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财力保障能力分析与评价体系构建

2022-02-19 08:33荣凤云赵朝飞
中国农业会计 2022年12期
关键词:财政性财力科研院所

荣凤云 赵朝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国际形势波谲云诡的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对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据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披露,2021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到10 766.7亿元,同比增加671.7亿元,增长6.7%,约为2015年7 005.8亿元的1.54倍。

我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等四部分组成。其中科研院所及高校主要负责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企业科研部门则更侧重科技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方面的研究。可以说,科研院所是我国科技研发的重要力量,比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

一、科研院所财力保障能力的内涵

科研院所财力保障能力是指为增强科研院所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以科学事业发展为目标,保障单位履行职责、加快发展,提升科研水平的基本财力水平。

科研院所财力保障范围,从资金用途来讲,主要包括基本运行经费、科研项目经费、条件建设经费等。其中,基本运行经费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住房改革经费等;办公费、差旅费、办公设备购置等公用经费。科研项目经费主要包括从不同渠道争取到的科研项目经费。条件建设经费主要包括用于改善科研基础条件所投入的基本建设项目经费及修缮购置专项经费等。

二、科研院所进行财力保障能力分析与评价的意义

我国科研机构一般采用院所二级治理方式和组织结构,院总部主要统筹全院总体科研目标、发展定位、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等,同时根据研究对象、学科领域等成立多个下属研究院(所),具体负责某个领域或方向的研究,院与所、所与所之间分工合作,系统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团队和科学体系。如中国科学院,建有下属100多家科学研究院(所),建成了涵盖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在内的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在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实行院所二级管理的科学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任务就是要围绕全院战略发展目标和任务,努力筹集资金和统筹分配资金,为院总部及所属各单位科研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和保障。因此,科研院所财务管理,既要考虑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性质以及产品的公共属性,以科学事业发展为目标,又要根据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把解决好单位生存与发展作为科学事业发展的基础。全面了解和掌握院本级及所属单位的财务状况,特别是资金筹集能力、支付能力等财力保障能力,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科研院所财力保障能力分析与评价体系(以下简称“分析与评价体系”)的研究均没有公认的科学办法或数学模型。杨二宝对科研院所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营增长、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发展能力、人工效率等五大类,更侧重对科研院所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评价。张英杰对县级政府财力保障进行了研究,但主要侧重于定性的分析,未开展量化的指标研究。因此,构建一套适合科研院所进行财力保障能力分析与评价的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分析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2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对科研院所财力保障能力的指标设置与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参照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结合科研院所财务管理目标与需求,构建了一套财力保障能力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对院本级及院属14个预算单位进行财力保障水平分析,以更好地了解院属单位财力状况,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一)构建原则

1.重要性原则:以分析单位财力保障水平为目标,从纷杂的数据中选取能够反映单位总体经济实力、筹资能力、资金支付能力等方面的指标。

2.一致性原则:所需数据均来源于财务账表、部门预算、决算报表等,以方便采集,不随意变更,保持年度间数据来源、统计口径一致。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指标内涵根据资金来源渠道或资金实际用途来界定,不拘泥于其在部门预算、决算报表中所属类款项或经济分类支出。如以下几个指标的界定:(1)财政性资金收入,指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和其他财政性资金(含承担的科研单位、高校等社会组织委托的财政性纵向项目收入)。(2)基本运行经费,指安排用于确保单位日常运行的资金收入,包括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经费(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财政拨款项目中可以安排用于日常运行的部分经费(如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专项经费、科研设施专项运行维护费以及业务管理类项目经费),以及单位创收收入(含经营收入)中安排用于基本运行支出的经费。(3)竞争性项目经费,指除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专项中安排的科研项目经费、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稳定支持的项目以外,单位实际到账的科研项目经费。(4)条件建设经费,指财政支持的基建项目经费、修缮购置项目经费以及单位自有资金中安排用于科研条件建设的经费。(5)总收入,院本级不含“附属单位上缴收入”,院属单位不含院拨的“上级补助收入”,以避免重复统计。

(二)体系框架

该分析与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分析与评价指标、分析与评价方法、分析与评价实施以及分析与评价结果应用几个部分。

1.分析与评价指标。主要设置总体经济实力、筹资能力、资金支付能力三类14项指标(见图1)。

图1 %相关指标

(1)反映单位总体经济实力的指标。该类指标从人均水平的角度,对单位总收入、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进行对比分析,指标水平越高,说明单位经费越多,经济实力越强,保障水平也就越高。具体包括:人均总收入、人均财政性资金收入、人均非财政性资金收入、人均基本运行经费及人均科研经费等5项指标。

a.人均总收入=部门决算的“收入决算表”本年收入合计/从业人员数;

b.人均财政性资金收入=(中央部门财政性拨款资金+地方政府财政性拨款资金+其他财政性资金)/财政补助人员数;

c.人均非财政性资金收入=除财政性资金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从业人员数;

d.人均基本运行经费=(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经费+财政拨款项目中可以安排用于日常运行的部分经费+单位自有资金中安排用于基本运行支出的经费)/总人数(含离退休人员);

e.人均科研经费=(财政拨款科研项目经费+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在职在岗人员数。

(2)反映单位筹资能力的指标。作为具有较强公益性质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争取财政支持是筹措资金、增强财力保障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竞争能力逐步成为判断科研院所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职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该指标主要从市场竞争能力、科研竞争水平和收入增长速度等方面对筹资能力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指标包括人均市场竞争性收入、科研人员人均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人均总收入增减变动、非财政性资金人均收入增长变动等4项指标。

a.人均市场竞争性收入=(事业收入中除科研项目经费之外的收入+经营收入)/从业人员数;

b.科研人员人均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竞争性项目经费/在职在岗人员数;

c.人均总收入增长变动=(人均总收入-上年人均总收入)/上年人均总收入;

d.非财政性资金人均收入增长变动=(非财政性资金人均收入-上年非财政性资金人均收入)/上年非财政性资金人均收入。

(3)反映单位资金支付能力的指标。院所科技实力的提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是实现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正常来说,资金支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单位日常履职和发展的能力水平。从资金使用范围上看,由于项目经费属于有专门用途的专项资金,其支出水平不能超出项目经费额度,因此,在分析单位支付能力时,剔除了项目经费的影响,重点对基本支出进行分析。该类指标值越高,说明单位用于事业发展的支出能力越大,资金保障能力越强。具体包括人均基本运行支出、人均人员支出和人均公用支出、在职人员绩效工资是基本工资的倍数及日常公用总支出是财政性公用支出的倍数等5项指标。

a.人均基本运行支出=基本运行支出/总人数;

b.人均人员支出=人员支出/总人数;

c.人均公用支出=公用支出/总人数;

d.在职人员绩效工资是基本工资的倍数=在职人员绩效工资/在职人员基本工资;

e.日常公用总支出是财政性公用支出的倍数=日常公用总支出/财政性公用支出。

2.分析与评价方法。为更直观地反映评价结果,该分析与评价体系主要采用综合计分法。

假定在拟评价的14项指标中,每项指标的全院平均数为基础水平,并确定为100分。高于基础水平的,每高出1%,加计1分;低于基础水平的,每低于1%,减计1分。对于部分指标在不同类型单位反映的情况不同,通过权重进行权衡计分。最终的得分情况从高至低反映单位的财力保障水平。具体计算公式为:

单位财力保障水平评价结果=Σ[100+(单位指标值-全院平均指标值)÷全院平均指标值×100]

当指标为百分数时,以上计算公式为:

单位财力保障水平评价结果=Σ[100+(单位指标值-全院平均指标值)×100

总得分=总体收入水平得分+筹资能力得分+资金支付能力得分

3.分析与评价的实施与应用。利用以上分析与评价体系,设计了人员情况统计表、总收入情况分析表、收入来源结构分析表、收入按资金用途结构分析表等26张基础数据表(略)。各研究所填报基础数据,院汇总全院总表。

最终的分析与评价结果主要以报告的形式呈现,整体报告由全院总报告和院属各单位分报告组成,总报告通过综合分析、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式,综合反映全院及各单位的财力保障水平。各单位分报告是在全院总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单位具体的财力保障情况,深入挖掘单位总体经济实力、筹资能力、资金支付能力等发生变化的内因,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建议。

运用该分析与评价体系,中国热科院自2012年以来持续对各院属单位财力保障水平进行调查研究和跟踪分析,得出的结果基本符合各研究所自身发展情况,相关分析与评价报告也得到中国热科院所属单位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的肯定,并作为其单位开展管理工作和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结语

实践结果显示,该分析与评价体系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科研院所资金筹集能力、支付能力、综合经济实力等财力保障水平,分析单位总体发展趋势等,并对单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预警。

当前,经济下行,复工复产尚不均衡、基础尚不稳固,财政吃紧仍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常态化,新形势下深入贯彻国家厉行节约“过紧日子”的要求,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显得尤为重要。科研院所应建立科学的财力保障能力分析与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财务分析与评价结果的导向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院所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院所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财政性财力科研院所
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来源分解及动态演进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商业银行资金清算账户成为人民银行财政性资金监管盲区需引起关注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结算财力
结算财力
栖霞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