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绍磊 史本朋 王晓野 阎朝辉
摘 要:目的 探讨老年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应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并观察该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方法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因脑动脉瘤破裂在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行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行开颅夹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水平、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7 d,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MMP-2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术后7 d,试验组患者的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疗法在老年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治疗中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还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关键词:脑动脉瘤破裂;老年;脑动脉瘤介入栓塞;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3-0042-02
脑动脉瘤是一种颅内肿瘤疾病,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医学界普遍认为,颅内血管异常、遗传因素、动脉硬化及感染是诱发脑动脉瘤的相关危险因素[1]。在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脑动脉瘤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在压力作用下瘤体可能会出现破裂,这一情况的发生便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且此类患者的预后效果往往较差,故对症支持治疗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而言十分重要。目前,開颅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治疗中均较为常用,2种术式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研究指出,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要优于开颅夹闭术[2]。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应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并观察该治疗方式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因脑动脉瘤破裂在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24±1.81)岁;其中大脑中动脉交叉部位病变者6例,前交通动脉病变者15例,后交通动脉病变者9例;Hunt-Hess分级显示Ⅰ级者17例,Ⅱ级者8例,Ⅲ级者5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43±1.80)岁;其中大脑中动脉交叉部位病变者4例,前交通动脉病变者16例,后交通动脉病变者10例;Hunt-Hess分级显示Ⅰ级者15例,Ⅱ级者9例,Ⅲ级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真实完整;经MRI和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瘤破裂[3];年龄≥60岁;主动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者;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合并存在其他脑血管疾病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中途退出研究或转院者;失访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患者取平卧位,采用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常规铺巾,于头部作一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和骨膜后翻转皮瓣,待颅骨显露后行常规钻孔处理,剪开硬膜后常规打开侧裂池,并行引流脑脊液和释放颅内压等常规处理。显露动脉瘤体后明确瘤体与周围组织及血管的关系,阻断血管,及时止血,分离周围组织,夹闭动脉瘤后常规留置引流管,缝合脑膜,术闭。
试验组患者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前对患者行全身肝素化,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待麻醉起效后于右侧腹股沟动脉进行穿刺,将6F动脉鞘置入穿刺点后置入导引导管,待导管头部置入颈内动脉后置入微导管。经头颅CT(GE HD750 CT诊断仪)检查后对患者的脑动脉瘤位置进行确认,并于影像学设备引导下将微导管置入脑动脉瘤体中,选取大小适宜的弹簧圈填塞入动脉,确定栓塞稳定后退出导管。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缝合血管后予以5 000 U低分子肝素(生产企业: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1)抗凝,并常规行抗感染和抗血管痉挛等治疗。
1.4 评定标准
术后7 d,评估两组的疗效。显效:患者脑血管造影提示无动脉瘤,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脑血管造影提示动脉瘤体致密栓塞,瘤颈少许残余,临床症状改善;无效:患者脑血管造影提示动脉瘤复发、扩大或术后死亡[4]。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 d的感染、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及短暂性脑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 d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水平。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 d应用《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术后7 d,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38±2.16)d,对照组为(17.36±3.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931,P =0.000)。
2.4 两组治疗前后MMP-2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MMP-2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试验组患者的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动脉瘤破裂不仅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还有可能导致相关后遗症,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严重威胁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安全有效的治疗对于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而言十分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 d,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开颅夹闭术和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均可有效保障脑动脉破裂患者的生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但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无需开颅,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好,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MMP-2是反映肿瘤病情的重要指标,其可破坏机体肿瘤侵袭组织屏障,故肿瘤患者体内的MMP-2水平远高于正常人[5]。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的MMP-2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术后7 d,试验组患者的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证明了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在促进脑动脉瘤患者病情改善方面的作用和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脑动脉瘤介入栓塞疗法在老年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治疗中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还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肖学谦,刘锋,谢国强,等.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1,30(7):608-611.
[2]张宁,杨扬.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6):4-6.
[3]吉喆,耿介文,翟晓东,等.颅内动脉瘤影像学判读专家共识[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1,18(7):492-504.
[4]吴粤,黄东标,吴海湾.不同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4):88-90.
[5]张林林,闫海.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術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3):3307-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