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宜庆
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字芝生),是中国哲学史的权威。他一方面讲中国哲学史,一方面讲哲学研究方法。他的哲学史,陈寅恪在审查报告里说:“取材谨严,持论精确。”他分析内圣外王之道,陆续发表了《新世论》《新理学》《新世训》等在当时颇有影响的著作。
作家、翻译家赵瑞蕻听过冯友兰讲中国哲学史。在他的印象中,冯友兰个子较高,一把短胡子,穿件大褂,慢慢讲课,有时一句话要讲几分钟,因为他有点儿口吃。冯友兰讲得可真有意思,妙语连珠,使人进入哲理境界。
1943年秋,联大开设“伦理课”,由冯友兰讲授,被列为各院系共同必修课。其目的在于“注意阐述贤者嘉言懿行暨伦理道德方面各种基本概念,用以砥砺学生德行,转移社会风气”。主要内容为冯友兰所著《新世训》《新原人》等书,上三四百人的大课。冯友兰于抗战期间大讲民族哲学,使联大学子精神焕发、信心倍增。
冯友兰在西南联大不仅是一名讲授中国哲学的教授,他还在联大的公共事务中,参与了联大校务的重要决策。“从有案可查的历史记载来看,冯先生在西南联大是决策管理层的最重要成员之一,教学研究层的最显要教授之一,公共交往层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1942年,昆明物价飞涨,联大教授的生活陷入“啼饥号寒”的困境。“九儒十丐,薪水犹低于舆台,仰事俯畜,饔飧时虞其不给。”教育部提出要给西南联大担任行政职务的教授们特别办公费,联大25位系主任上书签名谢绝了。值得一提的是,联大的教授担任的行政职务,纯粹为校务操劳,全是无报酬奉献,只按教授级别领薪水。李继侗、黄钰生两位教授都担任过联大的十余种职务。谢绝“特别办公费”签名者担任各学院院长、系主任等行政职务,付出了巨大劳动,不肯领取分文补贴。他们在信中写道:“同人等献身教育,原以研究学术启迪后进为天职,于教课之外肩负一部分行政责任,亦视为当然之义务,并不希冀任何权利。”
在抗日战争这段艰难的时期,有论者认为,冯友兰在西南联大论道德有古贤风,著文章乃大手笔,立功求其实,立德求其善,立言求其优,这就叫至真至诚。这正是冯友兰作为中国学者的气派。
(选自《莫愁·小作家》2020年第2期,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