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

2022-02-23 13:45王丹
学习与科普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应用策略

王丹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任务重,为了节省教学时间,课堂中教师惯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物理思维得不到锻炼,除了理解停在表面,还存在着解决物理能力不足,探究意识差等问题,严重影响物理综合素养发展。针对高中物理教学这个现状,当前需做好改革,以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确保其全面发展为目标,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模式;高中物理教学;应用策略

新时期高中教学要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其在实践中积极思考,在认知和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运用所学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使其具有持续获知与发展的素养。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改进物理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确保学生在积极学习中锻炼,提升分析、理解、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并培養其探究自觉性,最终让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全面发展。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探究性学习进行分析,提供了探究性学习策略,希望对高中物理教学有借鉴价值。

一、设置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高中物理教学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必须要重视问题设计。干巴巴地摆出问题,学生思考积极性通常不够高,为了进一步激发探究问题兴趣,使其从被动思考与探究实现态度大转变,乐于探究和自觉探究。这个要做到在教学中巧妙设计问题,将所要让学生探究的问题融入具体情境中。一方面可在情境刺激下,最大限度启迪智慧,可使学生思维变活跃,另外一方面则是让其愿意参与探究,一旦有自觉性,探究中就会思考,与他人合作交流,探究效果也就会更好。问题情境设置一个是要贴合实际,以增强探究问题的能动性;还有就是要满足趣味性要求。这里需要提及的是,这些都建立在服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也就是问题情境要和教学内容保持一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探究,确保学生在过程中真正弄明白知识,并起到锻炼思维和培养能力的目的。创设问题情境不宜过于复杂和过难,因为会影响学生探究积极性,在知识性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兼顾兴趣需求。以《机械能转化为守恒定律》这节课为例,教学过程中应在恰当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室顶部拉上钢丝绳,将其固定住,上面挂上一个铁球,重量为1千克。实际操作中将拉动铁球,形成一个角度,挨着自己的鼻子。紧接着放开铁球,让铁球随意摆动,最后等着铁球返回。针对问题情境设置探究任务:第一个问题是要求学生猜猜,铁球回来以后会不会撞到鼻子?第二个问题:假如使尽全力把铁球推出去,铁球再次回来以后,还会不会在原来的位置?为什么?问题情境设置能吸引学生,激发其参与物理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其求知欲也会变得旺盛。这种情况下不用教师多说,学生也会围绕问题,自觉进行探究,在弄清楚这些问题的同时,加深对机械能转化为守恒定律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在锻炼中得到提升。

二、利用物理实验激发探究学习兴趣

无论是物理概念还是定律与规律,都是在实验中形成和总结出来的。实验可让原本抽象或者是理解起来困难的内容,变得直观和形象,辅助学生更好理解。另外,物理实验神奇且充满趣味性,学生实验探究积极性强,在参与中会认真观察和自觉思考,在过程中产生疑惑,进而生成求知欲,在主动探究中解决问题,并提高理解和接受能力。探究性学习中运用实验还可起到潜移默化培养科学实验素养,使其养成动手实验习惯的效果。利用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时需注意,实验要有操作性和启发性,与想要让学生探究的内容紧密结合,同时还要确保安全性。以《动量守恒定律》为例,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采用实验引导。事先准备道具,主要用到的有气垫导轨、滑块。选择两个质量不一样的滑块,把两个全部放在导轨上,用质量小的撞质量大的。学生会被这个物理实验所吸引,参与到实验中,认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针对实验展开交流和探究,其间会明确运动滑块速度变小,而静止滑块在撞击中速度会变大。掌握这个内容和知识后,使其继续探究,提出探究问题:两个物体在互相作用的情况下,速度有怎样的变化或者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会积极自主进行实验,最终在实践操作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探究意识和能力,思维和自学能力也会提升。

三、探究学习内容要生活化

相较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对生活中物理兴趣更高,求知欲更旺盛,教学中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结合,学生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增强,在思考与合作中分析,最终解决问题,各个方面能力会提升。认识到物理实用性,明确其与生活关联,学习中就更有能动性,物理学习质量会提升,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将提高。物理教学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使其可解决实际问题。探究性学习与生活加强联系,有助于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可促进能力培养与思维培养目标的达成,对于物理教学有极大促进作用。以《牛顿第二定律》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学要拓展到生活中,引导学生探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和知识以后,教师要让学生运用,解决一些生活化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骑自行车,过程中会遇到阻力,但是对于阻力大小却不清楚。所以物理教学中就要布置生活化的探究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设计一个方案,可帮助人们测出自行车阻力。生活中物理现象很多,很多地方都用到物理知识,教学中要重视物理的应用价值,设计一些和生活关联大的探究任务,促使学生实践应用所学知识,这样探究学习才更有价值和意义,也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在新课改指导下,应改变过去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以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全面发展为目标,组织和创新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物理实验、探究内容生活化等,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促使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参与和自觉分析与交流中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认知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慎淼.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25):242-243.

[2]王启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58-59.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教学应用策略
高考新政策下高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初探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