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撤并”须慎重

2022-02-19 08:31梁书新郑桂兰
师道(人文)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学教室小学生

梁书新 郑桂兰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召口中学)

上学期,镇域内的一所小学突然“并入”了我们中学,这令学校的广大师生颇为惊讶,因为我们是一所初级中学,完全不具备接纳小学的条件,何况在我们马路对面过不足百米就是镇上的中心小学,为什么不是两所小学合并呢?随后上级领导做了“权威”解释:一是因为我们中学的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减少,校园面积大,具备容纳小学的校舍硬件;二是中学的师资充足,可以实现互补,顺利解决小学师资紧张的现状;三是学校可以实现九年一贯制,有助于学生的小初衔接和提高教学质量;四是满足了部分小学家长的意愿……待领导解释之后,社会上也流传出了撤并这所小学的“背后原因”:近几年小学的周边建了几个化工厂,在上级安全检查中,不符合“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得有学校”的相关要求,上级下了要么学校搬迁、要么工厂停产的命令。思量一番,地方政府选择了学校搬迁,通过与学生家长的“协商”,确定整体搬入中学,因为在他们看来,小学的孩子最终要升入中学,中学的综合办学条件应该在很多“方面”优于小学。

就这样,学校领导遵照上级的指示,立马进行布局规划,把教学楼的一楼清理出来作为小学部的学生教室,相邻的一栋二层总务楼作为小学的教师办公室。迅速调整教室,整改办公室,购买办公物品等,动用全校之力,不到一周时间,小学便顺利整体搬入我们学校。原小学附近地域也迅速被划为工业用地,小学的校园成为了附近某集团的办公场所。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特别是对低年级的教育我们更应加倍小心、用心呵护,小学这样“毫无准备”“突然”并入中学真的能如领导所言,有“如此多的优势” “利于小学教学”吗?随着与小学接触的增多,我们在不觉中发现了诸多“不妥”和“问题”,一切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不妨说个一二:

首先,看一下师资“互补”的问题。以前这所小学的确师资紧张,教师总人数不足30人(小学学生数在300人左右,规模较小),再减去后勤教辅人员,在教学中不得不采取“包班制”。两三个老师承包一个班,语文老师兼任书法、美术、道德与法治等科目;数学老师兼任科学、劳动技术、社团活动等科目;英语老师兼任音乐、体育等科目。老师们在教学中疲于应付备课,很难保证上课的质量。现在有了中学的支持,这个情况便“迎刃而解”了。中学在学期聘任时增设了“支教小学岗位”,让超编的多余教师都参与小学的支教活动,这样极大地充实了小学的教师队伍,实现了语数外老师单班上课,音乐、美术、体育专业教师上课,科学、技术等课程正常上课。教师是“没问题”了,但教师的教学却出了问题。中学的教师没有任教小学的经验,也没有经过小学的学科培训,缺乏对小学教学特点的认知和对教材的把握,在教学中依然按照教中学生的思维和模式进行,对于知识点除了讲就是练,根本不讲求方式方法,老师们教得别扭,孩子也学得格外吃劲。对小学生的管理,老师们更是 “简单粗暴”,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听课的注意力仅仅能维持几分钟,需要老师不停地去提醒、教育学生,一节课下来老师真的是“喊哑了喉咙喊破了嘴”。老师们习惯了中学生的正襟危坐、整齐划一、侧耳倾听,哪受得了这种“乱哄哄”的场面,于是开始板起面孔,拍桌子、敲黑板,只吓得孩子们面无表情,不知所措。时间一长,学生家长便开始投诉老师们的这些做法,反馈到学校,老师们众口一词:我们支教小学是学校指派的又不是个人申请自愿的,下学期我们还得回中学!如此师资,这样的教学态度,怎能让人放心呢?

其次,看看小学的教学设施。可能是“并校”比较匆忙的缘故,学校对小学的教室仅仅是粉刷了一下墙壁,油漆了前后两块黑板,添置了一部分新的桌椅,每个教室都极其“朴素简单”。学校又把以前“闲置”的电脑、白板、投影等重新安装起来,表面看满足了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实则都是些“淘汰品”,电脑机子老旧、运行缓慢,白板和实物投影落后陈旧、模糊不清。走进小学的教室看孩子们上课,总觉得有种异样、极不舒服的感觉:四周除了张贴的校风校训和小学生守则,都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个性化的装饰;黑板大大的、高高的,孩子们去黑板写个字、做个题都要伸起胳膊、踮起脚,很是困难;教师上课开机、打开PPT都要半天时间,屏幕更是半黄半白,没有清晰度,学生们要伸长脖子、瞪大眼睛才行;更令人想象不到的是,教室里连个广播喇叭也没有,更没有专门的音响系统,上课下课没有任何的外在信号,全凭老师自行掌握。小学的上课时间为30分钟一节课,中学的是45分钟一节课,时间上的不统一,导致了中学的课间正是小学的课堂,校园里的喧哗吵闹、走廊上的跑进跑出严重影响了小学的课堂纪律,长此以往,小学的孩子们普遍缺乏上下课的意识,课堂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习惯非常差。就这些问题老师们也三番几次向学校反映,领导的回复是,小学的教学设备运用率不高,等下学期再做资金预算。

再者,还有场地设施问题。小学生的年龄、身体、心理等特点决定了在开展小学教育活动时需要有专门的学习场所、活动场地才行,从教室到走廊、到运动场乃至厕所都需要“专门设计”,这样才能方便孩子们的行动,保证他们的安全。受条件的限制,中学只给小学提供了教室,其他如功能室、活动场地等均与中学共用,这样就极大限制了孩子们的活动空间,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摔伤、碰伤等安全事故。据小学的老师反映,开学之后每周都有学生“事故”发生,有的在上台阶时摔倒手臂骨折了,有的在走廊嬉闹碰到墙壁碰破头了,有的上厕所时滑倒磕掉牙了,还有校园里的假山,常有小学生爬上爬下弄得衣服破烂、灰头土脸……最危险的是教学楼前面的荷花塘,水近一米深,周围没有护栏,常有小学生偷偷跑去看荷、赏鱼。一天,两个小学生拿着零食喂鱼,一不小心栽进水里,多亏有老师经过,才避免了溺水事故的发生。没办法,为了孩子的安全,老师们只能加强对他们的监管。学校严格规定:除了上厕所(我们教学楼没有厕所)和体育课,任何学生不得出教学楼,即使是上厕所,一二年级的学生也必须排成一队由老师带领统一前往,教师要时刻将班级学生置于自己的可控范围内。孩子天生爱动,天性爱玩,如此禁锢、限制真的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但学生安全大于天,面对如此的环境、条件,老师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此外,再看小学的教育活动。小学的校园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学校应该结合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孩子们的身心体验,让他们感知生活中的不同事物,学习掌握各类技能。令我们颇感奇怪的是,一学期来没有看到小学组织任何活动,即使六一儿童节也仅是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做张手抄报而已。问及一位小学老师,他说:“学校让我们小学同中学的活动同步,中学搞什么活动,我们参加就好。”这样 “随大流”跟在中学的“屁股后面”的确很好,可以做到省时省力省心,但对小学生的教育意义和效果呢?中学组织校园艺术节,没有给孩子们编排个节目,让他们走上舞台“蹦蹦跳跳”,只让他们在台下“手舞足蹈”当个忠实的小 “观众”;中学组织运动会,孩子们连入场式也没有参加,仅是拿着小板凳坐在划定的区域,自始至终做忠实的“啦啦队员”;即使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负责升旗的班级自由申请,偏偏没有涉及小学的班级,他们每次都是集体站在广场的一角,遥望五星红旗。诵读节、班主任节、法制报告会、心理健康教育、应急演练等等,总看到小学生们参加的身影,但活动的内容、直面的对象与小学生们相差甚远,唯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让他们借助场景摆个姿势拍张照片,学校做好文字材料,以便迎接上级的督导检查。

苏联教育家沙茨基在《沙茨基教育论著选》中说: “活动的场所是儿童生活的实验室,它为年轻的生命提供了美好的特征和气氛,没有了这种特征和气氛,生命的这一时期对于人类来说将是毫无益处的。”试想,让这么小的孩子终日与课本为伴,远离跑跳、远离游戏,他们的个性如何张扬?他们健康的身心如何培养?是教师嫌麻烦,还是我们的教育观念有问题?

参观其他小学,教室内窗明几净,图书角、玩具橱品类丰富,温馨如家;走廊内手工制作、书法绘画、学生涂鸦,五彩缤纷;校园里小桥流水、花红柳绿,甬路旁五步一花、十步一草;校园内体育馆、足球场、篮球场、田径场,应有尽有,孩子们动静有序、欢声笑语……如此的“天壤之别”,令我非常无奈。

小学并入中学,事关很多的教育细节和问题,我们切不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一并了之”上。并校前,要做好充分的论证和准备,不可应付、勉强为之;并后,跟踪服务和调研要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对于孩子,一事一物都要尽己所能,真正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负责。

切记,孩子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小学 “撤并”须 “慎重”!

猜你喜欢
中学教室小学生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在多解中学创新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我是小学生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