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张立美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了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中清华学子进入体制内的比例明显增加,合计占总人数的69.9%。 (1月6日《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将近七成清华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就业,不少人看到这个数据之后,高呼大学生就业 “内卷”太严重,不利于激活市场活力。但在笔者看来,这种论调其实有点危言耸听了。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个概念,进入体制内就业不等于当官。在我国,大众眼中的体制内工作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除了人们常说的党政机关公务员外,还包括公办的大中小学、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甚至包括国有企业。换句话说,七成清华毕业生选择进入体制内就业,不等于他们都想当官,也不等于他们只愿选择相对稳定的生活。
其实,清北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就业的比例一直都不低。往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清华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比例在六成左右,2019年高达八成的北大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就业,只不过没有引起社会关注罢了。另外,按照就业环境和就业市场需求,非应用型专业的清北毕业生除了选择进入体制内外,在体制外几乎没有就业市场,找不到匹配得上的合适岗位。
实际上,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大学毕业生,究竟是选择稳定的体制内就业,过上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还是一头扎进市场的浪潮里,早日实现财务自由,都是个人的就业选择,没有对错之分, “吃瓜群众”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和定义别人的就业选择。
大学毕业生不管是否进入体制内就业,都是在为社会创造价值,都是在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本身没有高低之分。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优秀人才,体制内单位特别是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甚至比体制外单位更迫切需要清北毕业生这样的优秀人才。从这个角度说,七成清华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就业,完全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