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毅超
(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渤海院区内镜室,辽宁 盘锦 124010)
胃肠息肉在现代临床消化内科中普遍可见,指的是肠胃黏膜组织突起,呈乳头状,可导致患者腹痛、腹胀,少部分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泻、呕吐以及恶心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如果不及时治疗干预,随着病情不断进展,可发展为肠癌或胃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胃肠息肉的具体病因,但多数研究学者认为与病毒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遗传、抽烟喝酒以及不良饮食习惯有关[2]。既往临床通常采用普通消化内镜下实施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患者,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多数患者手术过程中会感到疼痛不适,且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日益发展,无痛消化内镜技术不断成熟,具有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术后复发风险低等优势,临床应用较广,可明显减少患者疼痛感,顺利完成手术治疗[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 000例胃肠息肉患者,旨在探究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 000 例胃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0例。研究组男341例,女159 例;年龄21~80 岁,平均(44.8±16.9)岁;息肉0.5~1.5 cm,平均(0.9±0.3)cm;直肠息肉151例,胃部息肉135例,左半结肠息肉101例,右半结肠息肉113例。常规组男332例,女168例;年龄20~80岁,平均(44.9±16.6)岁;息肉0.5~1.5 cm,平均(1.1±0.4)cm;直肠息肉150例,胃部息肉143例,左半结肠息肉100例,右半结肠息肉107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病理检查、胃肠镜检查证实为胃肠息肉。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肠胃穿孔;胃食管底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精神系统疾病;既往腹部手术史。
1.2 方法 常规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持续心电监护,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137.15 g,术前禁止饮食8 h。常规组给予普通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采用电子胃肠镜(日本奥林巴斯,型号CV290)和高频电刀(日本奥林巴斯,型号ICC350)。胃肠镜通过内镜活检孔插入,以便于金属圈套器直达病灶,然后提起息肉,功率设定为30 W,最后切割、电凝止血。研究组给予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术前局麻(舒芬太尼0.1 μg/kg+丙泊酚1.0 mg/kg),然后置入胃肠镜,切割、电凝止血处理同常规组。术后1 d 禁食,第2~3 天少量流食,逐步过渡至半流食,14 d后过渡至正常饮食。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症状彻底消退,息肉完全清除,创面愈合良好;有效:症状减轻,息肉基本清除,创面基本愈合;无效:症状无变化,息肉遗留,创面愈合欠佳。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标准评估疼痛程度,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强。③术前、术后24 h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免疫法检测胃泌素、胃动素。④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术后有无感染、迟发性出血、穿孔。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率。⑤比较两组治疗满意度,采用自拟问卷调查,总分100分,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0~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术后恢复质量比较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常规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质量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术后恢复质量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VAS,视觉模拟评分
组别研究组常规组t值P值住院时间(d)3.4±1.8 5.5±1.9 5.033<0.05例数500 500 VAS评分(分)0.5±0.1 5.6±1.3 7.134<0.05术中失血量(ml)12.2±3.4 23.8±5.6 12.580<0.05手术时间(min)25.7±2.5 33.2±6.7 11.325<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h)9.1±1.5 15.5±3.3 6.795<0.05
2.3 两组手术前后胃泌素、胃动素比较 术前,两组胃泌素、胃动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研究组胃泌素、胃动素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胃泌素、胃动素比较(,pg/L)Table 3 Comparison of gastrin and motil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pg/L)
表3 两组手术前后胃泌素、胃动素比较(,pg/L)Table 3 Comparison of gastrin and motil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pg/L)
组别研究组常规组t值P值例数500 500胃泌素术前156.7±19.9 156.6±19.3 0.289>0.05术后127.6±16.4 114.5±15.5 6.444<0.05胃动素术前262.2±21.2 262.5±20.8 0.378>0.05术后243.4±25.8 229.3±20.6 9.334<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5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胃肠息肉与生活习惯不良、异物刺激、遗传、炎症有关[4],多源于腺上皮,初期症状不明显,极易被患者忽略,通常因为其他原因或胃肠造影检查时偶然被发现,但部分胃肠息肉患者伴有出血症状,甚至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5]。消化内镜下进行高频电刀治疗方法因操作简便、切割迅速、止血彻底、耗时短等特点而被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胃肠息肉患者。但是普通消化内镜下进行高频电刀操作,患者痛感明显、容易过度紧张,严重影响手术疗效[6]。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常规组,VAS 评分低于常规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无痛消化内镜下进行高频电刀操作,可改善患者治疗体验,减轻其焦虑不安、紧张情绪,提高其耐受性,患者依从性较高;在患者无痛体验下插入内镜、切割、电凝止血,可保障手术顺利实施,缩短手术时间;无痛状态下,可减轻对胃肠的不良刺激,使术后肠胃蠕动功能快速恢复[7]。
由胰岛D 细胞或G 细胞合成的胃泌素,在十二指肠、胃部组织中大量表达,生物效应突出,如肠胃分泌功能改善、收缩胃体胃窦、收缩肛门、加强胃肠蠕动等;还有利于胃肠黏膜蛋白质以及DNA 合成,修复受损的胃肠黏膜;过高的胃泌素水平易引起肠胃黏膜肥厚、增生[8]。胃动素在小肠中广泛分布,可刺激肌电活动,增强胃肠收缩功能,进而改善患者胃肠蠕动功能[9]。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后胃泌素、胃动素低于术前(P<0.05),说明高频电刀有助于患者改善激素水平,早日恢复胃肠功能;且研究组术后胃泌素、胃动素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对患者激素变化的影响较轻,可减少肠胃蠕动,快速恢复术后肠道功能。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无痛消化内镜下实施高频电刀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还可降低复发率,保证患者获得理想的远期预后。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胃肠息肉患者对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满意度较高,为临床大范围推广普及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无痛消化内镜下实施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患者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