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艳芳
摘要:目的 了解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支持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输液及营养支持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血清白蛋白(g/L)、总氮平衡(g)、血红蛋白(g/L)变化状况。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3.52%)显著低于对照组(50.00%),且血清白蛋白、总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116.12±10.42,0.76±1.42,34.82±2.32)明显高于对照组(101.91±9.82,0.11±1.04,30.12±2.8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视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路径护理,有助于改善其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重症烧伤;急救期;输液;营养支持
为了深入探究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支持方法与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重症烧伤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有36例,女性有32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在(38.82±2.92)岁。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创面保护、氧疗、补液、生命体征监测等。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输液及营养支持干预:①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路径计划;②予以输液路径护理干预,于静脉穿刺前,对穿刺针的清洁度进行仔细检查,观察其有无堵针情况;在进行静脉选择是,择取走行直、粗大的静脉予以穿刺;③输注氨基酸或水解蛋白质溶液,调节其营养状态;于输注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输注后,重视生命体征监测,及时补充剂量,发现异常时及时告知相关医生予以针对性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营养状况,主要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总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并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营养状况分析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接受输液及营养支持干预10d后疗前血清白蛋白、总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通常而言,重症烧伤患者易出现感染、低血容量性休克、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若治疗不及时,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于抢救过程中,予以快速输液对提高重症烧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重症烧伤患者病情较危重,可构建静脉通路的静脉相对较少,故患者输液时间长、量大,临床早期治疗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于急救期,该类患者创面修复需消耗大量的能量,经由常规饮食护理干预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故及时补充营养与能量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清白蛋白、总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路径护理及营养护理对改善重症烧伤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临床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过渡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人性化护理已成为了新护理模式中的关键,而临床路径护理作为其中的护理模式之一,主要是由循证护理模式而衍生的一种具有严格时间计划与执行路线的新型护理方式,对改善重症烧伤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重症烧伤患者经由肠内(或肠外)行营养支持,吸收率高,基本不会影响消化系统,但其操作对静脉营养成分的含量较高,护理不当时易出现感染、代谢紊乱等并发症,而建立在输液及营养支持基础上的临床路径护理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而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临床护理计划,应用表格形式来表示,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流畅水平,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包远玲.烧伤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23(18):89-89.
[2]吴秋霞.路径护理及营养护理对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的价值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21(17):201-202.
[3]李志倩,张子群.重症烧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25(18):73-74.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