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必须抓好劳动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任务,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本文以庆阳市田家城小学为例,分析劳动教育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解决对策,为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本文立足于小学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劳动教育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教育;劳动;课堂教学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创新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劳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即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推动社会进步,提高社会生产水平,弘扬劳动精神的重要活动。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想要的生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劳动教育有效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工作者没有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各个中小学已经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体系,设置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创建了特色的实践活动,并对教师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培训。
(二)劳动教育缺少系统化的教学目标
虽然劳动教育课程在各个学校都得到落实,但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劳动教育方针的意义,劳动教育课程还需不断完善与加强,进而适应学生的发展规律。总的来说,因为劳动教育缺少系统化的教学目标,不同阶段的教师没能明确自身的教学任务,就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规划,导致在教学中不能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不同阶段的学生对劳动教育教学无法理解,降低了劳动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教师无法在年级中建立劳动教学的联系。例如,1~3 年级的学生应该激发他们的劳动意识;4~5 年级就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6 年级的学生就要从劳动知识和技能上,开展简单的劳动体验课。可以以“我是校园小主人”开展劳动实践课,让低年级的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中年级的学生就要进行实际行动,如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扶起倒在路边的自行车等;高年级的学生则应该更深层次地理解“小主人”的真正含义。总之,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绝对不是形式课,更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设置的课程,而是应该具有系统化设计的教育课程,更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意识的课程。
二、小学劳动教育有效策略
(一)设置劳动教育本土化的一些情景
小学劳动教育想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多让学生去接触大自然,走入生活和社会中。学校应该针对当地的文化底蕴开展一些有主题、有意义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可以真正参与到劳动活动中,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
例如,可以开办“儒童学院”来传承和弘扬传统德善文化。中国古代的家训、诗歌中有很多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如《三字经》中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弟子规》中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在进入“儒童学院”的初期,每一个小学生都应该学习日常家务和日常礼仪,将日常家务和日常礼仪作为一个切入点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民族精神,先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事,再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做事的过程当中渐渐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进而实现劳动培育人才。
(二)推动劳动教育在学校实施的具体形式
课程是实现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实行劳动教育课程,首先要以国家设置规定的劳动教育课程为出发点,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劳动教育课程具有特色性,限制于当地地域特色、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学生需要以及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发展实际等相关因素,劳动教育课程应实现校本化,结合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发展情况,了解当地师资队伍,办学水平,剖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条件,保障课程的可实行性。如,城市与农村地域不同,城市劳动教育课可结合科技等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而农村劳动教育课则注重培养学生劳动实用技能。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经济相对薄弱的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义务劳动。
(三)发挥家庭的作用,构建劳动学习型家庭
家庭教育是孩子生长发育的主要场所,家庭也是除了学校以外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教育的场所,父母的劳动价值观念对于子女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缺少家庭教育的培养,劳动教育将不会完整。因此为了发挥出劳动教育的真正价值,并且达到培养小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最终目的,首先需要唤醒家长的劳动意识,让家长意识到勞动的价值,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生活榜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家长需要让学生去做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劳动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家长需要意识到自身家庭环境存在的问题,例如不良的劳动教育习惯让学生养成了懒惰的习惯,让学生变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劳动无能者,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是由于家庭环境对学生过于溺爱、保护造成的,家长应该首先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让孩子力所能及地参与到家庭的劳动当中。
(四)在学校内开展认同教育,端正学生的劳动教育价值观
劳动价值观决定着劳动教育价值观,学校、教师需要首先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引导学生进行劳动锻炼,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开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培养学生对劳动的认同感。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更改单一说教的劳动教育方式,不要让学生被动接受劳动教育和劳动价值观,而是需要从社会规范的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和劳动价值观的学习能够达到对于劳动内化、认同的状态。在劳动教育中,对于劳动的认同教育是十分关键的内容,认同教育是指学生能够在思想、情感、态度上主动接受劳动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师应当意识到,需要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念,端正自身的劳动态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劳动的真正含义,懂得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在小学校园中开展劳动教育与开展劳动认同教育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课程和劳动技术课程来为学生培养、塑造劳动认同感。
结论:
总之,劳动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教师一定要将新课标、新理念认真贯彻并落实在实际教学中,进而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通过开展学校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劳动文化,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最后让学生明白,只有经过努力劳动才能获得最丰硕的劳动成果,潜移默化地对劳动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李冰,史妍.民间美术融入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逻辑基础与实践路径——以三峡库区乡村小学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6):252-253.
[2]黄维梅.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开展路径研究[J].智力,2021(18):36-37.
[3]潘菊平.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的材料运用策略[J].智力,2021(18):38-39.
[4]闵欧. 小学低段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