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述娟,王健华
(1.兰陵县人民医院眼科,山东临沂 277700;2.兰陵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山东临沂 277700)
翼状胬肉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由外界刺激造成局部球结膜增生变形所致[1]。据了解,该病目前的国内总发病率高达9.9%[2],早期会影响患者眼部形态,后期则会造成眼结膜充血肥厚、眼球运动受阻、视力下降等。 现阶段,翼状胬肉切除术是临床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式,该手术能有效切除病灶,减轻疾病症状,解除眼球运动受阻,提高患者视力水平,但术后远期疗效不佳,且复发率较高[3]。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患者的视力能够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视力恢复不理想,且伴随疼痛、畏光等并发症,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因此,采用有效的治疗方式以尽快提高其视力具有重要意义。有文献指出[4],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或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2年1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90 例为对象,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 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90 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符合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5];(2)单眼病变,且为第一次发病;(3)均为良性翼状胬肉、鼻侧原发性翼状胬肉;(4)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眼科疾病者;(2)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者;(3)既往有眼部手术史者;(4)存在心脏、肝脏、肾脏严重损伤者。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均接受术前、术后常规干预,由同一组医务人员完成。 术前2 d,给予患者加替沙星滴眼液[(安徽省双科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825,规格:0.3%(g/mL)],每天早中晚使用 3 次。
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治疗。具体如下:指导患者取平卧位,采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沈阳绿洲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1023202,规格:1 mL∶4 mg)进行表面麻醉,并采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重庆迪康长江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0020860,规格:5 mL∶0.1 g)进行浸润麻醉。 随后于胬肉颈部上下结膜做弧形开口,分离胬肉与表层巩膜、球结膜,于半月皱襞前剪断胬肉根部,离断胬肉并向角膜中央逆行剥除,术区角膜病变清除1/4,间断缝合并在浅层巩膜面固定, 暴露距角膜缘3 mm 左右巩膜裸露区域,烧灼止血,涂抹红霉素眼膏并加压包扎。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 具体如下:将巩膜烧灼止血后作为移植床, 以术眼上方球结膜瓣角膜缘为干细胞移植片,注意需大于植床带,植皮上皮朝上,对合角膜缘侧及结膜,以无创缝线固定9 针左右,将植床供区球结膜牵拉至角膜缘,缝2 针左右,涂抹红霉素眼膏加压包扎。
术后,继续使用加替沙星滴眼液,用法同术前,同时给予患者红霉素眼膏 (北京双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270,规格:0.5%),涂于患眼,每天 1次,持续30 d。
(1)临床疗效。显效:角膜创面皮肤完全恢复,胬肉增生、结膜充血、视力下降等症状缓解>90%;有效:角膜创面部分恢复,胬肉增生、结膜充血、视力下降等症状缓解30%~90%;无效:角膜创面未恢复,胬肉增生、结膜充血、视力下降等症状缓解<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泪膜功能: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 (BUT)、 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水平。 BUT:将荧光素钠溶液滴入患者结膜囊内,嘱其眨眼,待眼表均匀着色后,在裂隙灯蓝光下观察第1 次出现黑斑的时间,连续检测3 次,取平均值。SIT:采用泪液分泌试纸,将其中一端反折置于下睑结膜囊中外1/3 处,嘱患者闭眼5 min,观察滤纸浸润长度,5~10 mm 为不稳定,>10 mm 为正常,<5 mm 为干眼[6]。(3)并发症发生率:术后 3个月,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疼痛、畏光、干眼症等。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BUT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 t 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术前,两组的SIT、BUT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 SIT、BUT 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的SIT、BUT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 SIT、BUT 水平比较()
表3 两组 SIT、BUT 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SIT(mm/5 min)术前 术后BUT(s)术前 术后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 值P 值12.79±2.84 12.86±2.59 0.122 0.903 14.88±2.54*16.87±1.58*4.463 0.000 9.67±1.52 9.61±1.38 0.196 0.845 11.18±2.51*13.67±1.15*6.050 0.000
术后3个月,观察组出现1 例干眼症,并发症发生率为 2.22%(1/45); 对照组出现 1 例疼痛,2 例畏光,3 例干眼症,并发症发生率为 13.33%(6/4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9,P=0.011)。
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可能与环境、饮食爱好、生活作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可造成角膜、结膜屏障功能障碍。鼻侧球结膜区域是翼状胬肉常见的生长部位,可导致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一定程度的异变,造成局部充血肥厚,该病进展缓慢,患者眼睛长期存在异物感,且影响美观,而随着病情发展,若胬肉覆盖瞳孔区,则会严重影响患者视力,降低其生活质量[7-8]。 目前,临床治疗该病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激光、冷冻等,可在短期内缓解疾病症状,但无法达到根治作用[9]。
翼状胬肉切除术能直接将病变组织切除,缓解疾病症状,对病情发展起到控制作用[10-11]。 有学者认为[12],翼状胬肉切除术能降低患者散光度, 提高其视力水平。但术后创伤会破坏患者眼表结构、功能,严重影响康复效果。 有研究指出[13],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通过移植正常生长的干细胞,有效促进角膜上皮细胞修复,重建正常稳固的角膜上皮,利于提高眼表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促进翼状胬肉患者的术后康复。 究其原因,翼状胬肉切除术成功实施后,立即移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能有效促进角膜上皮组织重建、修复,从而改善患者眼部功能。 同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还能为切除术后的巩膜提供充足营养,有效减轻缺血损伤,改善眼表组织血运,提高治疗效果[14]。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的SIT、BUT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有效提高翼状胬肉患者的泪膜功能。 究其原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眼表结构,从而有效促进眼表黏液分泌,利于泪膜功能恢复[15]。 同时,该术式还可促进瘢痕消退,恢复患者眼表结构,增强泪膜稳定性[16]。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究其原因,两种手术联合实施,可保证切除术后的营养供给,从而有效提高术后恢复效果及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泪膜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