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有没有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对于该企业的活力、凝聚力、生产经营效率,特别是长期的生存发展能力,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认识水平和实践,与许多成功的国外大企业相比,目前有很大的差距。这方面的差距事实上正是影响我国企业经营效率和稳定发展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根源之一。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认识和实践两方面的落后,当然与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的时间短有关,但也与我国对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不够有很大关系。当前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不仅比较少,而且主要停留在概念、作用、模式和经验借鉴等比较浅层次问题的分析,对企业文化的性质和关键特征,企业文化产生发展的过程和机制,以及企业文化形成的环境条件和相关策略问题等的研究,特别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深入到经济主体微观行为层次的深层次分析非常薄弱。为此本文从贡献效用度、优秀人才离职风险两方面来分析企业招聘决策,利用自我价值曲线来分析优秀人才的就业决策。最终论证通过向上移动贡献效用度曲线及自我价值曲线,或者延长两条线到达最高点的时间,就可以实现个人与企业双赢的局面,并据此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招聘;优秀人才;贡献效用度;自我价值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对于企业而言,优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然而,在一些企业招聘中会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况:学历要求为本科,硕士、博士反被拒之门外。企业拒绝优秀人才、招聘中等人才,是由于优秀人才易跳槽难挽留等原因。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企业招聘优秀人才这一问题。
一、企业决策方面的经济学分析
企业招聘优秀人才时,首先考虑的是该优秀人才能为企业创造多大的价值,贡献效用度指的是员工在为企业作出贡献之后公司所得到的效用(满意度)。由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知,优秀员工的贡献效用度,在随着时间推移的过程中,呈现倒“U”型即先上升后下降。优秀人才在进入企业之初,其贡献效用度处于较低水平,之后随着对环境、业务的熟悉,其工作效率会逐渐提高,表现为逐步提高的效用贡献度,接着在达到最大值之后,企业便无法再进一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其效用贡献度便逐步下降。
企业招聘优秀人才时,还会考虑到优秀人才跳槽带来的巨大损失。优秀人才在企业中出任重要岗位、担任重要职责,其工作内容可能涉及企业内部机密,并掌握着公司宝贵的客户资源,他们一旦离职可能会引发机密外泄并带走客户,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还会影响企业工作的正常运转。
优秀人才因其卓越的才能、较强的工作能力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其离职所带来的风险也是企业考虑的因素,但前者在企业的招聘决策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招聘完优秀人才后,为防范其离职的风险,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留住优秀人才。
二、优秀人才决策方面的经济学分析
优秀人才在择业时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要求该岗位可以促进自身的不断提高、符合其长期发展的需要。优秀人才的自我价值曲线随时间推移,呈现倒“U”型即先上升后下降(如下图)。在进入企业后,优秀人才充分利用工作平台,不断充实、提升、完善自己,实现个人价值。当自我价值达到最大值以后即进入事业瓶颈期,因其认为该企业已经不可能再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为其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因此不再尽力工作、消极怠工,甚至可能会因为自我价值无法实现而选择离开企业。
三、问题及建议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向上移动贡献效用度曲线和自我价值曲线,或者延长两条曲线到达最高点的时间,可以实现优秀人才与企业双赢的局面。
优秀人才应该不断完善、提升自己,在工作中勇于挑战自己、积极创新获得更多的成就、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同时还应该全面认识自己,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找工作时应该慎重选择企业与自己的匹配度,充分考虑企业是否契合自己的期望、是否满足自己长期发展的需要。最后应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不断更换工作并不一定能改善工作现状,在工作变更前充分考虑、理智抉择。
对于企业而言为了自身发展,应该积极做好人力资源工作,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正确认识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充分调动人力资源,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和期望的管理成果。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因此人力资源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也成为组织成功的关键。企业应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有序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以期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2.科学招聘
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能否招聘到适合本企业的优秀人才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招聘工作的成功有助于企业抢占市场先机。企业在开展招聘工作时,应遵循科学的招聘程序进行员工需求预测、制定招聘计划、确定招聘渠道、录用过程、招聘效果评估。
3.合理的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不但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还满足了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调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因此企业应该建设科学的员工培训系统,只有不断增加人力资源投资、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素质,才可以持续提升企业业绩实现战略规划。
4.有效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人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在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之后,如何留住人才这一宝贵的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进行有效的薪酬管理并设计明晰合理的晋升机制,让员工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进而促进企业发展。
通过对企业人才机制的合理分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在,企业能通过分析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对于企业而言,优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更加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立君.人才市场招聘风险的防范机制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12):53-57.
[2]曹细玉.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J].科学管理研究,2003,21(4):93-96.
[3]王瑜.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及对策分析[D].现代商贸工业出版社,2007.
[4]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杜文举.员工招聘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人才,2002,(2):38-39.
[6]董志强.人员管理的经济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7]杨其静著.企业家的企业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徐为民著.大转折时代的企业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9]孙健敏,李原编著.组织行为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0]陈学法,王铮主编.现代企业理论与实践[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1]韩巍著.基于文化的企业及企业集团管理行为研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2](美)埃德加H.沙因(EdgarH.Schein)著,郝继涛译.企业文化生存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3](美)约翰·P.科特(JohnP.Kotter),(美)詹姆斯·L.赫斯克特(JamesL.Heskett)著,李晓涛译.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4]李建军著.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5]张大中,孟凡驰主编,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编.中国企业文化年鉴[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16]吴柏林著.公司文化管理[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韩康(1992- ),女,汉族,山西省高平市人,研究生在读,山西财经大学公共与管理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