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玲英
关键词:初中阶段;德育活动;精神需求;高效方法;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6-
初中班主任在研究新型德育工作方法时,首先对当前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首先,传统教育内容与形式缺乏趣味性以及直观性,学生在无法感知德育教育乐趣的基础上,无法产生对教育内容的兴趣,在受教育过程中被动且低效;其次,教师仅注重在学校内开展德育工作,忽视从时间上保证教育活动的连贯性,从而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最后,教师在设置教育活动内容与目标时,具有一定短期性,未从长远角度为学生发展做考量,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持续性发展。为此,本文作者从运用媒体形式、加强家校联系以及关注长期发展三个角度阐述有效性教育策略。
一、运用媒体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当前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其高效性与便捷性推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进程便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即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活动的过程。媒体形式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可通过动态性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教师应有效运用媒体形式,例如:教师在开展“诚信道德教育”时,首先,教师寻找并播放讲解诚信行为的短视频内容,以此将学生注意力吸引至德育活动中,并且推进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其次,教师运用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展示诚信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以此将静态性的知识转化为動态性的物象,在加强学生对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兴趣;最后,教师选择展现诚信行为的图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写作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促使其将零散的领悟转化为科学的认知。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引入媒体形式,有助于为德育工作增添新的活力,从而切实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保证教育成效。
二、加强家校联系,重视全面发展
家庭是学生成长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家长是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以及传递正确意识的媒介,因此,教师应重视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将德育工作合理延伸至家庭教育中,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此,教师应从专业角度与家长共建德育活动,例如: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首先,在学校内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行为,促使其从意识上树立科学的观念与认知;其次,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告知其教育内容,并且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并且了解学生是否具有运用意识指导行为的表现,以此教师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估;最后,教师告知家长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建议家长在家中适时与学生展开沟通与交流,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教育内容。由此可见,教师在推进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教育活动持续发挥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意识与行为层面均获得有效提升。
三、关注长期发展,推进持续成长
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进程是每一位具有远见的教师都应坚持的原则,初中阶段是学生向更高层级教学体系发展的奠基期,因此教师应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制定长期计划与目标,保证学生获得持续发展。例如:教师在开展“遵纪守法教育”时,首先,教师制定以一学期为周期的教育计划,并且根据学生所处年龄阶层设定合理的教育目标,以此从时间角度保证教育活动具有长期性;其次,教师在选取教育活动内容时,将学期拆分至月、至周,保证每一小阶段的教育内容均是不同的并且呈现逐渐深入的特点,以此不断提高学生对纪律与法律的认知与感悟;最后,关注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长期行为,记录学生在每一次教育活动中的表现,并且定期与学生展开交流与总结活动,为其调整学习方法与方向提供指导与辅助,避免其陷入错误发展路径之中。由此可见,教师在推进德育工作时,以学生的长期发展为目标,制定计划以及选取内容,有助于保证工作的规范性以及条理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重视开展德育工作既是国家不断发展的要求,也是保证学生正向积极发展的途径,初中生阶段处于自我意识逐渐显露的阶段,叛逆心理与行为便是此阶段出现频次较高的现象,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在正确意识指导下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探寻高效教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班主任应切实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重视德育工作的教育价值与意义,结合新时代特点推进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晓琴.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读与写:上旬,2019(6):1.
[2]李树元.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求知导刊,201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