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及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2-02-23 23:58廖芬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3期
关键词:营养支持

廖芬

摘  要:目的  探讨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营养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营养状态、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血浆红蛋白、血浆前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的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T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吻合口瘘、静脉炎风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胃肠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营养支持;营养指标;胃肠激素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3-0025-02

胃肠道恶性肿瘤疾病行早期根治手术治疗后,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此时为保障患者的营养吸收,需予以营养干预治疗。既往常规应用的营养干预措施,仅能够满足患者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难以保障和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1]。早期肠外营养支持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营养干预方式,能够保障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2]。本次研究探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营养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57.36±7.28)岁;肿瘤类型:胃癌16例,结肠癌14例,直肠癌1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57.46±7.35)岁;肿瘤类型:胃癌16例,结肠癌15例,直肠癌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病理学检测确诊为胃肠道恶性肿瘤;②术前未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

排除标准:①近1个月使用白蛋白、免疫增强药物治疗者;②肝肾等主要器官功能存在异常或障碍者;③合并其他严重的代谢性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实施方法如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给予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及其他微量元素的营养支持。术后1~3 d的热量摄入以18 kcal/(kg·d)计算,氮量以0.13 g/(kg·d)计算。术后4~10 d的摄入热量提升为24 kcal/(kg·d),氮量为0.20 g/(kg·d)。10 d后给予患者流质食物,并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食物、一般容易吸收食物。

观察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实施方法如下:在术中留置经鼻营养管,手术结束后第1天,对患者常规静脉补液,手术后12~22 h内患者肠鸣音恢复后经鼻营养管注入250 mL 5.0%的糖盐水;第2天给予患者500 mL 5%糖盐水+500 mL能全力[生产企业: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284],以30~50 mL/h的速率经鼻营养管注入,12 h后再次给予患者500 mL能全力。术后3~7 d将能全力剂量增加至1 500 mL,同时提升注入速率。术后7 d之后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选择流质食物并逐渐过渡至正常食物。

1.4  观察指标

①对患者术前、术后10 d的体质量、血浆红蛋白、血浆前红蛋白、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比。②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的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TL)指标水平。③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包括切口感染、吻合口瘘、静脉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静脉炎)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变化比较

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血浆红蛋白、血浆前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兩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对比

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的GAS、CCK、MT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可逐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以达到保障术后恢复的效果[3]。本研究对患者的胃肠功能进行了观察对比,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的GAS、CCK、MT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较好。吴芳等[4]对胃癌患者营养支持的研究显示,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该研究还对患者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第7天的上述指标分别为(61.31±3.68)g/L、(41.55±3.79)g/L、(127.88±12.65)g/L,均好于肠外营养支持,说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能帮助患者改善营养状态,继而满足机体营养需要。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更为理想,在营养吸收上也更能满足身体的需要,研究中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的体重、血浆红蛋白、血浆前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获得更为理想的营养干预效果。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获得更理想的原因,主要在于肠内营养支持营养吸收是在胃肠内完成,相较于静脉吸收,其吸收效率更高[5]。良好的营养吸收有助于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的恢复,继而对降低并发症风险产生积极影响,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证实了肠内营养支持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干预中,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更高。在后续的研究中将对患者维持随访,以探究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疾病远期预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傅亚玲,吴燕红.同步营养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预后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62-65.

[2]尹春梅,邓方园,李海梅,等.PICC与CVC在结直肠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1):3925-3927.

[3]胡文梅,胡文婷,杨文元,等.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联合营养支持的效果及对Ig和炎症指标的影响[J].甘肃科学学报,2019,31(5):63-67.

[4]吴芳,叶再元,陈振光,等.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浙江医学,2020,42(2):67-69,97.

[5]乔涌起,葛文頔,郑潇濠,等.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华肿瘤杂志,2019,41(5):378-383.

猜你喜欢
营养支持
刍议运动减肥中的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在脓毒血症患者中营养支持治疗的有效性
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在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影响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72例ICU重症患者采取营养支持疗法进行治疗的疗效探讨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疗效比较
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的路径护理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静脉营养支持
某院胃肠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