表达想法,如“510000÷3000 可看成510÷3”等。教师相机追问:“在遇到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 的情况下,怎么办?”
同学的提醒、教师的及时追问、不断地变式,规律的本质内涵逐步凸显。课堂始终精心呵护着学困生的自尊和热情,他们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渐渐把握了规律的本质。生本课堂,一个都不能少!
“被除数和除数只变其中一个,商会有什么变化?”
“负数和除不尽的情况下能不能用这种方法?”“减法有这样的规律吗?”
“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一个小数,商会变吗?”
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重要。学生课前带着问题来,课后带着问题走,始终保持着质疑合作探究的续航动力。
生本课堂,让学生始终站在“舞台”中央,教师似大朋友在一旁聆听、观望,适时点拨,激活课堂。学生讲,学生写,生生互动,在思辨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在提升中完善和发展。我不由得思考,“双减”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是不是就应当努力追求这样的生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