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艺
摘要:为更好地实现课标中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笔者尝试探索了以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为载体的教学法. 巧用众多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并高效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精心设计, 使其成为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指明灯, 有效地促进学生走上数学探究之路.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探究;向量;共线定理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含义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从形式上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一问接一问,一环套一环;从内容上看,它是问问相连,环环紧扣;从目标上看,它是步步深入,由此及彼。它的每一问都可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一次飞跃,它像一条锁链,把疑问和目标紧紧地连在一起。
二、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为了避免填鸭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随着精心设计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归纳和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增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发更多的新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培养数学研究兴趣.将会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案例呈现——“向量共线定理拓展性质探究”
(1)问题初始——深入浅出,催化情境
问题1:在ABC中,若P为线段BC的三等分点(靠近点B),请用作为一组基底来表示向量
问题 2:在ABC中,若P为线段BC的点,满足,请用作为一组基底表示向量
(2)问题引导——思维导向,实现理论知识的生成,达到目的。
问题3:你能得到怎样的更一般性结论?
问题4:已知,且,你能解释的几何意义吗?
问题 5:如果P在线段BC外呢?的几何意义会是什么?
問题6:针对第一次直观结论,能寻找一种既能表示大小又能表示方向的量吗?
学生发现:向量可以表示大小和方向,从而改进结论1:,问题7:针对第二次直观结论,我们需要颠覆面积的新知。数学学科是否存在有向面积的概念?接下来补充有向面积概念
(3)问题驱动——激发兴趣,创新拓展。
问题6:已知(其中不共线),则三点共线,你能类比到三维情况吗?
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探究式教学的感悟
要遵循递进性原则,一定要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梯度分层的题目,要做到一环扣一环, 这样才可以基于学生所能够接受的难度逐步加深, 才能够突显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要遵循发散性原则,注重设计的开放性, 引发学生开拓思维深度学习, 体现学生在探讨这一问题时所呈现出的价值.本案例是围绕平面向量共线定理这个知识点,从特殊到一般,从直观到抽象,从已有结论到逻辑类比,从易到难,充分拓展了共线定理的其他推论,夯实了基础,提升了眼界,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纵向开发知识深度, 横向延展知识广度, 逐步提高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方法, 而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的绝佳机会.
总之, 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探究式教学, 不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教师, 更要展开积极的探索, 尝试具有创新性的应用策略, 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的目的, 从而打造生动且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樊庆菊.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
[2]王志敏.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G].科学中国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