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德育策略研究

2022-02-21 02:50:01唐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7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以人为本班级管理

唐彬

【摘要】随着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和社会对于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同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基于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渗透德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也成为班主任不断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因此,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要把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本文就“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德育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班级管理;“以人为本”理念

教育新时代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德育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重要引导人,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理念和行为方法,其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具备仅次于父母的作用。基于此,下面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渗透“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策略进行阐述。

一、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

1.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

随着年龄增长,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是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在家长和教师的管束下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显露。因此,小学阶段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养成和为学生奠定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管理时,需格外重视小学阶段这一特点,不可因为认识不充分而抑制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2.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可塑性强

小学阶段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具备极强的空间想象力。任何能力的发展都具备一定的天赋,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具备无限潜力。由于学生的可塑性强,所以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学习,以及受周围事物的影响,利用其较强的模仿能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而科学的训练和优良的榜样作用能对学生造成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学校教育,或者是班级的德育氛围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造成或好或坏的影响。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

1.形式主义泛滥

事实上,在很多地区的众多学校,升学率的高低和学生成绩的优劣占据了首要位置。那么,知识教育毫无疑问是学校格外重视的问题。与此同时,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受到忽视。很多地区对德育管理工作的组织常常流于表面,仅仅停留在拍照片和视频,而真正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并未得到充分落实。

2.评价机制不完善

客观公正的班级德育管理评价机制能够评估德育管理目标是否达到预期,了解班级的德育管理状态。而且,班级德育管理评价机制若得到科学有效的实施和全面充分的安排规划,则能够为有效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提供助力。但当今小学阶段的班级德育管理存在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甚至在部分学校存在完全缺乏评价机制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亟待改变的。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渗透“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策略

1.树立自身为榜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在德育管理中,身教大于言传。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班主任在要求学生做到的同时,也必须保证自己率先树立良好的榜样和形象。小学生可塑性强、模仿能力强,因而他们的学习大多通过模仿周围的人来完成。班主任在德育管理工作中,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职业道德,做到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楷模。以升国旗为例(升国旗是几乎所有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只有班主任做到面向国旗肃立致敬,神态庄严行注目礼,学生才会模仿学习,再加以言传,让学生明白,有了大国才能有小家,调动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激,学生方能将爱党爱国铭记于心。

2.转变管理理念,增强学生对优良道德养成的重视程度

班主任在安排和规划班级德育管理的工作上,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从思想上提高重视程度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德育管理效率的前提条件。班主任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学生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因此,德育管理工作要想取得成效,班主任自身必须充分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充分重视的情况下转变管理观念,促进班级德育管理有效化、科学化,将道德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将“成才必须先学做人”的思想道德理念贯彻在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

3.重视交流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需要做好道德教育工作,与学生搭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之间的信任是交流沟通和打开心门的重要基础。班主任只有充分获取了学生的信任,班级管理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即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给予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定期与学生进行谈话,以平和温柔的态度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以绝对的耐心和责任心对学生负责,为學生服务,做到平等对待,打消自身优越感和对于优生的偏袒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能够毫无障碍、毫无保留地告知自己内心的想法,更要让学生产生在教师面前积极表现的想法,在不出现原则性错误的前提下,为学生搭建良好个性发展的平台,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且在相互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进一步促进与改善和学生的关系,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愿意和教师分享。这也有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后续教学措施的不断完善与优化。

4.紧密家校联系,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地位。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性、长久性的。学校的道德教育是家庭德育的有效补充,两者需要做到共同合作、相辅相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的关键因素。基于此,班主任在运用“以人为本”理念的过程中需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家校两者要构建沟通交流新渠道,建立稳定的网络联系,定期交流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此外,学校还需要坚持按时召开家长会,以及给予学生足够的道德发展空间,让学生的可塑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让家长能够通过亲身的所见所闻了解学生所在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氛围如何,加深家校双方的了解和情感交流。家长需要感受班主任的良苦用心,班主任更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形成稳定和谐的家校联系。同时,班主任需定期家访,通过对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了解,对家长的教学态度进行观察,对家庭的道德教育氛围进行感受,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从而因材施教,以达到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另外,在家访中,班主任可以给予家长一些家庭教育的意见,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传播先进的道德教育理念,为学生的道德教育贡献力量。

综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具备其独特的发展特点,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举足轻重。班主任想要将“以人为本”观念贯彻到底,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转变自身班级管理理念,强化道德教育的作用,与学生、家长积极交流沟通,为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实效。

参考文献:

[1]巫利芳.纠错中成就“美丽”——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0(2):92-93.

[2]罗兴芬.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3):750.

[3]潘冬冬.基于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班主任管理路径研究[J].神州,2019(13):188.

[4]杨佳玲,杨名峰.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文渊(小学版),2021(2):84.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以人为本班级管理
浅谈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几点建议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22:56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探究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02:08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35:24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5:01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3:43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7:20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