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平 韦学粉
1 引言
侗族“三三棋”又叫“侗棋”“下三棋”“打三棋”,是我国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发明创造出来的一项双人对弈棋类娱乐游戏,深深地受到侗族人民喜爱,因为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在生活中起着维护本土民族文化认同和增进民族团结的作用。以前在侗族地区的凉亭、鼓楼都会见到刻有三三棋的棋盤和下三三棋的侗族人民,现如今随着其他体育项目的普及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三三棋的开展已经不如以前。有关侗族三三棋的记载,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体育志》《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侗族文化大观》和县地方志等书籍中都只是对三三棋规则、分布进行了比较简单的介绍,没有对其他方面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因此,对侗族三三棋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丰富侗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对侗族三三棋的保护、传承和推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侗族三三棋的基本情况
2.1.1 侗族三三棋的起源和分布
三三棋的起源来自于神话传说,对于在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却无从考察。在三三棋盛行时期成为了当时人们农闲时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之一,表现出明显的民族特征。侗族地区特有的民族特色和风俗习惯影响着三三棋的分布,鼓楼和花桥作为侗族具有代表性的标志都会刻有三三棋的图形,方便当地人们可以随时进行三三棋的娱乐。每当举办较为隆重的民族节日时都会开展三三棋的比赛,如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尝新节等。
2.1.2 侗族三三棋的规则
三三棋的棋盘是由3个边长不一样的正方形按照重心叠在一起形成的,并用线将三个正方形的顶角和三个正方形各边线的中点用线连接起来,最里面的正方形是完全空心的,连成的每条线上都会有三个连接点,连接点就是下棋时棋子摆放的位置,一共有24个点,就是“棋眼”。下棋分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摆子,第二阶段是动棋。摆子的时候是按照下棋顺序将棋子摆放到棋眼处,当有3个棋子连成一条直线时就可以吃掉对方的一个棋子,就是用自己的棋子压住对方的一颗棋子,俗称的两夹一,直到下满整个棋盘,在摆子时不仅要阻挡对方的棋子连成三个同时还要保证自己的棋子能连成三个。动棋阶段,先摆子的那一方在动棋阶段时就是后动棋,拿走在摆子时所压住的棋子后就可以动棋子,通过动棋将自己的棋子连成三个,便可以从棋盘中取走对方的任意一颗棋子,直到对方的棋子无法连成三个时,就赢了。
2.1.3 侗族三三棋的价值体现
三三棋的价值主要有娱乐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三个方面。娱乐价值方面,三三棋棋盘制作十分简单,棋子通常都是就地取材,以便于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所以能很好的充实侗族人民的农闲生活,同时还能陶冶情操,开发思维。文化价值方面,三三棋是侗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侗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侗族文化也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三三棋的保护、发展和传承对其文化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经济方面,目前三三棋有着一定的经济价值,例如,增加侗寨旅游地区的体验项目,促进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作为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项目,吸引更多人参与,从而更好的推动体育赛事的发展。
2.2 贵州省侗族三三棋的开展现状
三三棋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十分盛行,特别是在黔东南南部地区,北部地区也有部分地方流行。侗族三三棋在侗族地区的流传有着久远的历史,通过访问各个村寨年纪较长的老人,他们只记得三三棋是一代传一代慢慢的继承下来,没有人知道具体的时间。在黔东南较为出名的四寨村、肇兴、往洞、小黄村等侗寨,当地的人们在冬天农闲的时候就会在鼓楼烤着火下着三三棋,夏天农闲的时候当地人们就会在花桥上乘着凉下着三三棋。侗族地区在每年的正月初二到十二这个阶段是最为热闹和喜庆的日子,开展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侗族三三棋也会作为其中的一个比赛项目,按照举办方指定的规则会将三三棋的比赛评出第一、第二、第三各一名,并且有奖金作为奖励。通常三三棋的比赛都是按照举办方的活动流程来举办,所以三三棋的比赛有没有形成较为固定的比赛时间。
2.3 锦屏县钟灵乡侗族三三棋开展现状
2.3.1 锦屏县钟灵乡侗族三三棋场地设施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得出钟灵乡各个村现存的棋盘情况,钟灵乡人口总数:12875人,农业人口:12372人,非农业人口:503人;行政区面积:9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42.0亩;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侗族为主,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数的88.2%;所辖村:阳艾村,钟灵村,寨稿村,高寨村,地娄村,贡村村。在地域较辽阔,人口相对密集的钟灵乡仅存有13个棋盘供大家娱乐。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棋盘许久未使用,刻在石头上的早已布满厚厚的泥土,刻在凉亭木凳上的也是模糊不清,甚至还有一些被刻着棋盘的石头直接用来铺地。虽然三三棋的棋盘可以随时随地的画,但是在各个村寨也未发现近段时间有画三三棋的棋盘痕迹。以前三三棋盛行的现象已经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随处可见。大多数棋盘是在凉亭、鼓楼、花桥重建或者维修的时候,当地人没有及时保存、修复,导致这些棋盘逐渐消失。
2.3.2 锦屏县钟灵乡侗族三三棋学校开展情况
三三棋没有在校园开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教师方面,首先是学校没有相关文件表明,可以将侗族三三棋引入校园作为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一部分,教师授课一般都是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并且在初中阶段主要以中考体育项目为主;其次,在乡村学校来说师资较为缺乏,许多教师在教授本专业课程时还会兼有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幼儿园的教师任务更为繁重,导致许多教师没有更多精力开展其他项目。
2.3.3 锦屏县钟灵乡侗族三三棋大众参与情况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对钟灵乡六个村寨的30位从小到大一直在本地成长的村民进行访问,访问的主要内容有是否了解三三棋和相关年龄两个方面的问题,对得出的结果进行整理后发现,在访问30位村民中有7位村民不了解三三棋,占23%,有23位村民了解三三棋占76%。其中在18岁以下的均不知道三三棋的存在,访问得出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没人传授三三棋的玩法、棋盘的制作,二是由于现在娱乐设施太多对三三棋没有太大的兴趣。在19-28岁这个阶段中访问到7位村民,其中有4位村民了解三三棋,有3位村民不了解三三棋,知道的村民小时候也玩过并且现在住的村子里面也还存在三三棋的棋盘,在不了解的那一部分村民中有些人见过三三棋的棋盘但是没有玩过,有些人就直接没有听说过。在29岁以上年龄阶段的村民均知道三三棋的存在,他们都是小时候经常玩,以前在鼓楼或者凉亭都会刻有三三棋的棋盘,棋子用随地可见的物品代替,有一部分人还表明自己曾经是下三三棋的高手,甚至有些老一辈的村民20-30岁这个阶段还在玩。在老一辈中绝大部分都会下三三棋,有着充足的群众基础,但是现代青少年儿童不知道三三棋的存在缺少了新一代的接班人,这样下去三三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人们遗忘。
2.3.4 锦屏县钟灵乡侗族三三棋开展比赛情况
通过访问得知,三三棋没有开展比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政府没有投入资金,开展一场规模较大的比赛就必須要有一定资金投入和相关组织人员;二是场地器材不足,许多村除了学校以外,篮球场、操场等设施都是近些年刚刚建成,有些村寨的篮球场甚至是去年刚建好;三是当地村民的参与性不高,乡政府和部分村寨曾开展过其他的比赛,如篮球、广场舞等,但是村民的积极性不高,每次参加的都是那一部分相对积极的,很难组织开展比赛;四是每个村寨的村民都有干不完的农活,没有闲暇时间去开展其他事情。
2.3.5 当地人对侗族三三棋的态度分析
通过访谈六所村寨12位寨老对有无必要发展三三棋态度,其中33%的寨老认为有必要发展三三棋,原因是三三棋已经有这么多年的历史,既然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了,我们就应该继续传承下去,并且要让三三棋更好的发展下去;觉得可有可无的占42%,这部分寨老认为在新的时代,有些事物会逐渐的消亡,如果三三棋有好的发展趋势就会像军旗、象棋一样普及到全国,他们的态度就是保持中立,让三三棋顺其自然的发展;25%的认为没有必要,现如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也是越来越发达,电子科技逐渐取代传统玩具,并且三三棋的棋盘不能在市场上随处可见,以前的棋盘也逐渐消失,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喜欢这些旧时代的玩具。表明当地人看待三三棋的发展前景没有积极的态度。
2.4 锦屏县钟灵乡侗族三三棋发展存在的问题
2.4.1 普及率低
在考察过程中,访问到由本县其他乡镇或者外县嫁到当地的农村妇女中有一部分人没有听过三三棋,说明三三棋只是在部分地方开展,并且黔东南州是以苗族和侗族两个少数民族为主,不同的居住地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
2.4.2 政府缺乏重视
在访谈过程中100%的寨老认为政府不够重视三三棋项目的发展。政府在传统体育项目上没有做好相关宣传,以及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来落实。
2.4.3 现代文明冲击
通过访谈得出,电子产品和丰富的娱乐设施两大因素影响着三三棋的发展。这些年,我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只是有着我们本土的民族文化,还有其他民族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入。
2.4.4 三三棋自身的不足
通过调研发现,当地人普遍认为三三棋相比那些开展得十分好的体育项目来说它没有较强的娱乐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同时三三棋的技战术比较简单,对当代青年没有很好的吸引力。并且在民俗活动的发展过程中三三棋通常是依靠着当地的民族文化开展,随着侗族文化的不断变迁,许多侗族地区不断被汉化,有些活动因而无法举办。
3 结论
(1)当地村民对侗族三三棋的保护意识薄弱。对三三棋的棋盘没有进行及时的修复和适当保留,现在能看到的棋盘少之又少,从而影响到三三棋在当地的进一步发展。
(2)当地村民不能充分认识到三三棋传承的重要性。三三棋本身就没有很详细的文字记载,主要是通过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现在出现传承中断的现象,上一代的人没有很好将三三棋传承给下一代,致使新时代的青少年儿童没有下过三三棋。
(3)学校没有将三三棋引入到校园,是导致三三棋没有充足后备人才的原因之一。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和继承,不单单是一个体育项目的普及,更重要的是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中介。
(4)钟灵乡政府和居民对三三棋的开展缺乏积极性。政府在三三棋盛行时期没有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当地居民由于受现代文明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冲击,使得大部分居民不愿意或者不想下三三棋,最终形成三三棋文化逐渐消退的现象。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