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雪萍
【摘要】积极心理表现在学生的优秀品德及进取心等方面,可以把学生的心理潜能优势极致地发挥出来,使得学生可以利用积极态度和乐观心理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及困难。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需要学校及教师的共同努力,指引小学生于实践中对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作用进行体会。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是在社团活动、家校合作及课堂创新等多个方面探讨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进而搭建出关键的桥梁,使得学生能够深切体验到良好情绪能够给周边人带来幸福感。
【关键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方法
一、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关键意义
小学阶段为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好奇心培养最为强烈的时期,对刚刚踏进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非常容易遭受外界及其它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失去学习的热情,从而造成小学生出现诸多消极情绪。所以,国家相关教育单位需要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工作,专门设置心理健康咨詢室及心理健康等课程。关键课程涵盖了情感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及抗挫折能力等多个方面。即使大多数教师会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传授,但是很少让小学生能够真正在实践中进行体验。因此,小学生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不够彻底。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舍弃原始的教学措施,努力在实践当中挖掘出学生的乐观、自信、求知欲、宽容、快乐及信念等多方面的积极心理因素,用以预防小学生出现各种类型的心理疾病,使得小学生心理平稳、健康地发展。
二、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内涵
(一)进行自信、真诚、宽容等多方面体验,促进学生平稳健康成长
宽容与真诚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关键条件之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社交能力的重要阶段。培养小学生具有一颗善良以及真诚的心灵,对于促使小学生健康平稳地成长有着关键作用。在人际交往当中,真诚相待是团队合作与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使小学生能够维持纯洁的童心是小学教育中的关键目标。这时,小学生的领导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是独立个体,对于他们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进行培养,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领导潜能,使得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有效提升。可见,积极心理品质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小学生健康平稳成长具有积极影响。
(二)培养小学生乐观心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强化自信心
乐观的人生态度对于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具有关键的影响,其是小学生维持愉快心情的有效方式。小学生有着好奇心较强等特征,乐观心态可以帮助学生在问题处理时进行调整,对本身情绪及消极态度进行控制,进而利用乐观心态对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进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主要涵盖了毅力、宽容、坚强及乐观等多个方面的品质,而这类品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小学生的成绩获得提升。假如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成绩优异,而且可以和其他小学生正常开展友好往来,还有对待事情时一直保持着乐观心态,则他就可以胜任很多其它方面的工作。相反,假如没有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也没有学习到新的能力,则他将会出现消极态度。可见,小学阶段,对小学生的乐观心态及求知欲望进行培养,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构成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积极心理品质的优势如图1所示。
三、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方式
(一)创建家校合作方式,形成教育合力
第一方面,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经常和小学生朝夕相处的家长以及教师。小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家长及教师情绪的影响。所以,家长以及教师需要尽可能地把消极的情绪转变成积极的情绪,促使小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另外,学校需要开设相应的家庭辅导课,向学生家长进行教育观念的培养,转变家长固化的理念,进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此外,学生家长还需主动借鉴其他家长所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积极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
第二方面,家校沟通。家长与学校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关键方式。如,可通过QQ或者微信建立家长与教师的交流平台。家长经过这类平台,能够获得学生在日常学习当中的相关信息,进而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历程。学校也可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这样,家长与学校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使得小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二)顺应心理发展特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发展学生的心理等各方面,主要是凭借具体的形象来开展教学的。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且稳定性较差,所以对于部分抽象理论等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应用学生所感兴趣的小游戏及寓言小故事等方式开展教学。而且,教师在教授这类故事的时候,语言应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且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使得小学生养成自律、认真思考学习的习惯。如,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鼓励小学生参加“糖衣炮弹”游戏。这时,可以使得小学生把其他学生的长处写在糖纸中,然后依次投放,接着让收到糖果的小学生说出当时的真正感受。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可以让小学生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所在。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心理方面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而且,会使得获取优秀成绩的学生得到其余学生的表扬及肯定,落后的学生获得其他学生的理解以及鼓励。这样,也为小学生的自信心及自尊心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体验成长中的开心和自由
社团活动可以让小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快乐。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自理能力较差,而让小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就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责任感。因此,学校需要对在社团活动当中积极表现、活动优异的小学生给予相应的肯定与奖励,使得每一位参与的学生均可以了解到,通过不断的坚持与努力,可以真正体验到成功是来之不易的,明白成功后的荣耀感与成就感,增强自身的成功感与自豪感。尤其是在学校组织各类演出及竞赛活动时,可以使得小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获得有效满足,从而让小学生在获得成功后真正体会到幸福及快乐。如,小学教师在“清明节”节举办“讲故事”竞赛活动,其主题可以是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事迹或者烈士”等。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小学生能够充分地对革命英雄的勇敢、乐观等精神进行了解与感悟,进而使得小学生在实践中清楚现阶段美好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从而培养小学生的使命感及责任感,进而使得小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祖国,以及在今后的学习中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长、学校和祖国。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应当引发每一个科任教师的关注,而且需引起小学生家长的重视。只有家长与学校两者合力,才可以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而且,小学时期是小学生养成积极心理品质的最佳阶段,家长、教师及学校需要积极抓住机遇,应用多类型的教学措施对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培养,进而使得小学生可以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新波.中国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数据库建设新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0(4).
[2]张兰鸽,张莉,田启瑞.中学生完美主义特点及其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4).
[3]曹瑞,郭钺.关注中低年级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基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挫折来源及应付方式研究的发现[J].少年儿童研究,2018(4):3-13.
[4]冯楠.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方法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7(11):310.
责任编辑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