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桂林
(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4)
艺术体操是一项结合了类芭蕾运动和体操的复杂的艺术和美学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而随着比赛规则的不断完善,对比赛动作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运动员要在比赛中完成各种抛接、跳跃、波浪、步法、旋转等高难度动作,而必须建立良好的功能动作基础才能完成这些动作。功能性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简称FMS)因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被广泛用于专业队及大学运动队预防肌肉骨骼损伤,是一种测量人体基本功能动作质量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用来评估人体运动范围,稳定性和平衡。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江苏艺术体操队运动员进行FMS功能筛查并进行针对性纠正干预,以改善该项目运动员动作质量,降低损伤风险,为专项训练和比赛打下良好的体能基础。
该研究以8名江苏省艺术体操集体项目队员为实验对象。运动员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运动员基本情况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与功能动作筛查(FMS)、纠正性训练、艺术体操体体能及功能解剖相关的资料与文献,梳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与与解决思路方法,明确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实验法。
在江苏艺术体操队集体项目队员备战第14届全运会期间,于南京体育学院体能与康复实验室对8名运动员进行功能动作筛查(FMS),所有运动员在测试前不做任何准备活动,并在同一天内完成测试,根据完成程度评价得分,对其所得分数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运动员功能动作质量的薄弱环节,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方法,达到提升动作质量,提高运动表现的目的。
FMS测试评分共分为 0-3分四个等级,根据动作完成情况给予1-3分,其中3分为最高分,运动员能高质量地完成动作且无代偿动作时给3分,运动员能够完成整个动作,但完成度不高,出现代偿动作时给2分,运动员无法完成整个动作时给1分,测试中任何部位出现疼痛给0分,如果存在左右两侧的测试,则最终评分记录为得分最低的一侧;如果排除性筛查测试为0分,则最终动作得分为0。具体评分及操作方法见文献。对江苏省艺术体操集体项目8名运动员进行FMS功能动作筛查测试,根据功能动作得分标准,对7个筛查动作进行评分,结果见表2。
表2 江苏艺术体操集体项目8名运动员各项筛查详细分值
江苏艺术体操运动员FMS测试数据平均分为:深蹲1.75分,跨栏步2.375分,直线弓步蹲2.25分,肩部灵活性1.85分,主动抬腿3分,躯干稳定俯卧撑1.125分,旋转稳定性1.75分。根据FMS的要求,当总分小于或者等于13分时,建议进行物理治疗或者医学检查。表2显示,江苏艺术体操队员FMS测试中有3名队员低于14分,值得注意的是,造成测试分数低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较低的动作分值造成的,而是多项动作排除测试中出现疼痛(筛查结果成阳性),共有8人次出现疼痛。8例0分中,肩部灵活性3例,躯干稳定4例,旋转稳定性1例 (此例表现为臀后坐排除测试时疼痛)。在肩部灵活性测试中,队员得分为0分均是由肩部撞击排除测试中出现疼痛导致的,其中1例双侧肩部撞击阳性,2例右侧阳性。躯干稳定性测试中,队员得0分均是由于在伏地挺身排除测试中出现疼痛而导致的。
由图1可知,江苏艺术体操队员功能动作质量存在缺陷,旋转稳定性、肩部灵活性、躯干稳定俯卧撑与深蹲得分相对低一些,说明其关节活动范围及核心稳定性出现了问题。主动抬腿测试全部满分说明队员下肢后侧腘绳肌与小腿肌群具有较好柔韧性,下肢后侧链主动伸展性强,符合其专项特征。
图1 江苏艺术体操队FMS分析
(1)深蹲。
深蹲测试中,黄XX、卞XX得分为1分,其余6名队员得分2分,得分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踝关节背屈受限,胸椎伸展能力不足。所有队员均只能在足跟后垫板才能完成下蹲动作,且得分为1分的队员在蹲到最低点时,横杆投影在双脚前方,表明其胸椎伸展度受到限制。艺术体操运动员需要经常在专项训练中保持脚跟抬起,长期训练使运动员踝关节前部肌群、韧带持续性松弛,而跟腱和小腿肌群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这种长期的前后不对称的训练易造成运动员踝关节变形和灵活性降低,运动损伤风险也大大增加。
(2)跨栏步。
跨栏步筛查中,大部分运动员都具有较好的动作模式,但个别仍存在一些问题:①腰椎移动、身体倾斜的现象;②同时伴有踝关节轻度外翻、胫骨外旋;③其中两名运动员出现双侧失衡、单侧测试时(右侧)前倾过多的现象(单侧髋关节灵活性不足,单侧臀肌力量不足)。说明该队运动员踝关节稳定性、腰椎稳定性、髋关节灵活性与动态稳定性需通过后天的训练进行弥补。
(3)直线弓步蹲。
直线弓步蹲测试中黄XX和张XX得满分,其他运动员在测试中均出现了身体晃动较大,前倾过多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在右侧测试中更为明显,反映了髋关节双侧肌力的不平衡及髋膝踝稳定性不够。同时由于长期的专项训练导致踝背屈受限,骨盆、和核心区稳定性不足导致了身体的明显晃动和身体前倾。
(4)肩部灵活性。
在肩关节灵活性测试中运动员表现出了符合专项的优异的灵活性,但肩部撞击测试中出现3例阳性,导致肩部灵活性测试结果整体水平不高。这是由于长时间训练多次重复动作下的劳损,由于项目特点需要,教练员通常十分注重对于艺术体操运动员肩部灵活性的训练,经常忽视力量训练,长期缺乏对于肩袖肌群的力量训练易导致肩关节不稳定、极易引起肩关节损伤,影响运动成绩。
(5)主动抬腿。
主动抬腿测试中,所有队员得分均为满分,这与艺术体操的专项特征有关,由于运动员选材、长期的柔韧性训练和专项的动作要求决定了她们此项筛查的得分,测试结果表明了运动员腘绳肌、比目鱼肌柔韧性好,下肢后侧链主动伸展性强,符合专项特征。
(6)躯干稳定。
在躯干稳定俯卧撑测试中,8名运动员仅杨XX1人得满分,3人为2分,4人得0分。其中3人得2分主要是因为在俯卧撑起过程中躯干不能保持稳定使上肢力量传递到下肢中,不能稳定地一体性撑起,有轻微塌腰得现象。得0分4人中一名是由于撑起过程中出现了疼痛,另外3人在伏地起身测试排除性筛查中出现疼痛。测试表明江苏艺术体操队员躯干部位存在问题较为突出,力量不足,稳定性差,躯干无法稳定地将力量在上下肢传递无疑会增大受伤的风险,需要大量的躯干稳定及矢状面力量传导性训练。
(7)旋转稳定。
在旋转稳定性测试中,7名队员得分均为2分,卞XX在臀后坐排除测试中出现疼痛成阳性。运动员只能做对侧而无法完成同侧的动作说明运动员躯干在进行非对称动作时协调性与稳定性相对欠缺,而艺术体操的专项动作(如转体、翻滚等)需要较高的旋转稳定性,因此应加强有关该动作模式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转体效率,也可预防伤病。
(1)原则。
根据FMS矫正训练原则应先处理0分及灵活性问题,其次是不对称及基本动作模式问题(旋转稳定、俯卧撑),最后是功能重塑。针对疼痛部位先进行物理治疗,运动员在无痛状态下进行矫正训练。
(2)矫正性练习内容。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专业教练都会对运动员疲劳的进行监测,但仅有51%的教练表示实施了个性化的恢复方案。即使对于运动员的训练处方符合科学训练原则,但仍建议采取康复方案以减少受伤和过度训练的风险。长期的系统训练与运动会造成肌纤维超微结构损伤,这虽被归类为肌肉轻度损伤但仍可能会对运动表现产生影响。因此须依据筛查结果对其进行恢复与预防训练或营养干预:每周二、四、六对队员进行30-60min主被动拉伸及用网球、花生球、筋膜枪及物理手法对软组织进行按压滚动放松,重点按压肩带区域;使用泡沫放松轴、手法等对背部、下肢肌群与筋膜进行放松。
①深蹲的矫正练习:半跪式背屈—改善踝关节灵活性,重复8-12次;
②跨栏步的矫正练习:弹力带抗阻背屈—加强臀部、核心侧向肌群,重复8-12次;
③直线弓步蹲的矫正训练:半跪式转体—改善踝关节灵活性、核心力量,重复8-12次;
④肩部灵活性的矫正训练:T字脊柱旋转与伸展—改善肩关节、胸椎灵活性,重复8-12次;
⑤主动直腿上抬的矫正训练:燕式平衡—拉伸大腿后侧肌群,重复8-12次;
⑥躯干稳定俯卧撑的矫正训练:弹力带助力俯卧撑—上肢肌力练习,重复8-12次;
⑦旋转稳定的矫正训练:进阶侧桥—协调性训练、核心肌群训练,重复8-12次。
本研究仅罗列部分矫正训练手段,实践应用中可根据需要灵活应用其他手段,但须按照循序渐进训练原则及个性化原则。
江苏艺术体操队运动员功能筛查结果不容乐观,筛查测验中为阳性者较多。疼痛集中在肩袖和腰椎处,背屈能力及核心稳定性不足易引起伤病,影响训练和比赛。艺术体操的纠正性训练应多注重肩袖肌群与核心稳定肌群的训练,增强及髋、膝、踝及核心稳定性。
(1)高度重视筛查中出现的疼痛,对筛查中运动员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干预。加强功能性力量的训练并让运动员养成训练后放松的好习惯;
(2)FMS测试作为一种简易的筛查工具可以有效地评估艺术体操运动员功能动作质量。建议江苏省艺术体操队建立长期的功能性动作筛查监控体系,将功能性性矫正训练融入专项技术训练和其他体能训练,以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并改善整体运动员的健康状况;
(3)细节决定成败,教练员必须根据运动员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把营养与恢复纳入训练全过程,而不仅仅是训练后和伤病出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