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恒侦
摘要:“双减”教学政策的落实其主要目标是,使“教育”回归到原本的阵地,并逐步形成以学校教育为基石、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作为补充的良性循环教育环境,以便为国家、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学校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应当对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改善,并以作业设计为突破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学知识,从而促进整体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双减”;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作业;设计与实施
引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一年级的数学课程学习对其成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且刚刚完成系统化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这使得部分学生在进入小学后,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小学的教学模式、方法。数学教学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而趣味作业设计的实施,有助于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还能使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愉快,这样可以指引学生可以迅速地适应小学的教育教学氛围。
一、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必须引入“趣味性”元素
兴趣,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推动力,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对作业内容或问题探究过程产生兴趣时,便会积极且主动地进行思考,大胆的去探索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便会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与消化,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小学生是否会对作业产生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内容的设计是否具有“趣味性”元素;如果数学作业的形式单一、内容乏味,并存在较高的重复率,这不仅无法激活学生的求知探索兴趣,反而会使学生感受到枯燥,没有思考、分析的动力。数学教师应当在此时将“趣味性”元素引入作业设计当中,将枯燥的作业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学生能逐步对分析、探索与完成数学作业产生兴趣,并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作业完成活动[1]。例如,数学教师在对《观察物体》进行教学后,作业内容可布置主题为“与家长一同认知物体”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参与者需轮流蒙住双眼,通过双手去感知、识别物体,并且能够准确说出物体的名称与特征。此时,学生与家长的积极情绪可以得到有效调动,而其中的感知、探索过程使这项作业看上去更像是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游戏。学生能对自我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行有效发展,对各类物体进行感知、探究、归纳以及分类,而家长的积极参与则使作业完成过程展现出了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互动、交流的局面,这对于“双减”政策的落实与推进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教师将“趣味性”元素融入作业设计当中,既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而有效的运用,还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加深了相关记忆,借此机会学生的求学探知欲望也能被激活,同时在完成教学作业的过程中能对自我进行充分展示,这样作业能摆脱掉“负担”这一形象,学生也可以乐在其中,积极而主动地完成相关内容。
二、重视作业设计的质量不再刻意追求其数量
在新课改与“双减”落实前,小学数学教师会陷入“作业量越多越好”这一认知误区,并且在无形当中使学生的学习压力有所增加。因此,教师在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趣味性”设计时,应当将作业量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同时要采取合理措施保证作业的质量。作业设计的初衷是,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思考与解答,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涉及到的知识点,因此这表明了作业设计必须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数量对与作业设计而言并不重要。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加与减》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后,便会为学生设计、安排相关的作业习题,如果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过于注重“量”,便会出现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好相关的理论与技能,就要进行大量的练习,甚至还会为了完成作业而去搜索答案直接填写,这不仅无法起到巩固教学内容的作用,还使学生、教师的时间被大量的浪费掉。因此,教师必须对传统的作业设计观念进行改变,摒弃对作业“量”的追求,将作业设计的重心向“质”偏移,并在关注作业“趣味性”的同时,增强其代表性,这样能使学生在进行分析与思考的过程中,对其中所蕴藏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琢磨,并能够对相关问题的规律进行总结。这样进行作业的设计不仅有助于保证其“趣味性”,学生还能更充分、全面地掌握知识与解题技巧,从而能更高效地完成作业任务。
三、实施分层设计以便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由于小学生的个人性格、理解能力以及成长过程都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使小学数学教师在面对学生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并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全面性的考量,严格依照“巩固基础、谋求拓展”的原则,对作业设计进行难易度的分层,以便为学生提供极富趣味性的、形式多样化的“自选式”式作业,使不同的学生可以从实际学习情况出发,选择适合的作业内容进行分析与解答[2]。例如,在完成《有趣的图形》这一教学内容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作业题目设计,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且可以在“趣味性”作业的影响下,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落实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小学一年级作业进行设计时,需注重其中应具备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充分激发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家长在此过程中也要积极地配合教师的作业趣味性设计活动,以便更好地发挥家庭在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为其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礎。
参考文献:
[1]吴成金.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与批改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10):112-112.
[2]孔珍.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师道:教研,2020(4):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