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凤
(白银市白银区第七小学 甘肃 白银 730900)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稳步的提升。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人们对于生活的关注点和注意点,已经从基本的温饱生活转变到了对于健康的追求上。追求健康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备项。这里的健康,不只是身体上没有疾病,还包括了心理和社会适应力的共同健康发展。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小学阶段的学生,不管是心理还是身体都处于急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学生生活方式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1]。在这一时期,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社会认知意识以及自律意识都处在高速发展却又需要引导的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加需要关注。如何在这一时期,有效的通过合理的培养学生的生活方式,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对此进行谈论,帮助学生养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帮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1.1 电子产品的使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开始走入人们的家庭生活。这些电子产品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于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也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家庭生活当中,看电视、玩手机、打电子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家长也对电子产品产生了依赖,再加上小学阶段学生本身的自制力较为有限。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户外活动和运动时间急速减少,小学生课余的家庭生活的主要活动,就是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娱乐。但是,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娱乐,是一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长期发展的,短暂的电子娱乐,可以帮助小学生放松心情。但电子游戏与课余的室外活动和运动相比,其体能锻炼的功能和能量消耗效果,相对不足。学生长时间在室内,坐着进行电子游戏,缺乏与自然界的接触,缺少体能的锻炼和能量的消耗,再加上在进行电子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吃大量的零食,导致学生摄取的热量过多。缺少室外的自然接触,和体能锻炼,再加上大量的热量摄入,得不到消耗,导致学生出现肥胖、体能差等问题。
1.1.2 家务劳动的参与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在目前的家庭生活中,家长对于儿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家长对于学生的关爱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较为年轻的家长,自己参与家务劳动的频率就较低,没有给学生做出应有的榜样作用,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导致目前的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很少参与家务劳动。但是,家务劳动是一个家庭的必要劳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和实施家务劳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帮助学生养成爱劳动、爱生活的好习惯。小学时期的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通过家务劳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方式,对于学生今后人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家务劳动还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身体进行活动锻炼,其在提升高年级小学生身心健康上的整体效果,与体育锻炼不相上下。因此,在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家长必须要认识到家务劳动,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的重要性,充分地利用家务劳动,帮助学生在良好的生活方式中,得到身心健康的同步锻炼。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生获取营养和能量的主要途径,一日三餐,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在现在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影响学生饮食的因素有很多,最关键的就是学生早餐的摄入。由于现代生活节奏较快,家长工作较忙,晚上娱乐性的项目和活动也较多,学生往往会出现晚睡的现象,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最终导致一部分学生早上无法按时吃早餐。一天之计在于晨,早餐是一天饮食的重中之重,学生的饮食习惯不好,不吃早餐,高年级小学生又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阶段,早上缺少营养和能量的摄入,直接影响着高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受到限制,记忆力下降,无精打彩等不良现象。长期的早餐缺乏还会导致学生在情绪上出现烦躁、易怒的现象,出现攻击性的社会现象。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基础时期,睡眠和营养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和必要因素。睡眠时间过晚,睡眠时长较短,加上早餐的不规律摄入,容易造成学生体能上的缺乏,以及心理上的烦闷,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相反,良好的睡眠习惯和饮食习惯,不仅可以有效保证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还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拥有优良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2]。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家长和老师对于好学校、好成绩的不断追求。导致高年级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对课业成绩的追求上。学生的时间,不是在上课,就是不停徘徊在各式各样的补习班之间,即便是有空余的时间,学生的娱乐方式也主要以电子游戏为主,缺少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不管是学习还是电子游戏其进行方式,都是以静态的坐姿为主,学生缺少对肢体的锻炼和头脑的放松,这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长期以这样的生活方式进行生活,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近视、肥胖、身体素质差,运动体能不足等不良身体现象。最终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发生的年龄越来越小,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同时长期缺乏体育锻炼,长期在室内,也不利于社会和学生心理的发展。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家长和教师,以及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有意识地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让学生养成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增强体魄、放松身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高年级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由于高年级小学生的年级,正处于儿童向青少年的过渡时期,虽然有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但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形成,主要还是受到家长、家庭以及教师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由于家庭生活方式和家长教育理念的不同,学生的个体生活方式也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在对高年级小学生进行生活方式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培养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和观察学生的生活状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活习惯。教师和学校可以就某一重要习惯,进行更加充分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掌握了充分的资料之后,对出现这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共同发展。
例如:针对学生的早餐习惯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每日时刻表,把每一天的重要时段标记出来。如:起床、课间活动、早餐、午休、睡觉等等,让学生自主地把时间和事件补充完整,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真实填写。通过这样的时刻表,对学生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就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的生活规律,也给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提供了方向。在这样的调查中,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是不吃早餐,睡得较晚的,这个时候,教师在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如: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答错题的时候,问学生是否吃过早餐,晚上几点睡的。然后让学生进行实践,今天晚上早早的睡觉,并且要求家长配合,第二天早起好好地吃早餐,再来答这道题,看看有什么神奇的变化。通过有效的调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培养,势必事半功倍。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就是家庭和学校。在培养高年级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家长与学校必须通力合作,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努力,才能更加全面、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首先,学校与家长要共同建设家校沟通窗口,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搭建桥梁,增进家长与学校和教师的沟通,增加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全面了解,为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方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生活习惯。学校可以每周开设一天家长开放日,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走进校园,与学生同吃、同学、同玩,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学生的真实生活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家长也可以通过家校函的方式,将学生在家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家校通力合作,更加有效、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例如:家长可以在进校园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就可以了解到学生在与人交往和待人接物中的方式,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不愿意跟其他学生一起玩,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锻炼。家长还可以在活动中了解到学生更喜欢的运动项目,在家也可以陪孩子一起进行,既增进家庭亲密关系,又锻炼学生的身心。家长还可以与学校进行沟通,对学生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休息时间等进行有效的优化。
综上所述,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而言,在日常的生活方式中,不管是自身的饮食习惯、家庭生活习惯、以及体育锻炼习惯,都影响着学会身心的健康发展。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式和途径。生活方式中的细微末节都是不可忽视的,任何一项小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良好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必须通力合作、加强沟通,针对高年级小学生在生活方式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