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辽宁 抚顺 113006)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在临床中普遍可见,治愈难度极大,是指患病时间>12周的患者鼻腔鼻窦黏膜组织发生炎症,且常合并鼻息肉,具有十分复杂的发病因素以及较高的复发风险[1]。鼻腔狭小,常规手术治疗操作难以完全去除病灶,而且还有可能损伤正常组织[2]。近年来,鼻内镜技术随着现代医疗仪器设备日益更新而不断完善,具有视野观察清晰,病变清除彻底的特点,已成为现代临床备受青睐的一种微创疗法。目前关于鼻内镜治疗中青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研究较多,但关于老年患者的研究较少[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应用鼻内镜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 取 2019 年 11 月 至 2020 年 11 月本院收治的91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其中男47 例,女 44 例;年龄61~89 岁,平均(76.7±12.1)岁。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通过内镜以及CT检查,证实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初次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精神系统异常;免疫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不全;代谢性疾病;变应性鼻炎。
1.2 方法 手术治疗前1周,使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腔,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0041114),每次 0.5 g,每天 2 次;布地奈德喷鼻(AstraZeneca AB/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47),每次50 μg,每天3次;术前72 h进行抗生素抗感染处理;术前全面检查,确定手术适应证。全麻状态实施鼻内镜手术,利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充分润湿无菌棉片,然后覆盖鼻腔黏膜,促使其收缩,进一步扩大鼻腔视野,充分显露中鼻甲、下鼻甲、鼻腔外侧、中鼻道生理结构,根据Meserklinger手术方式,逐步切除筛泡以及钩突,开放筛窦,扩大窦口,清除病变。对于鼻中隔偏曲患者,术中矫正鼻中隔处理;如果窦口被中鼻甲息肉遮盖,需切除部分中鼻甲;如果患者下鼻甲过于肥大,则切除部分下鼻甲;如果患者鼻甲肥大,实施中鼻甲成形手术治疗;如果中鼻甲病变不明显或者是息肉样变轻微,则将中鼻甲保留。根据功能性原则,将不可逆转的病变组织切除,保留可逆性组织黏膜,并保护正常解剖结构免受损伤。
术后,利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洁鼻腔,无菌纱布或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术后24 h 再将其取出;术后1~2 d抗感染处理,同时,采用地塞米松+庆大霉素+0.9%氯化钠溶液清洁患者鼻腔,布地奈德喷鼻,每天2次,连续治疗2个月。术后5~7 d康复出院,第1个进行门诊随访,每周1次;从第2个月开始,每月随访1次,动态观察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临床症状彻底彻底消退,鼻内镜观察未发现脓液渗出,鼻腔黏膜上皮化,窦口良好开放,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鼻内镜观察发现少量脓液,部分肉芽组织生成或黏膜肥厚,部分组织上皮化,为有效;临床正常无变化,鼻内镜观察发现息肉、渗出大量脓液、术腔闭锁粘连,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鼻腔粘连、眶周瘀血、鼻腔出血。③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患者头面部疼痛、流涕、嗅觉障碍、鼻塞等症状的缓解程度,总分10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症状缓解程度越高。④采用SNOT量表评估患者鼻腔鼻窦结局,包括功能限制、生理问题、情感结局3个方面,各维度分数越低表明患者临床治疗结局越好。⑤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8项指标,各维度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91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动态观察6 个月,显效49 例(53.85%),有效39 例(42.86%),无效3 例(3.30%),治疗总有效率为96.70%。并发症发生情况,眶周瘀血1例,2~3 d自行恢复;鼻腔出血1例,由于结痂脱落所致,经内镜技术下给予烧灼止血;无鼻腔粘连者。
2.2 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术后第4、12、24周头面部疼痛、流涕、嗅觉障碍、鼻塞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分)Table 1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scores)
注:与术前比较,aP<0.05
临床症状头面部疼痛流涕嗅觉障碍鼻塞术后第24周1.3±0.6a 1.6±0.7a 2.5±1.5a 2.1±0.9a术前4.5±1.1 7.2±1.3 5.5±1.6 5.9±1.3术后第4周3.5±1.4a 5.2±1.3a 4.1±1.3a 4.5±1.3a术后第12周2.5±1.6a 4.2±1.1a 3.5±1.2a 3.2±1.6a
2.3 手术前后SNOT 评分比较 术后第4、12、24周,患者SNOT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SNOT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NOT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scores)
表2 手术前后SNOT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NOT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scores)
注:与术前比较,aP<0.05
维度功能限制生理问题情感结局术后第24周5.3±0.6a 6.1±0.9a 5.5±0.7a术前14.3±2.6 15.3±3.5 13.2±6.1术后第4周10.3±2.8a 11.6±2.6a 10.3±3.8a术后第12周8.6±1.5a 8.8±1.3a 8.5±1.4a
2.4 手术前后SF-36 评分比较 术后第4、12、24周,患者SF-36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手术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F-36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scores)
表3 手术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F-36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scores)
注:与术前比较,aP<0.05
维度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术后第24周81.8±6.5a 82.6±6.1a 82.8±6.3a 85.5±6.6a 83.5±5.4a 88.5±6.5a 82.6±6.3a 82.2±6.2a术前58.8±7.3 60.6±7.4 59.8±6.6 62.9±7.7 61.2±6.5 62.6±5.8 57.9±6.6 55.6±6.7术后第4周70.3±7.5a 70.5±6.6a 70.8±7.5a 71.7±6.8a 70.4±7.2a 74.8±5.6a 70.5±7.2a 69.8±5.4a术后第12周76.9±6.3a 75.5±6.8a 76.6±7.2a 77.7±6.7a 77.9±6.9a 78.7±5.5a 75.8±6.8a 74.6±5.6a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在老年群体中比较多见,鼻腔长时间遭受炎性刺激,可引起鼻腔水肿,阻碍鼻窦引流,导致鼻甲肥大,从而影响患者嗅觉功能、鼻塞、流涕、头面部疼痛不适,备受临床关注[4]。常规手术疗效虽然尚佳,但是开放式操作创伤较大,失血量偏多,且术中观察范围狭窄,难以彻底、完全切除病变组织,甚至有可能会损伤正常鼻黏膜组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5]。所以目前临床青睐于微创鼻内镜治疗,创伤范围小,可保护正常组织免受损伤,以免术后瘢痕形成[6]。本研究结果表明,鼻内镜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7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0%,效果满意,表明鼻内镜切实可行且安全可靠。术后鼻腔黏膜组织上皮化,直至术腔完全愈合,约6 个月[7-8]。因此,本研究术后动态观察6 个月,结果发现,术后第4、12、24 周,患者临床症状评分、SNOT 鼻腔鼻窦结局评分均低于术前,SF-36 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鼻内镜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临床结局,提高其生活质量。但需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的嗅觉功能障碍、流涕症状依然明显,暂时无法完全解决,分析原因为,手术侵入性操作导致术腔引流受阻或伤害到嗅区结构组织,加之炎性细胞因子刺激,进而引起不可逆损伤[9]。这就需要临床结合药物进一步综合治疗,消除炎症,恢复纤毛功能。
综上所述,鼻内镜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显著减轻临床症状,而且还可改善老年患者临床结局,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