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如
我们赞美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总会说是爱生如子,但在中国人的传统的观念中,既然是自己的孩子,就可以随意的表达爱,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打骂都是为了孩子好嘛!虽然现在打学生的现象很少,但老师在学生犯错时,采用训斥、责骂的方式来表达“望子成龙”的爱却是经常发生的,那学生是否就领会了老师爱生如子的深情呢?现实是换来了学生对老师的不解与埋怨,这种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让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思考:应该怎样教育学生才更有效?
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特征不断增强的新时代,我认为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人去对待,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现代知识社会呼唤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主要培养学生三种意识: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四种能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明创造的能力,不管是哪种意识、哪种能力的培养,都要建立在学生是一个自尊、自信,有着健康心理素质人的前提之下,而尊重学生,正是保护学生自尊心,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第四个层次就是尊重的需求。如果一个失掉自尊心的孩子,怎能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又更何谈竞争、创新?当老师们恨铁不成钢时,便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不仅不能让孩子理解你的爱,触动他们的心灵,更有甚者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抹杀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这不是与老师的初衷,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吗?
记得刚接手现在的班级时,我几乎将全部的时间心血都花在班主任工作上。为了班级纪律,我早出晚归跟班坐阵,为了保持师道尊严,居高临下不苟言笑,为了不让学生小瞧新老师的能力, 上事无巨细全部包揽,容不得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学生有错,便使出“浑身解数”批评指责。然而管理效果却不理想,学生与老师心理距离拉大了,学生对我虽有敬畏,却无亲近之情,更不敢对我吐露心声,班上气氛严肃有余,却无生动活泼之气。这让我深深的困惑,为什么我的爱换不来学生的理解,我的心越来越沉重了。于是我开始阅读有关学生心理知识的书籍,开始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的交往,开始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于是班级情况也开始有了好转。从中我深深的感受到:尊重学生比爱学生更重要。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决是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对于班上的事,不能老师一个人说了算,而应该与学生平等的商量,允许学生中有与老师不同的声音,要重视学生的意见,并为他们创造机会,巧妙的激发学生积极表达自我的冲动,这样将学生平等的看待,即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又能让学生更深的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期望,反过来他们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从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性循环。
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正经历着依附自主向急剧转化的过程,他们会对老师从早到晚过细的关心指导感到厌烦,他们更渴望老师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感情。如果在班主任工作中忽略了这一点,将给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心理伤害。我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位叫胡木春的同学,平时成绩差,而且经常迟到违纪,有一周连续迟到3次,使班级考核扣分。当他又一次迟到时,我当众把他叫住,狠狠批了一顿,并吓唬他说,再有下次,便要他在全班面前检讨,因为我说:“谁让班级丢脸,我就让谁丢脸。”事后他就和我很对立,有时还会和我当面顶撞。
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当时太冲动了。是啊!树有皮,人有臉,即使再差的学生,也需要老师呵护他们的自尊心,而我的教育方法却是用伤害他们宝贵的自尊心为代价去惩罚们,这能达到我的教育目的吗?一个连自尊心都没有的人,能知错而改吗?难道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了吗?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尊人者,人尊之,只有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学生才会更尊重、信赖、热爱老师,这样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尊重学生,还应该尊重学生享有的各种权利。根据马歇尔,詹姆森的观点,学生应拥有的权利:1、被了解的权利;2、发问的权利与被了解的权利;3、与别人不同的权利;4、学习成功的权利;5、做人的权利;6、保有个人秘密的权利。面对学生享有的这些权利,要真正做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当学生的发问老师答不出时,老师能不能坦白的说“我不知道”?当学生与老师说“不”时,老师能不能坦然接受?当学生不愿将自己的小秘密告诉老师时,老师能不能真心的理解?但不管有多难做到,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从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去尊重的角度努力做到,建立一种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将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在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直把尊重学生放在师生关系的首要位置,与学生平等相处,朋友相待,建立了和谐、亲切、民主的师生关系。我相信:尊重学生的。老师一定会获得学生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