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琦
病句题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经久不衰的一类经典题型,无论是横向对比全国各地的中考命题,还是纵深研究病句题的不同呈现形式,我们都会发现中考语文病句题难度不大,突破却不甚容易。其核心问题在于病句题的分类冗杂,给同学们的解答带来了不小的障碍,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病句题的命题依据。
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中,首先要求学生具备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在义务教育的3-4年级,需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到5-6年级时,在自己的习作中就要做到语句通顺;到7-9年级则要求文从字顺。可见规范运用语言,修改病句作为学生语言文字能力中最基本的一环,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考题目中对病句的考查正是为了落实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对词句规范使用的要求。因此无论是从培养语文素养出发,还是从应对中考的策略着眼,我们都应该格外重视病句题训练。
笔者按照现行常见的病句类型分类方法,梳理了2010 年到2019年间深圳、广州、长沙、武汉、成都、济南等地中考病句真题(图一),发现命题设错可谓是面面俱到又有重点目标,广东省高频设错点在成分残缺、二对一、赘余这些类型上。图一是中考病句常考类型。
以深圳和广州为例,笔者将图一部分数据转化为图二,以便直观展示。
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是清晰、准确,缺点是分类太多就相当于没有分类,同学难于掌握每一条语病详细的定义,更难于根据这些定义去做题。基于此,笔者对以上分类进行了再次归纳,将病句的错误类型分为四种,每种类型中具体涵盖了下列内容:
1.残缺:缺主语、缺宾语、缺谓语;
2.冗赘:多词语、多句式;
3.杂乱:归类混乱、逻辑顺序混乱、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4.歧义:自相矛盾。
残缺
“残缺”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主语、缺宾语、缺谓语三大类,中考中常见的缺主语的情况是由介词或连词同时引导两个分句,导致淹没主语。例如:
(2011·武汉)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在中文中,主语是一个句子中被陈述的部分,是对谓语产生支配作用的主体。六种实词以及所有名词性、动词性和形容词性的短语都可以做主语。动词、形容词也可以做主语,而且不需要像英语一样改变词形。例如,“对于他来讲,打架斗殴如同家常便饭。”“诚实、勤快是他突出的优点。”虚词如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是绝对不可以做主语的。所以当看到“通过、使、让、为了、在……之下、由于”等这些词同时引导多个分句时,就一定要谨慎判断是否缺少主语。笔者总结为“介词连词牵头跑,主语一定仔细找”。
缺少宾语是中考的一大考点,下含两种情况。首先是一句话中用复杂累赘的定语掩盖没有宾语的情况,例如:
(2019·广州)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这是一类最简单的情况,同学们运用缩句即可突破。其次是错误比较隐晦的类型——动宾短语里缺少宾语。例如:
(2017·广州)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
缩句得到“陶器深受青睐”是正确的,证明主谓宾的“骨架”是正确的,万能的缩句此处失灵,下来检查句子的“器官”。“陶器演变为具有审美的艺术品”中“陶器具有审美”有漏洞。艺术品是死的,不能具有审美,只能具有审美价值。这里缺少具有的真正宾语——价值。动宾短语里的宾语缺失是比较复杂的情况,2017年广州市的这道题也许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中考对病句题的考察难度还是不可小觑。
缺谓语的情况非常少见,中考题中几乎没有涉及。总的来说,深圳中考中“残缺”的出题频率呈现出集中化的态势,2017至2019已连续三年在此处设错,应当引起考生的重视。
冗赘
“冗赘”的情况主要涉及句中“冗赘”词语,即赘余,还有句子中“冗赘”句式(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式),即杂糅这两种情况。其中,深圳对赘余的考查相当高频且稳定,見图四:
不过考查赘余的难度一般不大,标志明显,例如:
(2018·长沙)“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较为特殊的情况是否定词滥用,同学可能会因为忽略表示否定的词而误判。例如:
(2012·长沙)天气慢慢炎热起来了,同学们切忌不要下河游泳。
这句话中,切忌的 “忌”和“不要”重复。事实上,这是一个病因复杂的病句。一方面,学生容易混淆 “切忌”和“切记”;另一方面,同学们对否定的认识比较局限,除了“不”和“没”,还有一些表示否定的词语需要加以总结:
1.表示一重否定的情况:
否定类词语:不、没、无、莫、非、忌、否认、避免、禁止、防止、放弃、拒绝、杜绝
反问句: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意思是不能逃学。
你们怎么能不回家呢?——强调要回家。
双重否定:无时无刻不
另外,生活中的不规范用语也会影响学生的语感,比如“十分酷爱” “过高的奢望”“来我校莅临指导”等等这样的说法都属于赘余,总结这些常见错误不仅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病句知识,也有助于规范大家的日常用语,做一名合格的母语使用者。
赘余范畴下最为棘手的是涉及成语的题目,如果同学们不知道成语的意思就不会明白句子的意思,所以我们需要从学习成语的角度,结合文言文的复习,掌握一些常用文言文字词的意思,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标。
(2015·广州)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可见一斑”一词容易成为同学们理解句意的“拦路虎”,其实“见”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看到、显示”的含义,这和原句中的“显示”是重复的,所以题目中有不认识的成语时,同学们也不要放弃,应该有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加以判断的意识。除此之外,规范使用成语是很重要的,我们在日常使用中就要杜绝像“无数莘莘学子” “被人贻笑大方”“感到自惭形秽”等常见错误。
句子中句式杂糅的情况就更为复杂,也是中考命题中格外“青睐”的一类错误类型,2018 年广州卷和长沙卷都在这方面进行了考查。
(2018·广州)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2018·长沙)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通过调查学生应对杂糅题的思考过程,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主要是依靠自身语感。建议大家在专项复习中加大拆分杂糅病句的练习,学会用不同方法修改同一个病句。例如下面一些常见杂糅句式,同学们可以尝试自己拆分,进行强化练习。
1.是由于……决定的(是由……决定的/是由于……)
2.是为了……为目的(是为了……/是以……为目的)
3.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4.由于……下(由于……/在……下)
5.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
6.大多是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7.有……组成(有……/由……组成)
8.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
9.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10.比去年同期相比……(比去年同期……/跟去年同期相比……)
对于病句中“冗赘”的问题,笔者总结为一个顺口溜辅助同学们理清思路:
多了词语要看紧,否定不当要小心;
碰上成语和俗语,逐字逐句得看清;
句式杂糅问题大,语感配合上语法。
杂乱
句子中出现的归类混乱、逻辑顺序混乱、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这些问题,笔者总结为“杂乱”的问题。深圳、广州中考题的统计数据中,语句混乱的选项均占据整个病句类型的半壁江山(图五),这说明广东省在病句命题上思路和方向是一致且稳定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格外重视。
搭配不当包含的问题名目繁多,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主宾搭配、关联词、二对一等。一些主谓搭配的词组调换顺序成为动宾搭配词组,就比较容易判断了。例如:
(2018·广州)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素质明显加强”是主谓搭配不当,如果换为“加强素质”就是动宾搭配不当,所以说总结病句要注意触类旁通,不要囿于分类标签。
同时也要注意学科间的交融,迁移生活中的知识。近年来,中高考命题情景日益生活化,材料紧跟时事热点,改变了为命题而命题的刻板现象,这些信号提醒我们不能脱离生活去学习。笔者研究发现,搭配不当的题目多出自新闻类材料,如2019 年成都的绿色生活理念,2017 年广州的“一带一路”,2016 年武汉对学生安全问题的讨论等等。因此官媒新闻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切入点,同学们在看新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句子的搭配用法,还可以大量积累写作素材,了解时事,拓宽视野,一举多得。
关联词和“二对一”(又称“两面对一面”)的问题比较简单,也很好解决。要记清楚关联词的正确搭配,注意关键词——如“能否”“是否”等的使用是否得当。要仔细阅读全句,不能想当然,看到关键词就急忙判断是病句。
另外,并列连词还有顿号都是“杂乱”型病句的高频设错点,归类不当、逻辑混乱多在这些地方出现。笔者将这部分答题策略总结为“逻辑顺序不乱排,并列成分串起来”。例如:
(2014·广州)新建的广州儿童公园为城市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归类不当)
(2018·广州)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逻辑混乱)
归类不当的问题深圳中考考察不多,但逻辑混乱连续两年出现在广州中考题中,说明这部分内容还是至关重要。例如下面这三种逻辑顺序就要特别注意:
1.事情发展先后:发现→讨论→解决;交流→碰撞→融合
2.事物的认知规律:继承→发扬;实践→理论
3.空间大小:世界→中国→深圳(或相反)
应该说,能否判断病句语序不当的问题,与学生的语感有很大关系,语感的形成又依赖于规范语言的大量输入。语文教材是最有益的语言材料,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早读,加强朗读,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歧义
除去高频设错的“残缺”“冗赘”和“杂乱”,“歧义”也偶有出现。歧义句由于脱离了语境就不好判别,近年来极少涉及,但是大家的交谈和作文的表达中仍然存在歧义问题。
(2005·江苏) 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歧義)
对句子是否有歧义要根据语境来分析判断。这类问题的难点在于,一来句子的主干一般没有问题,用缩句方法在此失效;二来练习较少,对设错点不够敏感。当发现句子主干正确时,对副词、代词就要特别小心。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现代汉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同时也受到新兴用语的严重冲击。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多如牛毛,并且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严重干扰大家对句子的判断,使得病句突破难上加难。“残缺、冗赘、杂乱和歧义”四大板块的划分,为同学们面对病句要从何处分析提供了一种简单清晰的思路,便于同学们抓住要点,把握重点,找到突破病句辨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