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好好 李南
2019年世界杯中国女排以11连胜获得冠军,中国女排的崛起使得全国各族人民重新燃起了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中国女排展现的爱国主义、顽强拼搏等精神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当中,使高校体育课程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1 女排精神的由来
1978年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处于复苏状态,社会急需一种力量鼓励国民发展经济。1981年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国首次夺得冠军,举国同庆。1981-1986年女排获得五连冠的成绩。中国女排队员展现的女排精神,激发了国民的斗志,促进全国各个行业的发展。女排精神不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女排精神蕴含的内在含义是与中国女排一路走来的披荆斩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为全国人民评价中国女排的标准。中国女排展现的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缩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进。
2 女排精神的内涵
中国女排的灵魂,就是女排精神。是几代女排人用自己的顽强拼搏与努力创造的辉煌战绩,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女排精神,中国精神。女排精神已经超脱了女排本身,成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女排总教练郎平说“女排精神不仅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会竭尽全力;是一路虽走的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尘土,眼中依然坚定。女排精神不会因输赢而改变。”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人民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2.1 爱国主义精神
女排精神作为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超越体育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体育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经过十分激烈的战斗,首次获得世界冠军,向全世界传递中国力量,在中国的各个领域都有体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女排队员在比赛场上即使她们各个伤痕累累,她们的腿、胳膊和手指都缠着纱布等护具,但是她们仍奋勇拼搏,奋战到最后,这不顾一切的强大动力源于为祖国争光的爱国精神。
2.2 顽强拼搏精神
中国女排在“五连冠”之后,由于女排教练的更换,新老队员的交替,使得中国女排队员的实力大不如前,成绩下落,中国女排进入低谷期。中国女排不断总结经验,艰苦奋斗,在1998年世锦赛中国女排取得第二名,中国女排开始走向复兴之路。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得冠军之后,中国女排又进入一个低谷期,但是中国女排队员并没有放弃,坚定为国争光的信念,努力训练,敢于拼搏。2016年里约奥运会夺得金牌,2019年世界排球锦标赛11连胜获得冠军。在夺取冠军的背后,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是女排取得胜利的秘密。
2.3 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是胜利的关键,是队员与队员之间的协调运转,保持技术正常利用和整队水平发挥的重要前提。排球是隔网类对抗的运动,规则制定三次必须过网,一名队员是无法完成一传、二传加进攻的,需要队员与队员之间的配合,集体协调运转。每一场比赛的胜利都是场上6名队员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在比赛过程中,不管是哪一方得分,女排成员都会聚在一起击掌互相鼓励。面对强大的对手,场上得分不容易,想要夺得冠军需要每个队员之间团结合作、相互配合,这就是女排精神的力量。
2.4 改革创新精神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夺得冠军取得了好成绩,女排精神激励着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随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排青黄不接,女排成绩跌入低谷,但是中国女排,不断改革自己的训练方法,吸取国外的训练的有效手段,不断改革创新。2003年中国女排获得世界杯冠军,紧接着雅典奥运会获得冠军,之后由于中国女排主帅的频繁更换,队员的新老交替,女排成绩下跌。2013年郎平担任中国女排教练,创新训练的模式,中国女排成绩稳步提升。女排精神的不断发展,就在于积极创新的态度,在每个时期吸取外界的营养,紧跟时代的步伐。用创新理念来提升专业素养,来达到更高标准。
2.5 永不言败精神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面对强大的对手,但是中国女排队员没有气馁,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小组第四的名次进入决赛,就是这种勇于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中国女排与巴西女排在淘汰赛中对战5局,最终以3:2取得了胜利,在后面的比赛中均获得胜利,最终夺得冠军。中国女排队员就是通过这种不懈的努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女排和女排精神的力量。
2.6 科学求实精神
现如今女子排球技战术变化发展太快,尤其是整体战术体系的提速,中国女排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也一直在不断地提速。当今欧美国家女排都融合了亚洲女排队员快速多变的技战术风格,加上她们自身的条件就更显得有威力,世界强队都在快速的发展。2019年9月16日,中俄女排对决,俄罗斯女排是高举高打的欧洲力量型打法,给中国队员拦网技术增加了难度,但是中国队从副攻线占得了优势,这种打法十分奏效,最终中国女排取得了胜利。中国女排始终遵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技战术打法,取得比赛的胜利。
3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新发展
3.1 改进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理念是思维方式的总和,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当代科技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新理念、知识的出现,可以促进体育课程教学理念的更新,夯实思政教育的基础,加深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在思维方式和教学手段、内容、方法上创新。促进思政教育在体育课程当中的开展,使得各体育项目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体育课程思政带来生机与活力。
3.2 调动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对于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比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也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热情。比赛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比赛拼尽全力,取得比赛胜利是队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将比赛分为多个环节,强调比赛中技术、战术如何有效结合,将比赛教学法当成抓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就对技术、战术以及规则的渴求增加,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
3.3 完善考核标准
课程基本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要求应以考核内容为依据,完善教学的考核标准,将思政教育纳入最终的考核比例中,使最终的考核标准与评定能够全面、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多考核比例,减轻学生最终考核的心理负担,稳定发挥自己的水平。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也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 “女排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途径
4.1 加强女排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课程建设
将女排精神编入体育课教材中,体育课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指导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学校将女排精神编写到体育课程中,让教材更具厚度和温度。高校体育课要将“课课都有思政,人人都讲育人”的教学理念贯穿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结合各个项目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将思想融入行动之中,将德育融入教育之中,带领同学们更好的感悟和践行女排精神,达到既锻炼身体又提升品德的效果。
4.2 加强女排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师资建设
强化体育教师对女排精神的学习,教师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价值、意义和作用。使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高校体育教师应积极投身于课程思政建设当中,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当中的思政元素,注重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不断提高本课的思政能力;应引进女排队员担任教师,在排球课堂中,既可以传授学生高超的排球技术,也对女排精神有深入的了解。可以对其他项目的教师进行座谈会,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带领其他教师一起畅谈和感悟女排精神。
4.3 加强女排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氛围营造
高校应该通过宣传栏、海报、横幅、微课等线上线下形式,加强女排精神在校内的宣传和传播,在日常生活中达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以女排精神为主题举办专题讲座、邀请女排精神和体育课程思政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加大对女排精神的传播和研究,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女排精神;开展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发扬女排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更有效地传承和践行女排精神。
4.4 加强女排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政策保障
高校应该把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将女排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国家政策,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高校要制定女排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体系和规划,学校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和考核计划,进一步将女排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当中。高校要加强对工作的投入,提高经费的支持和物质的依托,进一步弘扬女排精神,使女排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提供有力的保障。
5 结束语
中国女排所展现的女排精神,不仅给全国各族人民都带来很大的鼓舞,而且将女排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当中,有助于增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困难和勇于接受挑战的勇气,也有助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保持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女排精神不仅可以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为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力量。
第一作者:闫好好(1995—),女,研究生,硕士在读,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研究方向:排球教學。
通讯作者:李南(1981—),男,研究生,博士,副教授,长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排球教学与训练。
(作者单位:1.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2.长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