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丽
【摘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是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全新要求。新时期,互联网技术广泛普及,学生思想逐渐向复杂化、多元化趋势发展,教师需要履行好自身引导义务,借助互联网教学资源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帮助学生甄别各类信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高中语文教学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语文;立德树人;教育策略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作为育人一线阵地,承担着传授理论知识的义务,肩负着思想道德引导的重任。语文学科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等特点,内容更是生动多彩、包罗万象,在培养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方面有积极作用。21世纪,人类发展已经进入全新阶段,各种新技术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当代高中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也呈多样化形式,为了避免学生形成错误价值观,语文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借助互联网技术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素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高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心思较为敏感,容易受不良因素影响产生消极情绪或心理,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容易误入歧途。语文学科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所谓立德树人的“德”,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是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做人修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兵团精神教育为基底的教育。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思想,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灵和思想上的洗礼,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二)加快语文学科改革进程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是履行素质教育义务的关键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既注重教育内容上的创新,也包括教育形式、教育手段的创新。主动应用先进的教学资源,教育学生从做合格公民的基础要求做起,将现代社会教育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全部的教育工作之中。如此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还能够加快语文学科教学改革进程。
(三)培养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人才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其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不仅能够为学生传递语文基础知识,还能够利用经典教学内容将德育内容更加灵活的灌输给学生,这对于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而言有积极作用。尤其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对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培养高素质、高品质人才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落实以德树人教育思想,可以增强学生道德观念,为促进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互联网时代高中语文教学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生本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与其他阶段不同,由于高中面临高考压力,所以无论教师教学还是学生自学,都习惯以增加知识容量为第一要务,没有给予德育教育相应重视。另外,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最大限度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语文知识,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在学习中很难集中注意力,这样不仅降低了教育的有效性,也不利于学生德育目标的达成。新课改背景下,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教学资源日益丰富,为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奠定了良好基础。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包含了大量的德育教育内容和素材。为了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实际需求,促进生本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理念,从而为未来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专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化手段,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本土文化持续传承和发扬。我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受环境、思想等诸多因素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域文化可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丰富的特色资源。比如对于身处广州侨乡人和镇的学生来说,龙舟活动是当地传统文化活动中参与人数较多、影响范围交广的活动之一,该项活动既包括传统文化,也涉及到体育运动,从吃龙舟饭、看龙舟、赛龍舟等活动,几乎人人都能够参与其中,这对于凝结人心而言意义深远。2021年7月4日,广州电视台就对位于人和镇的广州空港实验中学学生龙舟队组建进行了详细报道。作为广东省第一支学生龙舟队,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参与其中,感受龙舟文化,传承龙舟精神。这样的活动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的精神营养。在此专题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平台中搜集人和镇龙舟活动视频和图片,让未能亲临现场的学生收看电视台对此事件的详细报道,通过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激起学生的爱校爱乡情感,使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肃然起敬。
(二)构建“互联网+”平台,突出立德树人思想
高中生身心发育基本趋于成熟,对事物的判断有独到见解。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材难度也不断加强,许多课文不单局限于简单文字叙述、思想表达方面,而是更加隐秘和抽象,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如《赤壁赋》中“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表达了苏轼被贬谪黄州后的心境,抒发了自己宠辱偕忘的豁达胸襟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直接将主旨和涵义点出,学生处于课堂被动地位接受知识,无法体会到诗人真情实感,自然不能充分发挥文章教育性作用。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互联网+”教育平台,将苏轼被贬谪事件的原委进行梳理,并以视频等方式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切实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从而获得真实体会,并培养道德素养 。
又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祝福》这篇文章时,最初学生只能标签化地从文章中体会到封建社会思想的毒害,并未深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对于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学生很难感同身受。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祝福》话剧,并让学生参与小话剧的演出,课下出演小剧目,以短视频的拍摄形式,向师生讲述祥林嫂的悲苦人生。使学生通过立体的人物形象,从内心深处感受封建社会背景下祥林嫂遭遇的不平等待遇,并对此进行深思。虽然新时期提倡男女平等,但受封建残余思想影响,使得部分人依然存在歧视女性的不良思想。作为新时代高中生,需要做的就是学会独立自强,认识到女性自主独立的重要性,如此能够将书本中涉及到的德育内容引入现实,进一步突显高中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三)通过资源共享,强化立德树人教育实践
资源共享是互联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需要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教师则应发挥引导和辅助作用,不能越俎代庖。而在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普遍还是教师为教学主体,面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和德育内容。由于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使得学生在思想感触方面呈现出刻板状态。实际上,语文知识包括万象,教学资源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优势,深化自身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为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奠定基础。如: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很多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展示出的思想道德也存在差异,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介的优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交流以及表达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与感受,对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加以创新。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在互动与交流思想中获得了爱国主义教育质量的提升。随着传播技术翻新,还可借助动漫、有声读物、短视频等“00后”“10后”喜爱的媒介,对故事进行更“潮”的讲述,对人物进行更“潮”的评点。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并有意识规范自身行为,确保德育教育深入人心,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目标。
例如,在《陈情表》教学过程中,作者通过描写幼年不幸遭遇,表达了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情感,以及应该报答祖母的大义。同时对朝廷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并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方式阐述了自己不能从命的原因和苦衷,使晋武帝看完后深受感动,并赐予李密奴婢二人供养祖母。这篇文章中,既有亲情至深,也包含了民族大义。为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素材,并对素材进行整合,让学生对古今忠孝的理解更全面深刻,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从而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四)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情境,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和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无论语文知识传授,还是渗透德育内容,都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校教学资源和教学载体越来越丰富,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更好的接受语文学科中德育内容的熏陶,一方面有利于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诗词内容,一开始就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这首诗词创作背景是什么?” “哪些词句表现出毛泽东无所畏惧的精神和气魄?” “青年时代毛泽东对当代年轻人成长成才的启示”,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时,不能只孤立的看文本,应该有更宏阔的视角,并深入挖掘该词中的德育元素,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索和思考中提高领悟能力。同时,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利用互联网技术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时背景,收看《觉醒年代》《恰同学少年》等主旋律影片,自主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难题,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诗词蕴含的思想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独具魅力的长沙秋景图,还能够在心灵上激发爱国情怀,让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立德树人真正落地生根。
(五)借助互联网因材施教,多角度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受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因素影响,使得其道德行为和思想品质存在不同特点。对此,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德育引导。通过与学生网络聊天、网络推文、教学内容创新等方式,设计不同形式的德育教育引导方案,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作用和功能,从而实现以德树人教学目标。
例如:在整本书《乡土中国》的阅读中,学生通过网络视频观看了《中国人的特点》,水波纹的直观形象让学生了解了差序结构的重要概念。老师用PPT演示,学生参与到了第一章节“乡土社会的基本特点”的思维导图的制作之中,并且独立梳理制作了“四种权利”的思维导图。在读到《男女有别》这一章节时,老师布置“现代中国家庭父母婚姻调查报告”的活动任务,并完成3—5分钟的自媒体的制作与分享,朋友圈点赞搜集的形式,使学生极有兴趣地第一次从纵向的角度去观察中国的家庭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婚姻观念的延续与裂变。
三、结束語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和课业繁重双重压力,在学习中不可避免产生消极情绪和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一方面能够规范学生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能够突出学校立德树人教学思想。语文作为一门综合类学科,其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在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方面有独特优势。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种现代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载体应运而生,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高中语文中渗透德育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本文系2021年度广州教育政策研究课题“新时代侨乡人和镇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实施路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CYJ2103)】
【参考文献】
[1]王媛.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教育策略[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1(8):42.
[2]张瑛.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9(35):65.
[3]卢冬梅.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策略研究[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0(11):175.
[4]安莉娜. 互联网背景下促进信息技术和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J]. 数码设计(下),2021,10(5):238.
[5]姜丽敏. 高中语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法初探[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1):89.
[6]闫海迪.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11):10.
[7]王媛. 高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策略研究[J]. 文学教育(中),2020(4):147.
(责任编辑:伍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