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隐性知识显性化有效路径探究

2022-02-23 06:38韦凤娣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隐性初中语文语文

韦凤娣,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教师。

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958年提出了隐性知识概念:“人类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1]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隐性知识具有隐晦性、难以传递性特征,大量存在于初中语文课本。语文是思维的工具,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2]汉语言文学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博大精深,内敛含蓄,老师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把握书本知识,更要挖掘其包容了五千年历史文化内涵,将其中的隐性知识挖掘出来,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中华文化,培养其文化自信。所以将隐性知识通过适当的路径显性化,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找到初中语文教学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途径,本课题调查组于2021年7月中旬展开问卷调研。调查对象为安徽省定远县炉桥教研片4所中学。调研程序为首先由课题组设计调查问卷,在小范围学生中进行预调研,样本收集分析后,进一步修改完善调查问卷,再通过各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详细问卷填写辅导,然后由学生进行网上填报。网上问卷收集后,我们进行详细分析,对部分填写有异常值的样本进一步核实,最后共收集到有效问卷406份。

一、初中语文隐性知识存在现状

(一)隐性知识分布情况

1.总体分布

表1显示了调查样本的总体情况,有69.7%的同学认为初中语文知识中存在着隐性知识,这说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盲点没有完全消除,学生存在的困惑依然很多,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下降,学习效果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能会降低。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只有把语文学好,才能有条件学好其他科目。

2.按年级分布

为详细弄清各年级语文教学中隐性知识的存在情况,我们分年级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七年级的学生认为语文课本中存在的隐性知识最多,八年级的占比明显下降,但是九年级的比例比八年级又略有增加。可能的原因是: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一下子接触到大量的知识,一时无法适应,再加上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对知识的理性分析不够,一些稍微变通或者内涵深刻的知识,他们就无力承受。八年级以后,他们慢慢适应了初中的学习方法和模式,慢慢摸索到适合自己学习的路子,对隐性知识的理解渐渐变多了。到了九年级以后,语文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大幅增加,再加上升学压力增大,学习时间紧张,学生没有精力主动探索和解决隐性知识,造成隐性知识感知比例略增大。

(二)對学习效果的影响

1.隐性知识对学习兴趣的影响

图1发现,对语文知识掌握的透彻、明晰的学生,认为语文课本中不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他们对语文喜爱占比为96.7%;相反,学生认为隐性知识太多,对语文的喜爱度占比为85.90%,明显落后于前者。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之根本,如果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势必会直接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隐性知识对知识掌握的影响

图2显示,语文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中,认为存在隐性知识的比认为不存在隐性知识的多出了10个百分点。这说明,隐性知识存在的越多,越是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再来看看对语文知识掌握中等和掌握很好的学生中,认为不存在隐性知识的明显高于认为存在隐性知识的同学。这说明,隐性知识存在的越少,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的就越好。

3.隐性知识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隐性知识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图3可以清楚地看到,语文成绩在中等及以下的同学中,认为存在隐性知识的占比为59.7%,要多于认为不存在隐性知识同学占比的44.8%。相反,在语文成绩良好及优秀的同学中,认为不存在隐性知识的同学占比分别为40.7%和14.6%,多于认为存在隐性知识的同学占比的27.6%和12.7%。这说明,学生感受到的隐性知识越少,他们的学习效果就越好。

二、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的探索统计

(一)老师进行书本知识延伸有利于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初中语文课本知识面涵盖的比较广,古今中外的经典,科学领域的论述等都有涉及,而现代社会更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知识大融合的时代,单学科的教学越来越跟不上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课堂上老师的教学不能仅囿于课本知识,可以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经历体验,将课外知识延伸拓展,这有利于学生丰富知识,拓展思维,有利于学生促进隐性知识的内化吸收,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图4显示,老师课外知识延伸的越少,学生就感觉课本中存在的隐性知识多。相反,老师课外知识延伸的越多,学生感觉课本中的隐性知识就越少。

(二)讲故事、举例子解析知识有利于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隐性知识深奥、内化,初中学生仅凭自己的知识储备很难完全理解和接受这类知识,老师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心得以及感受体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是幽默短小的故事、或是借助生活中的例子传授给学生,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隐性知识化无形于有形,化深奥于简单,化抽象为具体[3]。由图5可以看出,老师课堂经常用讲故事、举例子,学生感受到隐性知识存在占比为68.1%,而老师不经常讲故事、举例子,学生感受到隐性知识存在占比为78.7%,高出前者约10个百分点。这也说明,老师课上讲故事、举例子解析知识有利于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三)加强课堂小组讨论有利于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加强课堂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互相探讨中增进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取长补短。图6显示,课堂小组讨论运用较少的,学生感受到隐性知识存在的占比就高,而课堂小组讨论运用较多的,学生感受到隐性知识存在的占比就低。说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讨论,有利于学生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四)师生互动聊天的运用有利于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学生跟老师的交流,也是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如图7,不经常和老师交流的学生感受到课本中存在隐性知识的占比为89.1%,而和老师交流较多的学生感受到课本中存在隐性知识的仅占66%。这种交流不受时间和场合的限制,有利于老师随时将隐性知识进行传达和讲授,答疑解惑学生的问题,能有效地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五)老师课堂形态语言感染力有利于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调查表明,老师课堂有感染力的形态语言也能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有时很难用语言传递,但是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得知,比如语文朗读技巧,虽然学生从理论上都能明白,但是落实到实际应用上,学生依旧是一头雾水,重音、断句、情感等很难精准把握,而模仿老师的形态语言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图8显示,老师课堂形态语言感染力越强,学生感受到的隐性知识就越少,老师课堂形态语言感染力越弱,学生感受到的隐性知识就越多。

(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信息化教学越来越被老师和学生认可。老师利用多媒体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给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图9显示,老师经常利用信息化教学,学生感受到隐性知识存在的占比为65.9%,不经常利用信息化教学,学生感受到隐性知识存在占比为73.80%。明显高于前者。这也说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三、对策建议

隐性知识大量存在于语文课本中,但是由于他们的隐秘性和难以传递性,使得大量的隐性知识不被学生理解和接受,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隐性知识显性化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路径实现的。

首先,老师适当延伸教学内容可以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只讲解书本知识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得老师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唯有老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在给学生答疑解惑的基础上不断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其次,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能很好地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有趣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4],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课堂上老师丰富教学手段,利用讲故事、举例子等方式将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第三,师生课下交流有利于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学生喜欢同知识渊博、幽默风趣的老师交谈,在学生和老师的交流过程中,老师会将自己内在知识进一步传递讲授,对个别隐性知识疑问进行精准挖掘讲解,这样一来,一些难懂的、隐晦的隐性知识就会很轻松地被学生接受。

第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也能有效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学生课上的分组讨论、课下的自主交流,学习经验的总结与交流,学生动手绘制学科思维导图,这些过程都能将学生内在片面的、碎片化的知识条理化,清晰化,有利于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最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運用可以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信息化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师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并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合作性学习[5]。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隐性知识就会被慢慢的显性化。

此外,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途径还有很多。比如,学校课后服务的拓展和延伸可以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目前,在“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下,学校要积极主动承担学生的课后服务工作。学校可以利用课后服务合理科学安排一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课程,培养学生动手、思考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参考文献:

[1]任兴洲.教师的隐性知识探析[J].教书育人,2007(11):63-65.

[2]田海燕.“语文素养”概念的定义分析[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3(8):24-26.

[3]高蓉.促进学生积极表现的语文教师课堂话语浅议——基于课堂观察的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15):51.

[4]段福生.“有用、有趣、有效”的课堂才是真正好课堂[N].中国教育报,2016-4-12(7).

[5]张天晓,张红红.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探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1(6):27.

[基金资助:1.安徽省滁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初中语文隐性知识显现化有效路径研究》(立项号:CJG20035);2.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STEAM模式在初中语文理性思维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立项号:AH2019279)]

猜你喜欢
隐性初中语文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我的语文书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