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晋年
《纪效新书》不仅是难得的军事秘籍,而且还是一本武学典籍,但更为重要的是,它把军队战法和武艺训练有机地结合,把军事理论和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在总结前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本文旨在探讨《纪效新书》所蕴含的武学思想,以及其对武术发展的重要意义与影响。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明清时期又是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无论是武术技术的发展还是武术理论的发展全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对后世的影响来看,明清时期的理论以及技术的影响应该是最为深远的。
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在前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抗倭实战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写成《纪效新书》。他将武学融入军事,又以军事充实武学,并且添加了丰富的图谱和详实的注释,以便将其保留下来供后代学习。《纪效新书》不仅是一部罕见的军事科学杰作,也是一部无与伦比的武术经典。它为武术理论的传播和发展以及武术的实践发展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武术体操化、美观化的今天(戚继光非常反对花架子:凡比较武艺,务要俱照示学习实敌本事,直可对搏打者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深入研究《纪效新书》的武术内涵以及历史影响,对于加快推进中国武术的发展与传播有着重大意义。就其重要意义与影响来看,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 规范训练,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
戚继光对部队平时的训练内容和形式都有很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在演练模式上,他采用了模拟实战的二人对抗演练,同时针对各种兵器的技能特性,由戚继光授予了将士不同的招式技能,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让将士们演练了千万遍。在今后的武学实战中,确实印证着戚继光系统性、规范性的训练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武学的实践性与攻击力。士兵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军事训练考核,以检查士兵的操练水平。关于传统军事训练,戚继光曾明确指出:“凡比较武艺,务要俱照示学习实敌本事,直可对搏打者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他针对当时的实际实战状况,根据新的考核办法,提出了“武艺技术”和“实战对抗”两种新的考核办法方式,并分别明确了一个比较高的标准:“武生而对熟者,为中等;武熟而对生者,为下等。”戚继光还为对将士们的武艺考评制订了详尽的奖惩规定,并针对不同的考评结果给予了不同的奖励。标准化的培训程序和考核制度的有力结合,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军人的实战能力,同时也对部队工作产生了有效监督和鼓励作用。
2 因材施教
在挑选士兵所用的武器时,戚继光能够根据每个士兵的身体特征和性格给予不同的武器:“则如藤牌,宜于少壮便捷;狼筅长牌,宜于健大雄伟;长枪短兵,宜于精敏有杀气之人;皆当因其材力而授习不同。”在教授武器使用方法时,戚继光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士兵的身体状况,将武器性能与士兵的特点相结合,使得士兵在运用武器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充分发挥每个士兵的优势,同时,也将不同武器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关于什么人用什么武器,戚继光有一段这样的科学论述:“武器,长短相亲,刺卫兼合,长以救短,短以救长,远近兼授,相资而用。”戚继光要求每个士兵都要能够掌握长短武器,认为这样不仅能抵抗百步之外的敌人,而且能在近距离上彼此连接,互为补给。戚继光的武学思想也被后来的武学实践者所普遍认可,因此,大多数后来的武术练习者都同时学习长兵器和短兵器,现代武术套路运动员也是用刀、棍、枪、剑协同练习,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思想对后来的武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3 勇于创新
站在当时的角度以及时代大背景下,戚继光既敢于提出自己那不怎么符合时代背景的观点并且敢于付诸实践,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戚继光苦心钻研各门各派的武术技击法,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各门各派的武术技击法进行归纳总结,取精去糟敢于创新,增加新的武学内容。例如,以十八种内外家拳法为基础,创编出戚式拳法(三十二式),并且根据当时日倭寇的武术技击与兵器特点,创造出适合破敌的武器和阵法,使得戚家军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由此可见,不仅科技需要继承与创新,武学武艺军事兵法一样需要继承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永葆不坏,而戚继光正是深谙此道的高手,不仅屡次创新阵法和兵器,同时在武术技击上也不停地推陈出新。
4 重视胆色的培养
戚继光特别重视对士兵素质与勇气的训练。他把将士的斗志看成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把勇敢的品格置于选拔将士标准的地位第一位。他还提出“勇气是战斗的基础”,军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士兵的无畏勇气。至于怎么样才能训练士兵们敢打敢拼、悍不畏死的勇敢精神,戚继光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即:“提倡忠肝义胆”,培养训练士兵将人民和国家放于个人生死之上。士兵的主要职责就是在战场上杀敌制胜,保卫国家,所以戚继光经常带头,向将士说明道义和情感,在情感上鼓励了将士,报答对国家和人民的养育之恩,从而建立起了将士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他们视死如归,能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纵观古今,武术练习者的心理素质和胆气都十分重要。这就是所谓的“习武者重武德”。从古至今,武术练习者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从武术的传统制度出发,武术老师在传授武艺时首先要看的是武术练习者的意志品质与品德。唯有经过各种各样的测试,老师们才愿意教授真正的功夫,但在习武者学成本领后,也绝对不可滥用武功,特别是不能用来逞强斗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术高莫用”。戚继光对于士兵们敢打敢拼、悍不畏死的精神的培养也从侧面反映出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对武术实战的影响,其实有过练武经历的都明白:临場时,十分本领能发挥出4至7成已经属于高水平发挥了,无他,心理素质决定的。由此可见,戚继光的思想对后世武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 重视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
在明代和明代之前,人们对武功技艺的传播与训练大多停留在口头表述上,也很少有相关文献留存至今,而且都是单凭各家的实际经验加以教授和学习,很显然,这就缺少了对武功理论的深入研究与掌握。就比如,当时当地士兵使用的武器是“横头用无刃铁梁,柄头用平顶铁箍,长不逾眉。”而使用武器的方法,也仅仅是像跳舞一样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而已。戚继光针对这一现象指出:“钯镗钩镰叉之类,必如予所载《短兵长用说篇》内,制之习之。长枪之属,必如予所载《长枪短用说篇》内,制之习之,乃为得宜。”没有理论指导,仅靠口耳相传的武术技法,就像是乡下耕地的也把式,难堪大用。在实践中不断分析、研究、总结,将经验转化为系统的技术理论,用理论知识指导和促进武术的发展,只有这样,武术才能走向更加开放和繁荣的道路。
6 对不同时期中国武术的影响
拳法武术乃传统武艺之源,而这些武艺又由于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变迁,如所用器械的不断改进或所用火器的不断发展等,而有些人的传统兵技至今不用于阵中,业已失传。戚氏所传和戚家首创的明代传统武艺,是以武为缯之用之器而以图、注之以诀,使明代的传统武艺虽历经发展,却仍然悠久留存,并剩下了不少至今可以深入研究的武术资料。明代的中国传统武术兵艺中,自唐顺之、戚继光就把中国拳术传统纳入文兵武备中。他由明末程子頣的《武备要略》长拳说探考出《纪效新书》长拳经拳三十二势,至程子頣时已有改变。康乾期间民间的武学著作也开始兴起,中医、道家、佛家、戏曲、杂耍、神话、等领域的学说或技法也开始渗透到武学之中,如太极、五行、八卦、经络、丹道、宗教等学说,以无形之形来演绎武学内容,使武功技击本质逐渐被外在的神秘面纱所覆盖,要看到真正的本质就越来越艰难。民间武学也开始门派化、理论化、内修化。教匪之乱,又间接性炒热了习武风气,因而民间武功的发展范围也日渐拓宽,除了自我保护防身之外,又增加了调强身保健、修身养性、审美娱乐等的不同作用。鸦片战争后西风东渐,各地新军组建,武学传承才真正走向民间。学武艺或打镖为生,如在当地的卫士、走镖或开门设局,打镖局、捕快、开场或开门设徒,而各地的著名武师也纷纷于此聚集,融合在这地方的法治与政经文化中。原本的一些地域性传统武术也有的可以进行互相交流,而且其中一些教学内容有的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包括将形意健身拳、太极拳、游身拳和八卦掌等的技术互授,传给弟子。民间的原有武社组织也随之开始逐渐建立,在清代的武举考试制度逐渐消灭之后,武学校便开始逐步建立,并随之开始让各种“拳脚科”等传统的武术训练项目慢慢进入学校中上课;武术学校也由此开始有了附设“拳术课”。创于清初的拳派中,和山东具有比较大地理关联的有螳螂拳、八极拳、劈挂拳、太极拳等等,可以由他们的主要拳术内容了解到他们拳术渊源于《纪效新书》和拳经以及明代兵艺的发展,有着必然的关联。民国年间正逢重熙传统文化土洋之争,将武术与西历的传统体育相融合,形成了《中华新武术》,从不同流派的拳术名家,冲破了传统门户之见取料传统武术动作,并借鉴兵型运动的方法编写而成,经教育部审核列入全国高等学校的正式体操教材。《中华新武术》以最简易的基本武功动作进行入门,并通过结合传统口令与老式团练法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传统武功的训练教学一直影响至今。成立了北京中央体校国术馆用以培养各级高等学校的优秀国术专业师资,将学校国术课的教学理念引入了各级高等学校的武术课程标准化和要求体系上来,使学校拳术课的教学机构开始逐步进入武术专业化的殿堂,而学校拳术课的教学也慢慢逐渐打破了旧有的在游场中以对决形式进入武术竞技场的运动。中国武术代表国家极地代表团也曾多次应邀回国参加总部设在位于德国柏林的二零零八年德国第十一届奥运会和世界运动员大会极地武术比赛表演,成为第一次的大型个人国际性极地武术比赛表演,在极地场受到了世界观众欢迎。武林的各种拳术报纸杂志、武学家等武术书刊也因此变得如同雨后春笋,其中仅金一明所著主编着的《武当三十二势长拳》就详尽深入论述介绍了其全套拳法基本心经与各种长拳势诀。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武林教学进入了嶄新的一个时期,将中国武林武术教育从各种限制、压制向有条理的限制发展一并带入了一个全世界,武术教育由一门民间化的学校课程走向专门化的课程,逐渐发展深化并形成一门专业化和系统化的课程,达到了本科博士的最高授予率和专业最高水准。武术理论在步入学术殿堂之后,也突破了传统门户之成见,熔古铸今。规定了新的比赛套路、竞赛项目规定,另外,还有国际性邀请赛、世界各国之间的武术文化交流、世界各国武术裁判员培养规划、协助世界各国成立武术协会、世界各国武术协会的建设、世界国际武术比赛、武术成为亚运的官方比赛项目、成立了世界武术联合会等,将武术体育发展成全球性体育。如今散打竞赛已推向全世界,并经历过数届的世界武术比赛。技击运动让传统武学获得了复兴,从而增强了武学竞技性的威力,也使传统武学重新回归到技击的本质上,也促进了对古拳内功理论的深入研究。
7 结语
“夫曰纪效,所以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法而不泥于法。”正是戚继光能够从实际出发,从战争的真正需求出发,摒弃前人所有的条条框框的禁锢,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作战思维,才能使戚家军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杀得倭寇抱头鼠窜。《纪效新书》作为一本意义重大的军事武学理论和武术发展参考文献,它创造性地填补了中国古代在军事理论上的空缺,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军事学说和武学观点资料,为武学的研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对于现今武学的发展和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