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辉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有不少学习板块,其中法律板块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要采用案例法,从生活中选择案例,促使学生围绕矛盾点分析案例,让他们追溯其中的悲剧原因,并进行资料补充和拓展,尝试在反思后撰写相关文本。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从各种案例中得到启迪,从而更好地理解法律,增强法治观念。
[关键词]案例法;法律板块;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案例是服务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例,能为课堂教学提供真实的场景,促使学生得到参考,更好地学习。教师要积极开发教学案例,采用案例法辅助教学,能让学生感觉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这样他们就会提升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展开法律板块的学习时,由于初中生对法律的了解不够深刻,所以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法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各种法律知识。
一、指向生活实际,提取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取案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他们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讨活动中。若能选择一些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对学生则能有较大的震撼作用,进而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产生防微杜渐的作用,帮助学生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杜绝青少年犯罪的问题。
在学习“法律为我们护航”时,教师如果只是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法律知识,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相关内容,那么学生的兴趣不大,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教师能指向生活实际,带领学生来挖掘相关的真实案例,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浓厚。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网络上和家暴有关的新闻,看看是否有家暴是针对青少年展开的,然后看看案例中的主人公最后是如何解決问题,并思考如果自己处在其状态下,应该如何寻求帮助。这样的案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我国法律为何会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法律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青少年应该如何做等问题。这样的学习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他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也能找到解决的方案。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形成法治思维,提升法律意识,拒绝沾染不良风气,不触碰法律的红线,争当遵纪守法的青少年。若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选择例子,学生能认识到这些例子其实距离自己并不遥远,他们能提高警惕,思考如何端正自己的思想,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抓住认知矛盾,分析案例
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的矛盾点和冲突点,用问题引导他们自觉深入,采用抽丝剥茧的方式探究案例,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案件展开辩论,看看有什么不同的观点,然后说出来和大家分享,这样他们就能围绕矛盾点展开讨论,提升自己的认识。
在学习“我们与法律同行”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身边是否有青少年犯罪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对于那些违法的青少年,青少年保护法是否还会对他们起到保护作用呢?你是如何看待青少年犯罪这个问题的呢?”这个问题抓住了学生认知的矛盾点,引发他们的思考。教师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了解身边的案例中有哪些青少年因为犯罪而给自己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同时也促使他们思考青少年如果遇到侵害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如有学生认为:“青少年要懂得保护自己,如果遇到了伤害,要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法,而不是通过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问题。那样的话,就会造成犯罪,这是我们要避免的问题。”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展开分析,说说自己遇到了这些情况该如何应对,如遇到校园霸凌,该如何寻求保护等,促使学生解决认知上的问题。
教师要促使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经验展开探讨分析。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所以难免会形成不同的观点,教师要把握机会,让他们围绕思维的矛盾点展开探究,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层层递进,深入思考,更好地分析案例。
三、追溯悲剧原因,探究案例
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了解主人公内心的感受,分析其为何一步步走向自我灭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追溯主人公悲剧的原因,同时也促使他们提升警惕,展开自我反思,思考如何能远离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不要迷失自我,悔恨一辈子。
在学习“依法行使权利”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目前网络上思考未成年女性要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畅谈了自己的看法,如有的学生认为未成年女性应该懂得保护自己,要避免盲目追星对自己带来的伤害。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件事情不能光靠未成年少女自己保护自己,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督,对女性起到保护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尤其说说作为公众人物应该如何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公众形象,要避免做哪些事情。学生认识到未成年女子要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这样的案件探究就更为有效,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探究悲剧的原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说说对自己有什么警示作用。这样学生能认识到青少年犯罪对自己、家庭、社会都是巨大的危害,他们就能在日常的生活中端正想法,认识到如何才能做一个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补充相关资料,延伸案例
在学生对案例有充分的了解之后,教师要组织他们展开互动讨论,看看是否有什么理解不够深入的地方。此后学生可以尝试上网搜索补充资料,并围绕这些资料展开进一步探讨。在此过程中,学生延伸了案例,探究的范围也更为广博。
在学习“公平公正的守护”时,教师组织学生围绕特定的案例展开思考,说说该如何守护法律的平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资源拓展,如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展开阅读,尝试了解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观看《法治中国》等和法律有关的电视节目,并尝试从中寻找案例,看看我国目前如何建立法治社会,如何维护公正公平。教师还组织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尝试描绘一下法治蓝图,说说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在这样一番资料拓展后,学生通过电视节目了解了更多的案例,而且也对我国依法治国的目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起到了拓展思考的效果,使学生形成了法治共识。
在学生延伸拓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辅助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找到继续探究的方向。这样学生能进入发散思考,提升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能结合学生的探究结果修改自己的教學案例,加以补充,从而开发出更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五、撰写专题文本,反思案例
在学生完成了自主探究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反思,并将反思的结果用文字展现出来。教师可以搭建平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能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让他们迁移运用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点,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依法履行义务”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资料整理,不仅要回顾公民的义务有哪些,还要思考一下公民享有哪些权利,然后将两者整合起来,围绕具体案例展开分析。学生可以就“高铁霸座案”等社会现象展开讨论,并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如有学生围绕“高铁霸座案”进行分析,认为其中的主人公就是错误地认识了自己享受的权利,但是却忽略了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该学生认为公民应该加强法律学习,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而各大网站、电视台等也应该围绕权利和义务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促使公民能积极参与其中,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在撰写小论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了深刻了解,而且还出谋划策,对社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总结反思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探究的内容进行系统化整理,要让学生明白所学的知识脉络,了解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此外还要让大家围绕自己在思想认识上的不足点展开讨论,促使他们增强思想品德。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法律,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给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必须要展开法律板块的教学活动,让他们提升法治意识。教师要避免直接灌输相关的法律知识,要用丰富多彩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他们收集、处理、运用各种材料,从而深入了解法律,认识到法律的公正、公平,从而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
参考文献:
[1]余国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2]兰金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尝试[J].中学课程资源,2020(6).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