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溪,赵红丽,张晓丹,金忠志刚,李 潞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辽宁沈阳 110002
冠状动脉慢血流主要指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检查时,管腔无明显的狭窄现象,但造影剂的通过速度较为缓慢,且血管远端的灌注会有延迟现象。相关数据显示,在疑似冠心病的患者中,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生率为1%~7%[1],有80%~90%的患者会出现反复的心绞痛症状,且呈急性期加重表现,被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2]。该病的发生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还容易增加诸多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因此明确其发病机制在改善预后中十分关键。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的成员之一,目前的临床研究已证实,其可介导机体炎性反应,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3-4]。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是从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分离出的一种物质,相关研究显示,其表达的激活可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程度[5]。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CD40L、endoca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心内科接诊的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冠状动脉检查的冠状动脉血管正常、血流速度正常者70例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6]中的标准,患者有反复的胸痛等症状,口服硝酸甘油类药物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存在远端造影剂充盈速度延迟表现,任一冠状动脉主支血管矫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帧数(TFC)>27帧。排除标准:(1)冠状动脉痉挛、扩张、夹层等;(2)伴有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器质性心脏疾病;(3)伴有心脏节律性异常;(4)既往接受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5)伴有全身性急、慢性感染或炎症性疾病;(6)伴有其他重要组织器官障碍;(7)伴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8)认知功能异常,无法配合研究。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方法 收集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吸烟,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一般资料,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itachi测定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采用Judkins法,由股动脉或者桡动脉实施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主要观察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TFC。由于前降支动脉较长,其结果需除以1.7得到矫正后的最终结果;将前降支(矫正后)、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三者TFC相加,再取平均值,则为平均TFC。检查结果均由2名经验丰富的血管介入医师进行判读。采集两组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3 mL,置于普通离心管中,选择3 0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10 min,分离血清后置于Eppendorf管中,并储存于-80 ℃的低温冷冻箱中备检。血清sCD40L、endocan水平的检测均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验(ELISA)试剂盒,由武汉Cusabio Bioscience公司提供。所有操作流程及步骤均严格参照说明书内容进行。
2.1两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比较
2.2两组冠状动脉平均TFC比较 观察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TFC及平均TF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冠状动脉TFC比较帧)
2.3两组血清sCD40L、endocan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sCD40L、endoca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sCD40L、endocan水平比较
2.4血清sCD40L、endocan水平和TFC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CD40L、endocan水平与平均TFC均呈正相关(r=0.860、0.734,均P<0.05)。
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一般预后较好,但长期发作的心绞痛症状也会给生活质量带来较多不良影响,且也会增加一些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患者预后。
既往研究认为,冠状动脉疾病与性别、肥胖、吸烟、脂质代谢紊乱等相关[7],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BMI、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血糖、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王磊等[8]报道相似。主要原因可能是本研究纳入的对照组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血管正常、血流速度正常的人群,此类人群也有一定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情况,容易影响血糖、血脂等水平;从另一方面提示传统的危险因素可能并不是导致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炎性反应、冠状动脉内皮功能不全等在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作用也备受重视[9-10]。sCD40L是机体炎性反应过程中的一类信号传导因子,其可促进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生成增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进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1]。endocan属于一种可溶性的硫酸软骨素糖蛋白,其通过和下游的活性分子相互结合,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黏附、迁移等过程[12-13]。有研究指出,endocan水平升高可活化各种黏附分子,加重血管炎症,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CD40L、endocan水平明显更高,且与平均TFC均呈正相关,分析原因如下:(1)sCD40L可和其受体相互结合,促使机体生成大量的ICAM-1、E-选择素等成分,使单核细胞发生转移、黏附,诱发慢性炎性反应,导致粥样斑块形成,最终使冠状动脉呈现慢血流表现。TASCANOV等[15]研究发现,sCD40L可在血小板活化后释放至血浆中,加速炎症进展过程,并可导致血小板进一步活化,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的重要预测因子。(2)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中常有内皮功能不全的现象,可导致endocan水平升高,刺激ICAM-1等黏附分子的释放,致使其聚集于内皮细胞表面,加重内皮功能障碍,导致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由此可见,血清sCD40L、endocan在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机制较为相似,均是通过促进黏附因子表达、加重血管炎症等途径,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流速度,从而导致疾病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临床上需重视抗感染、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等治疗方案,并通过动态观察血清sCD40L、endocan水平的变化指导用药。但本研究也有不足,如所纳入样本量过少,未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等,有待开展更高质量的研究。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CD40L、endocan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密切相关,二者可能通过促进黏附因子表达、加重血管炎症等途径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