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蔡 华
模具制造业的发展是衡量国家民生工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模具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模具制造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源自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选用合理的载体,采取适用的教学方法,跟踪市场变化调整课程结构。推进“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够更好地回应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更好地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培育大量高素质、高技能模具技术人才,也是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就业岗位的匹配程度
在中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将人才培养与具体的模具工作岗位相对接。通过“岗课赛证融通”新模式的改革探索,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建立学生、实习生、准员工、员工、熟练工到高素质人才链。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优秀学生。
2.有利于强化和拓展中职模具专业的教学资源
对于模具专业来说,其主要的教学资源包括应用教材资源、实训教学资源、设备资源、场地资源等,而推进“岗课赛证融通”新模式改革,能够更好地拓展专业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实践,有利于突破传统教材束缚,以当前模具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为出发点更新课程内容,如校外实训中心岗位实践等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时代性与应用性。
3.有利于促进中职模具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模具行业不断变化发展,相应的社会对于中职院校所培养的模具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岗课赛证融通”,能够更好地促进中职模具专业教学的完善。并且,随着教学的完善与拓展,能够为模具专业的教学工作者提供更新颖、更具时代性的研究思路,为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向,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岗课”融通
所谓“岗课”融通是指工作岗位与教学课程相对接,实现教学与生产的融合,这也是学校设置课程规范时的基本标准。从目前中职院校模具专业的实施现状来看,在“岗课”融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借助教学过程中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以及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基本了解和掌握模具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能够具备模具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在“岗课”融通模式上,突出代表的是MES课程模式,通过对具体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进行分析,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细化,梳理出知识技能。以此为基础,形成相应的学习模块。
2.“课赛”融通
“课赛”融通强调将专业教学中的技能竞赛项目和产业岗位需求与技术相对接,课赛融通更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课赛融通强调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将课程体系与竞赛体系相融合,将竞赛指标、评价规范与课程和教学实践相融合。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推进技能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认同感。例如,将大赛训练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将大赛训练方法与实验教学方法相结合,参考大赛评价方法应用于日常的教学考核中,实现了单项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训练的有效结合。在这种模式下能够更好地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代考,既拓展了课程内容的创新能力,彰显了职教人的职业自信,也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性竞争型的技能学习环境。
3.“课证”融通
“课证”融通强调以职业技能证书、资格证书获等级证书与专业教学标准两者的过程要求,挖掘两者的结合点,使证书考核内容与专业教学课程内容相衔接,达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双证融合。模具专业考核评价与课程体系有效融通,需要体现出层次性和渐进性。在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模式时,要使其相对独立,保持模块化的特点。现阶段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有效模式。在促进课证融通、推动标准落地、引领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例如佛山市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以模具制造技术省双精准专业为样板,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
1.“岗课赛证”的融合难度大
推进中职模具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本身难度较大,由于“岗课赛证”彼此的生成逻辑不同,从岗位的生成逻辑来看,更多的是结合岗位用人数量和行业变化,技术变革等因素,对岗位需求而言,经验素质和能力是其核心。而对于课程来说,课程的生成逻辑既包括对具体育人目标、教学活动的统一规划,也包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具体组织实施。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主要突出职业竞技,更突出了高端技能与产业需求。而作为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反映了职业技能水平,是对个人职业活动和职业生涯发展中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的有效反映。从“岗课赛证”四者的面向对象和实施主体来看,都存在区别,这也使得在融合过程中四者的融合难度较大。
2.职业证书体系的调整变动较大
从目前职业资格体系的调整现状来看,国家关于职业资格证书逐渐推进了规范化管理,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逐渐取消,而由社会化职业技能认定取代。同时,随着教育部“1+X”证书制度的试点完成,许多证书呈现出新老交替的发展局面。此时,学校对证书体系标准的选择被动。
3.教学过程中的相关要素多样
对于中职模具专业来说,开展“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涉及的教学要素较为多样。首先,在教学目标上要彰显层次化,尤其对于“岗课赛证融通”教学体系来说,需要增强体系的适应性,以更加灵活高效的教学组织方案,推进层次化教学,使教学实施方案更能达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其次,在教学场景上要更加多样化,对于中职模具专业来说,以培育具有扎实职业知识,熟练职业技能和良好职业规范的高技能模具制造人才为培养目的,其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体系,而课程体系又决定了教学实施,在“岗课赛证融通”的教育背景下,需要融合真实、具体的生产过程,与岗位要求有效对接,学校需要为学生创设教学场景和教学情境。同时,也对师资力量,设备配置,场地资源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教学评价也要彰显多元化,尤其在“岗课赛证融通”的培养体制之下,涉及多元主体,在评价主体上要更加丰富,而且由于缺乏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加之学校层面的学校评价机制尚待优化,这会造成后期融通中,不同侧重点之间的冲突,影响了培育实效。
1.理清逻辑,明晰融合机理
对于中职模具专业来说,开展“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以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成长为依据,理清“岗课赛证”的融通逻辑,要有效衔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大赛项目设置,证书标准规范,以及教学课程载体,使其形成连接互动的知识与技能网络。要将职业能力成长作为设置组主线,实现横纵连接,从而更好地弥补传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能力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2.重构课程体系,开展分段、分层教学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岗是基础和前提,也是根本导向;赛是标杆,能够对人才培养起到引领和示范效果;而课作为重要的载体和媒介,也是“岗课赛证融通”过程中的可视化结果呈现;证则强调对学生培养中能力检验和资格认定的双重作用。职业院校需要将职业活动和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培养为出发点,找准岗位和能力间的逻辑关系,以多层次、多场景的教学模式,对“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赋能,凸显过程化的考核评价,强调评价的差异性、层次性。
3.基于岗位技能标准,开展高技能人才定向培养
对于模具专业来说,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紧贴产业的最新技术标准和行业岗位需求,将其设定为人才培养指南。尤其要加强与本专业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基于具体企业的岗位技能标准和岗位要求,设置相应的职业岗位群,以具体岗位为逻辑主线,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分析。推进产业竞赛教育的有机融合,需要院校积极借鉴技能大赛的项目和理念,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做一体化。在“1+X”证书制度的引导和支持下,职业院校模具专业要积极对接行业企业证书,并将其作为教学标准体系的有机补充,从而更好地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渠道。
综上所述,中职模具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能够更好地培育技能过硬、层次合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利于促进技能劳动者队伍呈现出阶梯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