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发移动学习空间对提升大学生外语视听说能力的意义

2022-02-19 00:41钟晓晓马玉倩梁允琳
今天 2022年12期
关键词:德语针对性外语

钟晓晓 马玉倩 张 晴 梁允琳

(广东白云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00)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逐渐信息网络化,高校教学模式也随之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媒体、新技术不断融合,学生的学习空间不断扩展,学习模式日趋多样化。教与学不再局限于一方小小课室,移动通讯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发展促生了大量网络学习平台和新型教学手段,为随时随地移动学习提供可能。但纵观现有网络外语学习资源,尤其小语种学习资源庞杂,缺乏针对性。当代大学生提升外语能力,尤其是视听说能力,还有许多困难。

1.民办院校零基础德语视听说教与学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德语专业起步较晚,开设时间尚短,学生基本零基础,而德语语言学习难度较大。在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外语读写能力高于听说能力,“哑巴”外语现象仍随处可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时不足等客观条件限制,教师将大多时间花费在词汇、语法讲解上,而“忽略”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德语视听说》是我校本科第二学期至第六学期开设的系列课程,在教与学的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

1.1 学生基础薄弱,自制能力差

入门一个新的语言,从零基础开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较高,母语和多年学习英语形成的思维定势难以改变,英语与德语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又给学习增加了难度。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相对基础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课后学习时间不足;缺乏科学的学习策略和训练方法。以德语专业四级考试为例,学生听力理解完成情况远优于听写完成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语音基础薄弱和词汇量积累不足。语音的掌握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说能力。

1.2 课时分配不均,教学目标不突出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交际,落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力和口语作为语言学习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却常被忽视。以本校为例,每周相关课时分配为:精读课8课时,视听说2课时,口语2课时。从国内传统考试模式和内容来,语法占比重、难度大,口语考核相对空白,因此在教与学上,尤其在基础阶段,学生与教师都潜移默化地把重点落在语法和词汇上,视听说课程也存在重听力、轻口语的问题。在有限的视听说课时里,学生无法进行充分练习,很难提高视听说能力。同时教学目标重点不突出、没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清晰,缺乏学习积极性。

1.3 教材内容枯燥,难度与学生能力不匹配

高校在对视听说教材的选择上往往选用纯文字、无图片、无视频的传统教材,对应的教学内容也显得枯燥,一般分为三部分:单元生词;短文填空、文章理解、判断正误等练习题;根据单元知识点进行拓展对话。枯燥地练习无法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另一方面,现有教材难度普遍偏大,与学生学习能力不匹配,学生容易产生听力焦虑,自信心受挫,从而难以达成学习目标。

1.4 缺少语言环境,课外实践不足

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至关重要,本校只有外籍教师一名,不能保障每个年级都有外籍教师授课,虽每周开设德语角,但参与人数有限,学生积极性不足;网络资源虽多,但学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视听学习材料;另外,课堂时间与课外实践训练机会都十分有限。

2.开发移动学习空间的必要性

移动学习是指在移动设备的辅助下,学习者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完成既定学习内容,并且能够进行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2.1 学情现状的要求

针对前文中提到的德语视听说教与学的困境,究其根本还是学生学习空间不足,缺乏学习积极性。因此,开发移动学习空间,让学生自由分配课余时间练习和复习视听说,夯实基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其次移动学习空间提供的训练方法和练习方向多种多样,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补充,有一定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最后对于缺乏自信、焦虑的学生来说,开发移动学习空间能使学生减少线下多人学习带来的焦虑,建立起学习视听说的自信心。

2.2 现有网络学习资源缺乏针对性

现存的网络外语学习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多邻国、百词斩等具有教学资源最大化、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多样化等的优势。但大多数平台教学内容繁杂,学习单个主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生不能很好地安排线上与线下的学习时间,往往力不从心,容易打断原本的学习节奏。同时现有慕课等大多不适合专业学生学习,缺乏针对性,也难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即时交互。因此,开发具有功能多样性、针对性的移动学习空间对学生德语视听说能力的发展,是很必要的。

2.3 疫情常态化下的教学要求

疫情影响下,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开发移动学习空间也就势在必行。

3.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德语视听说训练平台设计实践

由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课外学习主动性弱,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枯燥的学习材料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令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教材难度大导致的焦虑与自信心不足等原因,为提升学生外语视听说的学习效果,本项目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针对本专业学生的视听说基础训练的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补充。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3.1 设置课程单元:循序渐进每日德语听说。按主题由易到难设置每日的视听说任务;视听说任务的形式多样化、碎片化,如影视、动画、广告、歌曲、诗歌、当下热点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每个章节配有视听小测验。

3.2 课程视听题库:按照主题(如语音、问候、家庭、饮食、购物、住房等话题)与难度(A1、A2、B1)设置视听说训练题库,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3.3 口语交流讨论区:每个章节设置讨论主题,学生可以在这个模块进行口语交流与学习。

(1)资料分享区:分享多样、有趣,内容丰富的视听材料。

(2)组群答疑区:借助超星学习通自带的课程班级空间群,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与答疑。还可定期举行交流答疑会。学生也可在群组提出反馈意见。

(3)趣味德语竞赛:与校园举办的第二课堂竞赛活动相结合,如语音语调比赛,趣味绕口令,诗歌朗诵,歌曲大赛等,给学生带来多样化,趣味性的学习体验。

(4)评价体系:通过章节单元听力小测试学生可以获得本章节的学习评价,口语话题交流采取生生互评模式,令学生获得多角度的评价和反馈。

该课程主要针对本专业一至二年级学生开放,旨在拓宽学生的移动学习空间,打造一个形式多样化、内容涵盖广、极具趣味性的视听说训练营,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通过多种主题和形式的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视听说训练,在提升基础语言能力的同时,兼顾传播知识与文化,训练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4.移动学习空间对提升学生外语视听说能力的意义

4.1 丰富教学内容:以课内为基础,拓展课外的学习空间,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巩固知识系统。提供多形态多样化的视听素材,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自主学习性。

4.2 增加师生交流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学任务重,课堂呈现多为由老师单方面讲解,学生简单的与老师互动,这大大的局限了师生间交流。移动的学习平台可以打破传统模式中师生交流的局限性,老师可以在评价体系中向每位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有利于教学结合实际制定教学内容

4.3 有效贴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学习平台中的题库按照等级分类,学生们在平台上可以找到适合的训练素材,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练习效率。

4.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习效率。移动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移动网络在社会的发展中日益强大,不知不觉的已经渗透在学习中。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增强训练量。

4.5 学生能够通过即时移动交互手段获得及时的评价与反馈,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变学习策略。提高试听学习的效果。

小结

“互联网+”新时代下,移动学习已成为必然,如何通过拓展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尽管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建立在线课程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如在线学习如何提升学生的临场感;评价机制如何设定,才能督促学生参与;教学资源的选择如何适应学生的能力与兴趣;思政元素如何融入等等,但无可否认的是,开发移动学习空间,对提升大学生外语视听说能力是有重大意义的。

猜你喜欢
德语针对性外语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德语学习中英语的干扰性问题及其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