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玲
幼儿阶段是树立孩子品德的最佳阶段,有学者调查发现,幼儿教育形成的品德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阶段中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认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也富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师必须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幼儿营造探索、开放的学习氛围,有效开展幼儿德育,并在幼儿园班本课程中进行幼儿的智力开发和个人情操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极其重要,只有从小树立正确的品德观,才能让孩子将来走上正确的道路。
幼儿园里的每个孩子都是天真烂漫、心地善良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更渴望教师的表扬,尤其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的榜样,让别人也从自己身上学习。面对儿童的这种心理,幼师可以树立榜样,着重表扬表现优秀的儿童,给表现优秀的儿童卡通贴纸或为他们颁发奖状,使他们成为其他儿童的榜样。儿童为了得到卡通贴纸和奖状,一般会向榜样学习,甚至有的儿童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也会主动做好事,并为此感到骄傲。起初,有些孩子可能会不适应,内心会产生一点儿排斥情绪,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需要给这些孩子以指导,让这些孩子接受德育,从而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当习惯养成后,班内便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每个孩子都能乐于助人,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品德高尚的好孩子。
幼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需要让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更需要引导幼儿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寻找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启发良好的科学思维意识。同时,幼儿也能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个人实际探究的能力,提高分析运用的学习意识,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探究的活动中。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学习潜力无限,但由于其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对外界的认知仍旧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道德素质观念也极易被外界影响。因此,幼师需要抓住幼儿认知发展的黄金期,及时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树立榜样,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熏陶幼儿的品德修养。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需要幼师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有效挖掘隐藏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针对幼儿的具体学习情况启发幼儿学科思维,在师德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观念。例如,每个班里都会有一两个比较热情的幼儿,这些幼儿会主动把自己的点心分给其他的小朋友吃,还有一些会给其他的小朋友打水喝,另外一些人会在别的幼儿哭闹后进行安慰。这些幼儿情商较高,会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班上每个幼儿都会喜欢他们。碰到这样的幼儿,教师一定要积极地表扬,发给他们一些贴纸或给他们一些奖励,褒扬他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使其成为全班的榜样。榜样树立好后,有些幼儿会模仿榜样,虽然一开始会做得不尽如人意,但教师一定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并给他们及时的表扬,以激励他们积极向上,当这些幼儿走上正轨后,就会慢慢地尝试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而且还能影响其他幼儿,最后让全班的幼儿都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受益终身。
众所周知,幼儿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做游戏,规规矩矩地上课对幼儿来说还为时过早,也不现实,虽然课堂是主要的受教场所,但游戏也是课堂的一部分,利用游戏寓教于乐是不错的切入点。幼儿在游戏中能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幼儿在这一阶段的成长优势,使幼儿在兴趣中发掘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可有效利用的工具,在幼儿成长和教育阶段有效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对于游戏的开发是多元且优质的,游戏的种类繁多且各有不同。因此,针对幼儿现阶段发育情况,根据德育需要可将游戏分为不同种类,再借助信息技术得以实现。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实现融合,在游戏的轻松氛围中,容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所以在幼儿教学中,将多媒体游戏的多样性与德育元素相融合是不错的教学方式。
现代科技发展势头迅猛,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新兴科技也是对幼儿认知观的培养。幼师可以尝试现代流行的沉浸式游戏体验,在闯关类游戏中渗透德育,让幼儿根据游戏指示去实施,然后再进行到下一关,激起幼儿的好胜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幼师以照顾好幼儿的人身安全并教授一些基本生活常识为主,忽略了幼儿学习方式的引导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不利于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大胆表达个人想法,发展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幼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与他人积极合作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游戏可以是礼貌用语的示范和模仿,还可以是良好习惯的规定,例如勤洗手、注意餐具和玩具的安全等,还可以让幼儿与好朋友和谐相处,培养团结友爱的互助精神。虽然在他们的认知里还不知道这些游戏的真正含义,但是根据游戏的规则就会照做,幼师在程序设置上还可以进行反复提示,让幼儿重复这些认知和动作,慢慢就能在无形之中形成习惯。在幼儿心里埋下德育的种子,为其成长过程中的进阶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新鲜的游戏形式也能让幼儿更加乐意并顺利地接受教育内容。
道德叙事最重要的特征是讲述者与倾听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互动。为了充分发挥道德叙事在幼儿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幼师在进行故事叙述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提高幼儿的道德意识。幼师与幼儿进行问题探讨与解决的过程,能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完善教学过程,帮助幼师设计更加有效的德育活动,促使幼儿进一步实现有效的课程学习。互动方式能增强幼儿对德育课程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幼儿之间的沟通以及共同发展,营造有效的互动教学氛围,注重道德故事叙述过程中的交流,有助于幼儿真正理解德育内容,促进幼儿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以下面一则古代道德故事为例:许衡是元代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他的道德品质曾为许多人所赞美。有一次他走在路上,这一天太阳非常大,他走了很久,觉得非常劳累和口渴,遇到路边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了果实,过路的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摘梨吃,只有许衡默默地站在一旁。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只说这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能拿。在进行这则小故事的叙述时,幼师可以对幼儿进行提问,你们认为许衡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在大家争着摘梨吃的时候,许衡站着不动呢?通过这则故事,你认为什么品质对我们来说最重要?幼师除了要关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提问,还要完善提问的过程。只有幼儿经历提问、回答、评价的完整过程,才能积极启发幼儿的思维,并且完善个人的答案,在完整的思考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这样的交流互动,能够促进幼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一则故事里面所反映出的良好道德品质是要抵制外界诱惑,即对于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自己再喜欢,也一定要抵住诱惑,不能据为己有。师生在完整的教学过程中有了良好的互动,才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幼儿通过故事内容意义的深究,加上幼师的引导,能够了解本则小故事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这样的课堂互动方式,不仅能提升幼儿对于德育学习的兴趣,还能加强幼儿进一步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因此,幼师在道德叙事的过程中,要加强有效的课堂交流互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常常有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与在家时的表现大不相同,这也就说明在家园合作培养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问题上,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出现了纰漏。家庭环境是相对自由松散的,对于大班幼儿而言,这样的环境不经意间就会把在幼儿园培养的好习惯都忘记了。此外,家长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孩子一撒娇就将之前建立的规则全部打破,概不作数;有的家长虽严厉,但又缺乏耐心,看到孩子动作慢就不耐烦,将进行的活动叫停。为了使家庭教育能够与幼儿园的习惯培养方式同步,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益于大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且和谐的家庭氛围。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教育的必备条件,家长与大班幼儿的和睦相处可以增强大班幼儿的幸福感。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也可以帮助大班幼儿培养讲卫生、爱干净的意识,继而影响大班幼儿的行为举止。家长须耐心指导,学会等待与鼓励大班幼儿,让大班幼儿对自己所表现出的良好行为感到自豪,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巧妙利用小游戏启发大班幼儿的良好行为。由于家中的培养环境与幼儿园所营造的氛围大不一样,因此,家长要巧妙利用小游戏启发大班幼儿的良好行为,要想做好这一点,家长要充满童心,将自己想象成孩子。比如,在用餐时,家长可以与大班幼儿比比看谁的用餐姿势最正确;在洗手时,比比看谁的手洗得最干净;在遇到熟人时,谁会主动问好,礼貌告别;在玩游戏时,看看谁遵守游戏规则,就算输了也没关系,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能够深深地影响幼儿习惯的养成。其次,重视“重复”有助于大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幼儿时期,大班幼儿会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因此,家长对大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应当注重持续性,不可因为大班幼儿其中一次良好行为的表现就认定大班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不断引导与督促大班幼儿的良好行为。不断重复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是不断加深大班幼儿对良好行为表现的记忆。家长还要树立榜样意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其受益终身,既体现出自身的品质和素养,还能影响大班幼儿更长远的发展和进步。此外,幼儿园德育是集教育性和启发性为一体的教育,幼师不仅肩负着幼儿德育意识和德育品质的培养责任,还承担着联系家园的重要职责。因此,幼师在进行幼儿园德育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并创新德育的教学方式,重视家长在幼儿德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家园携手,共同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觉悟。
幼儿的德育非常重要,无论走到哪里,大家都喜欢品德高尚、乐于助人的孩子,而且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影响非常大,在幼儿园中,幼儿若是能够养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让幼儿走到哪里都受到别人的欢迎。为了更加高效地开展幼儿德育,幼师应反思幼儿园教学出现的问题,通过创新全面探究的教学策略,促使幼儿能够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参与探究活动,在学习实践中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