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

2022-02-21 00:50罗彩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高中语文教学

罗彩锋

【摘要】语文的基础性决定语文以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运用为主要任务,语文的社会性又决定了语文教学还要完成“育人”的要求。因此,本文从教材文本、教学过程、课外延伸、言传身教等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将品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以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品德教育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品格教育的指路人。这与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写道:“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语文教学对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着意于与德育的融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语文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这从客观上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即要完成教授任务,使学生掌握课内知识,还应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达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效果。而要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在教材文本中挖掘德育因素

教材选取的课文,虽然内容、结构、风格上各有不同,但无不是思想与语言高度统一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教材编写者着意将德育渗透到所选课文之中。作为“传道者”的教师更应积极引导学生挖掘文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美的同时受到思想熏陶。

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云:“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那么,怎样才能看到奇景异观呢?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生动地启示我们:只有具备志、力与相助之物这三个条件,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再如,荀子《劝学》中写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文本本身便传达了希望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顽强拼搏、后来居上的思想。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确实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的内容,用心体会教材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德育意图,努力挖掘德育因素,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陶治与洗礼,为“以文化人”创设条件。

二、在上课过程中把握德育契机

科学教育学创始人约翰·赫尔巴特说:“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他认为,“没有道德教育的教学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考虑到课文的德育目的往往只在字里行间闪现,需通过学生的品读和体会。所以,我们在教学时需抓住德育契机,可以尝试把德育意图渗透到学生“学习任务群”里,同一德育主题的课文可通过专题的形式让学生研讨。

比如,将爱国主题归为一个群,形成专题。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受命于危难,放下个人恩怨,不畏艰险,解除国难。而屈原的《离骚》塑造的忧国忧民的主人公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文人义士以思想上的激励。我们可让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群”集体学习和整合梳理,得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牺牲個人利益的奉献精神。并尝试通过这样的学习任务群让学生以爱国德育任务为导向,以任务群作为抓手,在主题框架中创设特定情境、比较阅读、整合资源、探讨分享,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目标,树立崇高的理想。

三、在课外延伸中拓宽德育途径

当然,品德教育不能只禁锢于40分钟的课堂,还应该主动向课外拓展延伸,以增加品德教育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操作。

(一)积极推广课外阅读

高中阶段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教师会选择取消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笔者认为,这是得不偿失的举措。阅读不但能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以提升,更有助于培养他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真善美的品格。因此,课外阅读也是品德教育不可忽视的阵地。所以应积极推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让学生课后用碎片时间阅读名著及其它读物。比如,为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由衷的自豪感,笔者对阅读的尝试主要是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近段时间看的书籍和读书感悟,并在课后系统指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主要形式是让学生分组确立与文章内容有关的选题,围绕选题找材料、写文章,做课件并在每个星期固定的一节阅读分享课中呈现出来,再把他们部分的优秀成果打印出来供大家欣赏品鉴。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兴趣,还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进行自我教化,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开展专题文化艺术节活动

在文本以外,一方面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更是为了陶冶情操,笔者针对语文的品德教育组织开展一系列文化艺术节活动,包括专题演讲、专题朗诵、专题文艺晚会等。其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演讲比赛让整个校园都沐浴在了品德教育的春风中;以“弘扬经典文化,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凸显语文教化作用的同时培育校园道德新风尚。一系列语文课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的文化修养。

四、在言传身教中巩固德育成果

想要“以文化人”,先要“以德润身”。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课堂也在课后,语文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就不应只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功底,还应在言谈举止中多做学生的榜样:课堂上,我们需多留一个心思,除了筛选德育元素外,还应有意识地联系教材同类事例巩固德育成果;生活中,我们也要规范自我的行为,用美好品德浸润自己的思想。想要让自己讲授的内容真正让学生吸收,自己也应该不断追求进步,在言传身教中巩固学生在课文里吸收到的德育成果。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对学生心灵净化和让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它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以上只是笔者粗略体会。语文教学因其丰富的人文性,在与德育的融合时会显得比其它学科更柔和,一线语文教师要努力做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责任编辑  钟春雪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高中语文教学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