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宏
“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努力,更新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一些学校在充分利用时间、严把课程质量关、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发挥好主阵地作用方面持续发力,让学生学有所获、全面发展。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有益探索。
为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四川省教育厅出台了多个相关文件,明确了课后服务即课后育人。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小学校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采取“课程+课服”策略,有效开展课后服务。
对课后服务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家长和教师各有看法。家长十分满意孩子由教师监管,收费比培训机构便宜,只是担心是否会增加学习负担。而教师面对课后服务的新要求,在实施上存在困惑,例如,音体美教师认为自己无须承担这项工作。为开展好课后服务,学校从以下方面着手。
做好课后服务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教师和家长未能领悟课后服务工作的宗旨、目标和内容。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课后服务工作的相关文件,领会精神、明确职责,另一方面在公众号、家长群等推送相关文件,让家长了解课后服务,消除心中疑虑,为后期工作展开打好思想基础。
做好课后服务调研和计划。学校拟定课后服务工作围绕“课程+课服”的整体基调实施,优化“和美课程”体系,并开展调研工作。第一,调研课程资源。在师资资源方面,就教师开设的课程是否跟学科相关,是否愿意承担课后服务工作,教师的顾虑、困难、要求等展开调研,梳理可以开设的课程及数量。在设施资源方面,对课程实施需要的功能室、器材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调研学生需求。对各年级学生及家长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意愿,以及对学科作业辅导、学习技能、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需求程度。
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筹备和实施。首先,成立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组织机构。各学科教师、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商讨课后服务的实施方案,及时调整、完善实施策略。
其次,开设“学校课程+年级课程”的课后服务课程。一是设置“和美课程”。开设艺术类、体育类、科创类课程,按年级分为基础班、提升班、进阶班,固定上课时间与地点,实行项目式走班。各年级根据开班人数自主选择后推荐上报,学校根据师资及功能室进行协调。二是设置年级特色课程。各年级开设不同项目,由年级组根据组内教师专长、学生学习意向统一商定,报学校审核后方可实施。三是整合校内外资源。学校引进校外课程教师,弥补本校教师的不足,开展好课后服务工作。
最后,做好课后服务规划、监督与评价考核。其一,实施前的课时规划。学校根据课后服务周课时,结合学科类别,做到学科课时数的均衡,请各学科教师代表参加商议,做到公开透明、正确引导。其二,实施中的监管。课程教师事先填写课程实施纲要,列出学期课程计划、上课内容、课程资源、考核评价手段、展示形式等。課程实施中有专人监督考勤,值周领导随时检查课程实施情况。其三,实施后的评价考核。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形式可以多样,通过评比、展示、分享、竞赛等展示成果。学校对课程进行考核评价,每学期末采用过程性评价、监测结果类评价、展示类评价等形式,评价课后服务课程。家长、学生对课后服务进行考核评价,从教师的课程实施、课后服务项目开展等方面,搜集学生和家长意见,优化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课后服务重规划、讲质量,课程建设求实效、有特色,学校的课后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的有效补充,使学生实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责任编辑:张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