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段语文识字教学实践探索

2022-02-22 08:07黄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识字写字

黄禹

【摘要】识字写字是统编教材小学低年段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需要读懂统编教材的编排意图,找到识字教学的“入口”,还应不断丰富策略,优化识字教学路径,让学生在多种体验中主动学习,在分类建构里学会学习,在反复读文中培养语感。

【关键词】识字写字;小学低年段;统编语文教材

统编语文教科书一改先学拼音后识字的做法,在“入学教育”后先集中编排一个单元的识字课,教初入学的小学生认识40个基本字,再安排学习汉语拼音。这样做更容易让小学生对汉语、汉字产生亲近感,还能在教师的带领下阅读识字课中的韵文,体会识字的意义,激发识字的兴趣。

在识字形式的编排上,统编教材取各家之长,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如,字理识字,代表课文有《日月水火》《日月明》等。韵语识字,代表课文有《对韵歌》《神州谣》等。同时,在随文识字中吸取“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识字经验。这样博采众长、扬长避短,大大丰富了识字形式,提高了识字效率。

从统编教材生字分布的渠道进行观察,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识字单元的集中识字,课文单元的随文识字,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趣味识字”里的板块识字。这样“三管齐下”,达到了课标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的要求。这是第一学段学生必须达到的保底识字量。同时,不同的识字渠道将“有师指导与无师自识”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每一种识字渠道都为学生识字敞开一扇窗、打开一扇门。

在统编教材中,识字、学词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学生在识字学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识各种事物,了解许多知识。如,通过学习表示人体部位的字词,认识自己;通过学习植物用字和表示天气的字词,认识自然。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丰富知识,提高认知能力,还有助于把认识的字词变成能够灵活运用的积极词汇,不断发展学生的语言。如何才能体现教材编排的初衷,契合课程标准关于低年段识字写字的要求,让学生学得主动而有效呢?

一、遵循原则,找到识字教学的入口

原则一:新奇性。研究发现,大脑具有强大的过滤系统,学生是有意识地选择那些他们认为值得专心学习的内容来学习的;而大脑的本性是好奇求新的。因此,教师应让学习内容的呈现充满新奇性,从而引发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对学习内容的注意。

原则二:科学性。所谓科学性主要指遵循字理、字源来科学组织教学,从而使学生逐渐掌握规律,习得方法,提升自主识字能力。每一种汉字的来源不同、类型不同,所对应的教学方法也应有区别。识字教学应遵循字源,尽可能让学生了解这个字是怎么来的。这一追溯的过程既能让学生形成对生字的科学与系统认知,还能产生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好奇与敬重。

原则三:结构化。一是要整体性架构汉字认知,即将汉字的音形义、汉字与个体的所见所感所思等融合起来,形成知识的组块存储;二是要板块式推进学习进程,避免面面俱到,旁逸斜出;三是要集成式归类识记,避免零散琐碎,单打独斗。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将生字进行归类,让学生形成一类字而非一个字的认知建构。当然,以上原则不能穷尽识字教学的要义,但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方向,让识字教学有据可依。

二、丰富策略,优化识字教学的“路径”

如果说遵循原则是为了找到识字教学的“入口”与“抓手”,那么接下来的“识字之路”更需要教师不断优化策略,引导或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走、快乐地走、长远地走。

(一)营造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这点虽老生常谈却是亘古不变的。有了內在驱动,才能学有成效。这就要求在识字情境的设置上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以趣导学,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能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比如,在《动物儿歌》的教学中,开课伊始,笔者带着七星瓢虫的头饰走进课室,带领学生走进美丽的公园,“我是七星瓢虫,我生活在美丽的田野或者花园中,我有好多好朋友,事不宜迟,快和我去认识他们吧!”教师接近儿童化的装扮和表达,让学生走进了教师设置的情境中。教师相机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们跃跃欲试地喊出自己看到的动物名称,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粘贴小动物的图片至黑板,课前拿到动物名称字卡的学生相应地将动物名称贴在图片的旁边。“公园里有小动物,小动物身上有小秘密,发现秘密你就可以获得两张游乐园门票。”儿歌的学习在这样的整体情境中推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动物,贴词卡,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了生字,第一遍与生字的见面在有趣的活动中悄然展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开始了一节课的学习。只有调动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启发识字思维,引导多法识字

1.动作演绎识字

学生识字并非零起点,有的字在生活里见过,有的字在阅读时已认识,有的字可以借助学过的方法大致推测。因此,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在自由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首先通过有效的评价肯定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不熟悉的识字方法,教师可做重点指导,以此开拓学生的识字思维。如,在《小猴子下山》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用“字理识字”“动作演绎”的方法引导学生区别“掰、扛、扔、摘、捧、抱”六个含有相同部件的汉字。首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六个汉字都与手的动作有关。接着,教师相机点拨:你看“捧”这个字,左边为“扌”,与手有关,右边“奉”字下面的“ ”也与手有关(出示: ),是“手”字的变化,“捧”这个字有两个部件,且都与手有关。“捧”这个动作需要用到两只手呢(生做双手捧书本的动作)。教师相机引出“掰”的讲解:“掰”字左右都是手的变形,表示两只手,中间是“分”表示两只手把东西分开(师拿出准备好的已经剥了皮的柚子,让一生用手现场体验把柚子掰开一分为二的动作)。最后,师生在“你做我猜”的游戏情境中引导全班演动词:玉米结得多好,咱们双手把它掰下来 (全班起立做掰玉米的动作)。哇,又长又大的玉米,我们把它扛在肩上吧(学生扮演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小猴子又把玉米扔掉啦!哇,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咱们一起来摘桃子啦!嗯,一下子摘了好几个呢(生做伸出手摘桃子的动作)!咱们把桃子捧在手里向前走吧(生演绎)!哟,西瓜又大又圆,咱们得伸开双臂抱起来(所有学生伸开手臂抱)!

学生通过有趣的动作演绎,巧妙地学会了迁移识字。今后再学到“提手旁”的字,脑海里就会跳出“提手旁”的本义,以及它的变写。这有利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把握,加深了学生从“这一个”到“这一类”的迁移意识。

2.歌谣识字

许多学生在婴幼儿时期,就是在不断地聆听各种歌谣中成长的。可以说,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朗朗上口的歌谣有着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在识字过程中,教师如果适时安排一些识字的歌谣进行识记,能增强学生对汉字的亲近感,激发他们识记汉字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其识字的效率。比如,我们可以编这样的歌谣识记——

大:一人伸臂把脚叉,用此形体表示“大”。

土:两横加一竖,“土”中生万物。

形近字放在歌谣中识记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蜜下有个虫,蜜蜂采蜜是益虫。

密下有个山,茂密树林在高山。

歌谣的编唱既要注意朗朗上口,又要关注汉字的特点,兼顾所学汉字形与义的统一。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字形的识记及字义的理解。

3.联系生活识字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最终应指向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实际生活的迁移运用。识字亦是如此,学生最终所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体会生活的幸福感。在课堂上,教师应巧妙地打通識字与生活的通道,培养学生这样一种意识:我要到生活中去认识更多的汉字。

比如,在《动物儿歌》的教学中,笔者通过歌谣“一臣被追杀,兵戈身后扎;躲进草屋里,钻进床底下。”引导学生认识了“藏”。学生理解了意思,知道了藏与躲藏、隐藏有关。教师相机出示:“冷藏、捉迷藏。食物都躲到冰箱里去了,我们就叫作——冷藏。我要把自己隐藏好,不让同伴发现,这是在玩什么游戏——捉迷藏。”通过这样的迁移,学生不但认识了“藏”,还理解了意思,为以后的迁移运用做好铺垫。同样的,在学到“粮”“食”这样生活中常见的生字时,教师出示生活中含有这两个字的图片,让学生去认读,激发学生课后在生活中继续去寻找含有“粮、食”这两个字的内容。

学生在课堂中喜于自己的发现,兴奋于看到熟悉的生活图片时,自己就能读出来的成就感。正是这种自我价值的建立,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有效引导学生们的识字从课堂迁移到生活。

4.根据规律识字

将认知上升到类的概念,实现学习的迁移内化,是认知发展的核心,也是从习得知识转化为生成能力与素养的关键步骤。汉字中80%为形声字,低段识字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形声字的规律是识字教学的重点,这一内容的迁移运用一直延伸到中高年级的识字教学。

比如,在《动物儿歌》的教学中,笔者先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自主学习“蜻蜓”“蚂蚁”等词,通过学生自主的朗读发现形声字可以“读半边”的方法,接着出示语文园地中含有形声字的词语,请学生用这种方法推测读音。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培养,心中也建立起了形声字这一类字的识记概念。

当形声字的读音或者声母、韵母发生较大变化时,学生仍然能够带着对这一类字的识记经验去猜测读音,大大提高了学生识记生字的效率。如,在《小马过河》的生字学习中,笔者将生字巧妙归类,先出示第一组生字——棚、挡、坊、试,学生根据生字很快猜出读音;接着,教师出示第二组生字——磨、伯、蹄、浅,这时学生的猜测可能不够准确。可正是在这个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再次丰富了自己的经验。有些形声字可以完全“读半边”,有一些声调或者声母、韵母的读音可能发生变化。通过这样有层次的学习,学生自我建立起形声字的识记体系,在生活中能够继续根据规律认识更多的形声字。

5.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随文识字一直是学生学习汉字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随年段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所谓随文识字,是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突出特征的识字方法。随文识字强调识字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特级教师黄亢美在《雷雨》一课的教学中,当学习到“雷雨前蜘蛛从网上垂下来”这一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在比较句子中,体会不同词语的含义: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掉下来,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落下来,逃走了。

要品味哪个词用得好,首先要理解它的形义。教师用简笔画勾勒出垂的古文字形:整个字像一棵丰茂的果树长在下面的土中,上面的枝叶下垂,中间一横两边的两短竖就像挂在枝条上沉甸甸的果实。接着,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果子成熟了,有柄牵扯着它,所以是垂下来。蜘蛛有丝牵扯着它,所以也是垂下来。垂是自上而下的,而且有个过程。所以,朗读这个句子的时候,重音应该怎么读呢?学生通过讨论,认为读“垂”时声音拖长些,以体现蜘蛛往下垂的过程,这个需要学生自由读来体会。

阅读教学中的识字,不能仅仅止于读准了字音,为阅读扫清了障碍,还应让识字与阅读互促共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

低年段的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歌谣、韵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更是要不断地读文,让学生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实现汉字的多渠道复现。如,《人之初》《传统节日》中可拍手读文,《动物儿歌》中可运用填白式读文,《神州谣》中可做动作读文。形式多样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加深对汉字的印象,培养良好的语感。

对于篇幅较长的故事性文本,我们也可以将生字编排在儿歌中识记,这样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特级教师侯春艳在《小马过河》的执教中曾编写了这样的儿歌:

学生伴着儿歌,有节奏地朗读,既再次熟悉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语感,同时加深了对汉字的印象。

三、结语

当然,以上策略不能穷尽识字教学的所有方法,但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低年段教师教学的抓手,让识字教学有法可依。识字教学不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全部,但一定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一线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依托统编教材,加强和改进识字教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开好头,帮他们奠定终身持续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亢美.汉字学基础[M].广西教育出版社,2017.

[2]侯春艳.字理教学思与行[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0.

[3]安翠花.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趣味识字教学法浅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6(4).

[4]任海燕.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策略探讨[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8).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段识字写字
行之有效的小学低年段英语作业设计
论游戏在小学低年段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探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如何衔接词汇和句子课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小学低年段体育课活动的有效实施
小学低年段英语字母的发音教学
《给刘洋阿姨的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立体化字词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