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
摘要:一直以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所在。特别是在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阅读能力已然成为了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做好阅读教学的设计工作,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培养的针对性。本文结合笔者的一些思考,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一、转变传统观念,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兴趣表现
兴趣是一切教学的根本,同时也是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从实际角度来说,只有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他们才会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投身到阅读过程中,才能带有积极的态度进入到思考与分析中,这样学生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获得提升。就目前来看,当前不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不高。特别是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并没有关注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学生大多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状态下,师生互动与沟通缺失,也使得学生的阅读思考大多是被教师牵着走的,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学生的主体思想被严重压制,不仅不利于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地提升。对此,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教师就必须先从观念的角度改善教学,关注到学生的主体性。 从实际角度来说,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是非常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不止一次提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才能够充分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他们才能被动地学习被动地学习转为主动地学习。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多关注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并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引入到课堂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说,在《蝙蝠与雷达》中,学生虽然会对其中的仿生学内涵有所了解,但是他們还是想知道除了蝙蝠和雷达以外,还有什么事物是符合仿生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还需要多搜集相关的资料,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
二、注重教学过程的引导,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学生能阅读到会阅读的过程,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好自身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教学设置,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比如说“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其能够让学生的阅读更具针对性,也有益于学生在阅读中思维的发散。比如说在《将相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这样的问题。“在阅读之前,结合这篇课文的题目,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课文的题目有什么样的含义?如果这里的将与相分别指代的是一个人,那么这两个人又是谁呢?结合课文题目,你认为课文的核心是在哪个字上?”通过这种提问,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为学生的阅读习惯形成,指明了一条道路。当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经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提问。而是自己提问自己解答,其实也是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主要表现。为了强化这个过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阅读。这样也能够更好地营造我阅读的氛围。
三、课外拓展,提高阅读层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结合实际来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要注重课内的阅读教学指导,还要将平台进行有效拓展,依托课外阅读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途径。比如说,教师可以将课内与课外的文章进行组合,形成群文阅读模式。如,在教学《七律·长征》的过程中,这篇诗文一方面体现的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作者的精神理想。在选择与其相关的阅读文本中,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给学生选择《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这两篇文章不仅很好地保留了作者的精神理想,在歌颂革命英雄主义的同时也具有一定层次性,《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是属于战争期间创作的,而《卜算子·咏梅》则是在国家建立后所创作,在实际引导学生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来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诗文层面实现感知的突破,同时适当的顺序安排,也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时间的角度了解作者的心境变化,提高对文本内容的认知与理解。
再比如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会涉及到一些名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为学生进行延伸,并说一些超脱课文教材的名著故事,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进而投入到课外阅读中,这也有益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能力培养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未来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丰富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进一步保障语文教学的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 张生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J]. 中外交流,2021,28(3):244-245.
[2] 陈欢. 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1(1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