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台、两个中心』群体动力教研模式的构建

2022-02-19 04:12惠州市惠东县教师发展中心
师道(教研)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研成果动力

文惠州市惠东县教师发展中心 汪 辉

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推力,它推动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行为等方面不断更新、不断发展。

一、以“群体动力”促成长

“群体动力”以教师个性化成长为基础,在“一平台两中心”里变“随机建组”为“差异建组”,实现“一平台,两中心”的和谐发展。

由汪辉老师负责的惠东县数学中心教研组和广东省名师工作室都构建了学习小组。不同于传统的小组建设,它在地域、年龄、学历等方面做出不同的组合,这种差异化的建构群体,对学员的长期发展和个性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群体动力”教研模式在充分调查学员基本情况和优劣势的背景下,实现了多元化的“差异群体建设”。例如,一个区域教师群体有30多名教师,分为6组,每个小组由4-6名学员组成,并指派一名平台优秀教师作为导师。在具体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导师不仅是指导者,也是学员;学员既是学习者又是学员。在成员构成上,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一是年龄结构上,各年龄段学员们的分布,30-40岁教师在各组别中基本上都是1:1的分布。二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基本决定了职称结构,各组合理安排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教师。三是区域结构和学校结构,从名校、重点中学和薄弱学校的师资分布来看,各群体之间的分布是均衡的。四是优势与劣势互补的结构,各个年龄段的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同时由于工作环境和个人条件的不同,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二、以“群体激励”激发动力

“群体激励”激发了教师的内在动力,变“被动接受任务”为“自觉对话互助”,实现“一个平台、两个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平台的教研活动往往是单向的“任务安排再到接受”,难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活动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而在“群体动力”理论下,“一平台两中心”所涉及的教师群体不是个体间的简单结合,而是一个互动性强的有机整体,可以更好地克服弊端。“一平台两中心”群体动力下,教研活动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教研主题。研究主题是研究活动的灵魂,作为“一个平台、两个中心”的大平台,学科人才培养需要长期和短期的主题策划。

第二步:进行主题研究。实现主题研究价值的关键在于坚持和落实。首先,每个小组成立一个在线学习交流小组,每周至少三次。其次,通过“一平台两中心”的网络空间,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学员互相提问。最后,每个小群体集中线下讨论一次,导师和学员们再次互相质问,互相深入磨砺。

第三步:展示教研成果。首先,经过一段时间群体内讨论、自主研究,形成一系列成果,包括教学设计和论文。接着,以小教师群体为单位商议具体的时间地点,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就“一平台两中心”申报成果展示活动。最后,搭建小平台,精彩呈现。择定一篇优秀教学设计以现场研究课的形式呈现;理论研究以讲座的形式呈现;研修活动现场生成的点评与心得以研修反思文章的形式呈现。

三、以“群体动力”激发集体智慧

“群体动力”指向超级个体的群体智慧,将“个人成就”转化为“共享成就”,实现“一平台、两个中心”的共享发展。

在“一平台两中心”平台的群体中,教研成果既是个人经验的总结,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群力”教研模式在成果转化中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策略:将理论成果应用转化为具有很强指导性的教学问题解决路径,并以论文讲座或项目成果形式进行推广;对实践结果进行案例分析和建模,直接作为教材使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成果网上共享。

这样,“一平台两中心”的教研成果真正落实到一线教学中,促进了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员的培养。对学员而言,这种成果转化真正体现了教研的价值,激发了个体的教研动机。同时,在“大数据”和“互联网+”背景下,共享教学科研成果对于扩大辐射领域,实现区域学科教学的共享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教研成果动力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动力船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