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让学生打破学科壁垒,将政治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将专题式教学作为课堂改革的突破口。实施专题式教学存在着教学的知识内容割裂、实施被约束和教学科研工作进行困难的问题,这是由于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难以整合、课程改革进行缓慢和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养停滞不前导致的。优化课程资源、推进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师队伍素养,能有效解决实施专题式教学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专题式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 策略
中图分类号:F016.3;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1-225-02
专题式教学是将教学内容以专题的形式展现出来,是更加注重知识逻辑和认知逻辑的教学策略。专题式教学在横向上打破学科壁垒,在纵向上贯通学科知识,以专题为单位为学生提供完整知识体系。
一、实施专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的知识内容割裂
在应试教育之下,各个学科的首要目标变成提高名次、获得分数,实际上这种为考试而进行的教育不仅难以拓宽学生视野与思维能力,更难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应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内容割裂问题愈加突出。
一方面,表现在学科与学科之间。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学科与学科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例如在政治课中讲述某一案例时,这其中涉及到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等,教师无法将知识点贯通起来,学科之间存在壁垒,所以当学生在地理课等其他学科中涉及到这一部分内容时,就自然无法将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导致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割裂的。
另一方面,表现在同一学科的不同知识存在割裂上。新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内容上更加廣泛,知识更加贴近生活与重视实践,教师对于四本教材的梳理不够时,就难以将四本教材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学生自然难以形成有关政治的完整知识框架,因此学生所学的“思想政治”是割裂的。
(二)专题式教学实施过于被约束
在对学校课程进行观察的过程中,能够发现,目前大多数学校不具备实施专题式教学的条件与设施。
首先,学校教学设备不足。在实施专题式教学时,往往需要特定的教学设备,如教师想要安排一场主题辩论或者主题讨论时,不仅需要类似报告厅的场所,而且需要多媒体教学教具等。但在实际教学中,则会受到教学设备不足影响,难以进行好的情境创设。
其次,课时安排固定。专题式教学需要在教学安排上尽可能地围绕专题式教学进行,从课前准备到课上引导,以及学生表述观点等都需要时间,但课时固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专题式教学的实施,更加大了操作难度。
最后,教师能力水平受限。专题式教学要求知识的横向融合与竖向贯通,在进行一专题时,需要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辅助,以政治课教师为主体进行专题设计。一个专题的进行涉及到政治、历史、语文、地理等等,要求教师有强大的组织安排能力,也要求教师深入研究专题,拓宽知识储备量,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能力水平,以及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
(三)教师教学科研工作进行困难
在教学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存在着以下几个困难。
首先,教师数量不足。在除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发达城市之外,大多数地区教师和学生的比例是失衡的,一个教师往往要承担过多的教学任务,以及与教学任务无关的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这样的非主科,教师数量更是不足,这导致教师有限的精力难以进行更多的教学科研工作。
其次,考核方式死板。高考在教育过程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意味着学生成绩的不稳定,专题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旨在打破学科壁垒,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相较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提升考试成绩见效慢,因此教师经常会迫于学校和家长给予的压力,无法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最后,教师的能力水平不足。教师队伍中的高资历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已经适应班级授课制,并且有自己习惯的讲课模式,专题式教学未必能熟练运用起来。而新上任的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握程度和课本的熟悉度都有待提高,专题式教学很难应用到深刻。
二、分析专题式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难以整合
思想政治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具有广泛性与时事性,这就使得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复杂性。最新版的思想政治教材在内容上更加广泛与联系时事政治,教师不仅要熟悉政治课程,关心国事,同时也要广泛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进行专题式教学时得心应手。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课程资源十分容易获得,可以使用学校的信息库,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广泛的信息资源考验着教师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的能力。针对专题的内容进行开发运用时,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质都会直接影响对于丰富信息的筛选与补充,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进行专题式教学前,就对这项繁杂的工作感到厌烦,从而放弃对课程资源的整合。
(二)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进行缓慢
一方面,是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之下,课程改革面临学生成绩下滑的风险,传统讲授教学法,虽然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较弱,却对提升成绩最为有效,这也使得很多学校的课程改革流于表面。
另一方面,学校是否能够出色地完成课程改革,受到教育资源的影响。当前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能力与精力难以设计专题式教学。经济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学校设备的完善有赖于经济的支持,当经济情况允许时,地区有更多的资金支持教育,教育也会因此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长期处在教育岗位,缺少对创新的热情,同时,教育工作与行政工作的双重重担也让教师缺少创新进步的热情,学校较少提供科研交流的平台导致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影响着专题式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实施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教材并查阅其他学科资料,才能设计出好的专题,给予学生最有效的指导。
三、提升专题式教学的对策
(一)优化课程资源
1.开发资源。中学政治课的课程资源开发需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在开发教学内容上,教师自身应该树立好更加开放融合的观念,在广泛的信息中及时吸纳有利于进行专题式教学的知识。同时,还要关注时事政治,将政治与政治学科真正结合起来,发挥思想政治课培养爱国情怀的作用。其次在开发教学设施上,学校应尽量解决教学设备落后的现状,保证基本教学设备等充足。在此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活动场所,如点子阅览室、模拟法庭等,方便学生更加快速地获取资源,为专题式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2.整合資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教师要肩负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设计专题要求教师广泛收集信息,掌握相关学科的相关知识点,教师精力有限,因此很难进行高标准的专题式教学。建立交叉型的教师队伍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专业的问题交给专业的人来解答,交叉型的教师队伍使得教师能在专题式教学中发挥个人所长,如此才能真正地打破学科壁垒,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推进课程改革
1.提高重视。为促进专题式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更好的实施,领导层要充分调动人力、物力资源,将进行专题式教学所需的设备准备充足,同时充分调动起教师队伍,根据专题式教学的需要匹配相应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研讨与创造,给予当前教师更好的薪资待遇,也要不断吸纳人才,保证教师队伍的活跃。提高对专题式教学的重视不仅仅是领导层的任务,更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应该成立起学年研讨小组,定期召开研讨会,针对专题内容共同设计课程,应用头脑风暴法畅所欲言,促进教育模式的更新,课后也要及时分享心得成果,同时找到不足之处查漏补缺。
2.调整课时。部分专题知识内容较多,相应教学时间也就更多,而45分钟很难将专题全部进行完,通常下一节思想政治课要相隔几天,同一专题衔接不连贯,这就导致学生在这一专题的学习中,知识内容不连贯,思维出现断层。针对这一问题,在课时上应适度进行调整,如同一专题无法在一课时内完成时,就顺延到下一课时,用两个课时来进行专题,同时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合班上课,这样既办证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完整性,又能灵活调动教师队伍。
3.评价生成。完善评价体系是促进专题式教学进步的重要一步,学生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一考定终生”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杜威曾在他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这样提到“重要的是生长的过程、改善和进步的过程,而不是静止的成果和结局”。这就需要更加科学和完善的考核评价方式。生成性评价是当前教学的重要思维,它是生成的,而不是预设的,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获得提升。
(三)提高教师队伍素养
1.招聘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必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纳高水平高学历人才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对于优秀的教育者适当放宽标准,争取做到所选聘的教师是有能力有涵养的,招聘教师要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引入优秀教师,更需要设立师资队伍长久发展的目标。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薪资水平,不少的优秀教育者,在进入行业前总是因为工资问题而有诸多顾虑,只有切实地提高工资,才能打消顾虑,真正吸引高素质人才。其次,要提供有利于教师科研创造的环境,汇聚人才更要发展人才,为优秀教师创造科研环境也会吸引更多优秀任课教师,可以说人才与科研环境是相辅相成的。最后,要减少教师教学外繁重行政工作,让教师的精力花在教学与研究上,把教师的时间还给教育本身。
2.加强培养。教师处在教学第一线,能力水平影响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培训是提升教学能力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才能始终跟紧时代前沿,掌握最恰当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能力。通过对教师的培训,能够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课堂教学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学校可以开展多项举措促成对教师的培训,如理论学习、参观学习、召开讲座、教师沙龙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
3.交流研讨。教学不应该是闭塞的,集体的思想碰撞往往能够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为了造就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必须要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方面,要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思政课教师与本科教师的交流。学校要重视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机会,如开展交流研讨会,让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展现自己的教学成果,并讲述自己在教育中面临的困难,与其他教师交流,共同进步。思想政治课教师也要积极参加研讨活动,通过集体备课等,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让个人在集体中成长,集体也在个人的努力下进步。
总之,中学政治课是专门为中学生们开设的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生活性的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大相径庭,应试教育约束思想政治课的创新,学生普遍缺少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且难以将单元知识整合。鉴于此,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进行专题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解征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2] 胡丽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3] 牛田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创新模式比较分析及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1):91-95.
[4] 刘宇新,亓东军.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03):39-43.
[5] 阮晓莺.专题式教学在“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2):64-67.
[6] 陈若团.高职“基础”课专题式教学的实践与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3):46-47.
[7] 庄文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式教学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06):49-53.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作者简介:娄梦华(1997—),女,汉族,黑龙江七台河人,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