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缓坡度,让衔接水到渠成

2022-02-19 20:53王妍妍王海波
教育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幼小习惯幼儿园

王妍妍 王海波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随着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开展,家、园、校三方为助力幼儿顺利过渡到学校生活,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01

好故事伴成长

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什么行为,就会收获什么习惯。“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而言,习惯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作为教师,我们希望用简单、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使他们自觉形成规则意识。故事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渗透在一日生活中。撰写习惯养成故事的想法,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平时教师会将发生在幼儿身上的事情创编成故事来规范和引领幼儿的行为,让幼儿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于是我们从幼儿的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把幼儿喜欢的小动物拟人化,使皮皮鼠、长鼻象、长颈鹿等形象深入幼儿心田。故事内容渗透到入园、盥洗、午睡等环节,让教育真正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祥云宝贝”是幼儿园的吉祥物,也是幼儿很喜欢的卡通人物。我们以“祥云宝贝习惯养成小课堂”的形式,进行每周一次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当幼儿行为不规范的时候,会收到“祥云宝贝”的提醒。此外我们还有情景模拟、团讨、个别活动等。比如,在活动前进行儿歌诵读,让幼儿按照儿歌内容盥洗、如厕、午睡等,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打好基础。再比如,开展“餐前5分钟小故事”活动,幼儿浸润在故事角色中,把进餐当作故事的延伸,在游戏中体验、在情境中学习。

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幼儿从感受发展到体验,从体验发展到实践,逐步将外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求。(梁彤)

02

好习惯助力幼小衔接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好习惯对于幼儿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事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习惯养成是减缓衔接坡度的一项重要工作。3-6岁被称为幼儿行为发展的“潮湿的水泥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我们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小学教师进行深入调研,充分挖掘幼儿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和习惯养成内容,从幼儿、教师、家长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对象的习惯养成指导手册。

作为习惯养成的主体,我们将幼儿喜闻乐见的故事及儿歌梳理成《习惯养成儿歌故事集》。从幼儿入园开始便以朗朗上口的儿歌伴随一日生活常规,让发生在幼儿生活中的事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儿歌和故事规范幼儿的一日行为,让幼儿逐步将外在要求内化为影响一生的好习惯。

作为幼儿习惯养成的引导者,我们为教师整理了《习惯养成流程图》及《习惯养成教师指导话术》,让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习惯养成内容对幼儿进行标准化输出和指导。

作为与幼儿园有共同目标的协作者,家长是习惯养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根据实践整理出《习惯养成家长指导话术》,结合《习惯养成流程图》让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对幼儿进行习惯养成的支持和引导。

通过多种方式渗透,三年的习惯养成教育调动了幼儿、教师、家长的参与积极性,最终实现幼儿、教师、家长三位一体,共同为幼小衔接中的关键一环——“习惯养成”助力。(荣文静)

03

我心中的小学变了

如果问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你心中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你有可能得到这样的回答:“小学老师很凶。”“小学老师什么都不让玩。”……小学老师和小学生活在幼儿的心中是一个严肃的存在,这是因为幼儿和家长对小学生活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缺乏基本了解。带着这个问题,以“我心中的小学”为出发点,我们开启了探索之旅。

幼儿是幼小衔接的最终作用点,其感受是幼小衔接效果的重要指标。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小学的多方互动,以体验的方式搭建最近发展区的阶梯。通过走进小学,幼儿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转变对小学的刻板印象,以平和的心态感受小学生活。经过两个月的小学、幼儿园互通体验式学习,幼儿们因为亲眼看见所以相信,因为亲身体验所以自信,最终绘制出了《我心中的小学变了》绘画作品。

家长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发力点,家长的状态是影响幼小衔接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让家长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幼儿园组织幼小衔接讲座,传递幼小衔接需要注重能力、心理等方面的衔接而非知识技能的理念。通过线上专注力训练,让家长通过陪伴循序渐进地与幼儿进入亲子共学的状态。通过一对一的线下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的优势和不足,有的放矢地与幼儿一起在幼小衔接冲刺阶段平稳过渡。通过线下沙龙活动,针对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表现,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小学教师根据幼儿情况给出具体的改进方法,家长给予配合,共同助力幼小衔接。

通过层层深入的体验活动,家长们掌握了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观,在他们眼中,小学变得清晰而美好。在幼儿们进入小学前的反馈调研中,家长对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幼儿也了解了小学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于永琳)

04

语言能力提升有“道”

大班幼儿处于口语学习和口语表达的高速发展时期,利用这一关键时期丰富幼儿词汇、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对大班幼儿思维发展和顺利进入小学有着积极影响。

“我想说,我会说”的区域之“道”。区域活动以自由、自主、自选的形式,丰富有趣的可操作材料深得幼儿喜欢。但是语言区却“热”不起来,单一的图书、漫无目的的阅读已经满足不了幼儿语言发展的需求。经过研讨,我们将阅读区目标锁定在“听、说、读、写、编、演”方面,为幼儿提供富有童趣、可操作强的材料。例如,“故事盒子”通过播放故事图片进行故事讲述;“小秀场”教师提供各种精美道具,幼儿可以自由创编故事。如今,语言区成为大班幼儿“想说”“会说”的训练场,幼儿积累了丰富的创编和表达经验,为入学后的写作和阅读奠定了坚实基礎。

“我能说,我爱说”的播报之“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可以“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增强对国家、对家乡的热爱。我们在班级进行早间新闻播报,为幼儿提供了解新闻的平台,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给教师带来更多的教育契机。早间播报后,幼儿会进行天气预报,统计出勤情况,不仅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还萌发了集体意识。我们还开办“祥云小主播”栏目,鼓励幼儿根据主题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播报。父母作为支持者,可以协助幼儿整理资料,陪伴幼儿练习,使幼儿获得知识和能力。每天午睡前,整个幼儿园会传出幼儿稚嫩的播报声。栏目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还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欲望。

“我展示,我快乐”的展示之“道”。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园需要共同努力为幼儿打造展示和表达的舞台。例如,“故事大王争霸赛”成为幼儿盛装出席、倾力演出的舞台。在教师们的精心设计和准备下、在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下,大班幼儿尽情展现,演绎了一场童趣十足的“童话之旅”。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需要家园共同努力,尊重幼儿表达的权利,需要为幼儿营造宽松、充满童趣的环境,创造适宜机会,让幼儿自由表达和交流。(肖明璐)

05

专注力训练有“方”

专注力指专心注意,集中全部精力去完成一件事,是幼儿学习品质中的关键一项,也是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2021年初,据一份幼小衔接调查问卷显示,小学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专注力。改善和提高幼儿的专注力成为亟须解决的幼小衔接问题之一。

端正观念,做到不打扰。专注力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家庭教育是重要因素。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专心做事时,成人一次次打断,导致孩子无法专心。学期初,幼小衔接家长会中,我们以小游戏“逢七拍手”导入,引导家長从理论上认识专注力,了解提高幼儿专注力的根源在于保护、不打扰。我们建议家长在生活中给幼儿提供一个“看似无扰”、实则“默默关注”的环境。当幼儿遇到困难,成人应以陪伴者和支持者的身份,给予提示或与幼儿一起分析问题,激发幼儿主动探究。

实施策略,家园双渗透。幼儿园生活中,教师将专注力培养物化为材料,通过不同游戏材料潜移默化地进行专注力训练。益智区的“凑五游戏”、科学区的“科学小实验”等,对幼儿视觉、听觉进行全面训练。特别是舒尔特方格游戏,以刺激好玩的特点引发幼儿“竞相争夺”,即教师提供不同难度的数字卡片,幼儿以比赛的形式通过计时器记录完成时间决定输赢;生活中的碎片时间也是提升专注力的契机,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拍手、水果切切切等小游戏,让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提升专注力。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幼儿专注力的形成和发展。协助家长掌握科学的专注力训练技巧,有着积极意义。我园教师通过学习相关书籍,掌握专注力训练要点,开发新颖好玩的专注力训练小游戏,为家长高质量陪伴提供素材,为提升幼儿专注力助力。专注力是一项技能,需要家园双方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让专注力训练润物无声地进入幼儿生活,为即将开启的学校生活奠定坚实基础。(田霞)

06

健全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

幼儿升入小学后的适应情况如何、怎样判断幼小衔接活动的有效性,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客观真实的反馈将会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持续优化起到积极作用。

我园幼小衔接跟进评价体系从幼儿、家长、园校教师三方面入手,通过不同途径对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效果进行跟进和汇总,为后续幼小衔接工作进一步完善做好充足准备。

幼儿方面,“绘画”“童语”呈现真实想法。一是大班幼儿毕业前评价。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以来,幼儿的心理发生很大变化。我们通过主题绘画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开展幼小衔接活动以来的变化,作品中可以看到幼儿的焦虑、害怕、担心逐渐转变为对小学充满向往和期待,证明了幼小衔接工作行之有效。二是大班幼儿毕业后评价。幼儿升入小学后,我们走进小学,和他们聊聊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他们仰着灿烂的笑脸,眉飞色舞地讲述小学生活,让我们看到幼小衔接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家长方面,“培训式”沟通和“问卷”反馈真实感受。为了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观念、掌握有效的策略,我们开展了幼小衔接家长会、家长沙龙等培训活动,让家长以轻松平和的心态面对幼儿入学。培训结束后,很多家长表示将全力支持幼儿园的工作。幼儿入校后,我园通过“线上沟通”和“调查问卷”,了解到大部分幼儿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家长感到放心,对园校推出的各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园校方面,通过“问卷”和“座谈”进行反思,精进衔接。幼儿在园期间,教师通过观察,定期对大班幼儿进行学习与发展评价,了解幼儿发展动态,针对幼儿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作为幼儿入学后适应能力的参考标准。毕业生入校后,小学教师填写评价表,全面展现毕业生在校适应、学习兴趣、交往、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和幼儿园教师的评价表进行科学对照,为后续优化幼小衔接策略提供真实依据。

如果教育是闭合的圆,评价体系就是最后一环,建立评价体系才能让幼小衔接工作持续、良性开展,推动幼小衔接工作更上一个台阶。(阮高燕)

猜你喜欢
幼小习惯幼儿园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习惯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上课好习惯
苦恼的“幼小衔接”
好习惯
甜蜜欢颜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