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睿睿
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美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学是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幼儿阶段是人性建构的启蒙期,美术教育能够启发和引领幼儿向上、向善,在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中,收获良好的品行和操守。大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德育渗透,让幼儿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锻造幼儿优秀的道德品行。教师要立足大班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从对美的理解、体验中,让幼儿树立美好的人生理想,增强幼儿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幼儿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认真、勤奋、勇敢、坚持、互助、团结等优秀品格。事实上,美育和德育是相互统一的,借美术活动有计划地融入德育,能够让幼儿辨析真善美与假恶丑,获得高尚的道德情操。
大班课堂上的美术教学要联系幼儿生活,立足幼儿的生活体验,探究美术与优秀道德品质的关系。大班幼儿心理发展逐渐成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更加深刻而真实,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启发幼儿对生活的正确认知。比如在美术手工制作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成美观的生活用品,美化我们的世界。大班幼儿自己动手、自己制作,相互交流和实践,在不断探索与发现中,制造出了更多实用、趣味、美好的用品。在美术手工活动中,幼儿树立了低碳、环保、节约意识,在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艺术的熏陶,又提升了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时期正是个人情感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的心灵,总是很纯真稚嫩,通过美术作品欣赏,增强幼儿对善良、正直、勇敢等优秀品质的追求。”教师要在大班美术课堂引入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赏析,带领幼儿观察、欣赏、探讨美术作品给人的感受。如画家卡萨特的《洗澡》,画面上描绘的是一位母亲低头抱着女儿在洗澡,作品营造的画面感很温馨,主题也很鲜明。教师可以围绕该作品,引导大班幼儿谈谈自己对母亲的情感,从中体会母爱的亲密、真切、自然。幼儿感受到这份亲情的伟大,自然会理解父母的辛苦与操劳,从而增强对父母的爱,学会并懂得孝顺父母的道理。可见,美术欣赏活动绝不能停留于色彩、构图等美术基础知识的讲解上,更要从美术作品中发现德育内涵,让大班幼儿获得美好的情感体认。
美术教育与德育的融合不能偏重于说教,而是要重视“身体力行”。大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已经萌发,对美的理解也逐渐深刻,教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要强调美与德的践行。良好的美德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对美的实践要做到知行合一。如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都需要践行。为了增强幼儿生活卫生意识,使幼儿养成睡前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教师开展“制作漱口杯”手工活动:先介绍“漱口杯”的特点、功能,让大班幼儿明白“漱口杯”的用途;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漱口杯”;通过美化漱口杯,让自己的“漱口杯”与众不同;最后,做成了“漱口杯”,就要让幼儿在平时记得使用“漱口杯”。如此,从说到做,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美无处不在,走在街道上,看到整齐的楼房、郁郁葱葱的树木,这些有规律的排序方式也是一种美的存在;一朵盛开在草丛中的花朵,有着如伞一样的盖和五颜六色的花瓣,一阵风吹来,轻轻摇曳的花姿,更是一种朴素的自然美;教室里,女孩身上漂亮的裙子、男孩清澈的大眼睛,这些无须雕饰的美,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以欣赏美、发现美为话题,指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欣赏身边的每一处美景。走进幼儿园,可以观察有哪些美的景色,有哪些不同的颜色,这些美的景致好在哪里?说一说自己对美的体认,有哪些好的情感?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来,增强幼儿对美的体认,让幼儿保持发现美的好习惯。对于身边的美,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要引导幼儿保护这些美的事物,不去破坏,不去损坏,让我们的世界更美丽,由此延伸爱护公物的公德意识。
2.从美术作品中寻找美
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中,欣赏课程占重要地位。教师要积极利用美术欣赏课,引导幼儿寻找美、表达美,感受美的意蕴,增强审美艺术情趣。每一件艺术作品,美在哪里?如何去体认这份美感?只有提高幼儿的审美技能,才能落实美育目标。教师要通过名人名画欣赏,让幼儿从这些作品中发现真善美。如梵高的《星月夜》,让幼儿观察画家的作品,思考星空的神秘,抬头仰望星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再如,欣赏《清明上河图》,让幼儿发现喧闹的街市,观察富有生活气息的人文景观,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大班幼儿对美的情感体验更加强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欣赏祖国的壮丽山河景观,激发幼儿“爱我中华”的家国情怀。教师要多选择表现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让他们从作品鉴赏中获得美好情感的滋养。如表现劳动者的绘画,让幼儿学会尊重劳动,尊重每一位劳动者;表现环卫工人的作品,让幼儿认识到乱扔垃圾是不对的,要养成卫生的好习惯;表现农民的作品,让幼儿懂得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丰富幼儿美好的情感体验,从艺术审美活动中,端正幼儿的审美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1.征集德育主题的绘画活动
以德育为主题,围绕大班幼儿的生活体验,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绘画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自己动手绘画的方式表达积极的情感、高尚的品行。如“我心中的祖国”主题绘画中,让幼儿结合自己的旅游体验,欣赏描绘祖国河山的作品,自己创作赞扬祖国壮丽山河的绘画作品。有的幼儿描绘自己的家乡,有的幼儿描绘万里长城,有的幼儿展现中国名胜古迹……绘画创作表达了他们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与歌颂之情,极富正能量。再如,以“亲情”为德育主题,开展绘画活动,有的幼儿画出了“生气的爸爸妈妈”作品,教师以此为突破口,带领幼儿一起观察该作品。请幼儿仔细观察,爸爸妈妈生气时是什么样子?不生气时是什么样子?在笔触和颜色上,不同颜色的运用,与人的情感有何关系?通过解读该作品,我们围绕“父母的爱”展开讨论,引导幼儿关注父母,理解父母的情感,培养幼儿尊老的品德。
2.从实践体验中感受良好品德
美术教育要与大班幼儿的生活对接起来。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幼儿从生活中积累经验,从实践中感悟美,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教师可组织“环保小卫士”主题创作活动,让幼儿化身“环保卫士”,打扫教室卫生,亲身捡垃圾、整理内务;教师可组织“环保海报”设计活动,让幼儿在“保护地球就是保卫我们的家”主题中,用画笔表达保护环境的决心。有的幼儿以“干旱”为主题,倡导节约用水;有的幼儿以“雾霾”为主题,倡导绿色出行;有的幼儿以“海洋垃圾”为主题,倡导少用塑料袋。各类美术主题活动与德育主题的衔接,让幼儿在体验美的同时,获得了美好的道德熏陶。又如结合节庆活动,开展传统民俗文化与礼仪教育。元宵节吃汤圆,以“团圆”为主题,开展绘画实践活动;中秋节,以“月饼”为主题,让幼儿感受中秋文化,懂得感念亲人;看国庆阅兵,感受解放军威武雄壮地走在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庄严场景,让幼儿体会祖国的强大,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春节,让幼儿学习向长辈拜年的祝福语。围绕传统节日,教师还可以拓展幼儿美术创作活动。如以折纸为方式,表达中秋节的敬老主题;以泥塑、手工制作为方式,展现国庆的热烈主题,让幼儿用自己的双手,绘就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美好祝愿。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又增长了幼儿的才识和道德素质。
1.有意识地宣传正能量
对美的解读,除了正确评价外,教师还要关注正能量、宣传正能量,结合幼儿园的生活点滴,让幼儿从中发现真情,感受互帮互助的友情。如某地发生了洪水,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调集各类抢险救灾物资帮助受灾人民。教师可以让幼儿从这件事中想一想,如果受灾的是我们,在得到救助后会怎么想?幼儿纷纷表示,要感谢帮助我们的人,当其他人遇到了困难,我们也应该尽力帮助他们。利用真实的事件、典型的情景,让幼儿发现“做好人好事是快乐的”。围绕“做做、玩玩”实践活动,让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感受团结、合作的价值;以小组的方式,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幼儿在组内进行分工,每个人各负其责,共同商讨遇到的问题。从小组活动中,让幼儿体会公平、互助、合作、勤奋、友爱等品质,懂得与同伴保持良好的关系,遇到难题要主动向同伴请教,共同讨论、合作解决。
2.突出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
在美育与德育的相互融合中,教师要重视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每个幼儿都有艺术家之梦,教师对于幼儿的作品,要客观、真诚,一视同仁。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是其真实想法的表达,即便不好看也是幼儿的“杰作”。教师在对幼儿的美术创作作品进行评价时要懂得倾听,要了解幼儿的创作想法,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创作经历,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不能用“好不好”“像不像”等语言评价幼儿的作品,要去主动挖掘和发现幼儿的创作亮点,给予鼓励和赞扬。大班幼儿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当获得他人的积极评价时,会更乐于参与美术活动。教师要恰如其分地评价幼儿及其作品,培养幼儿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在美术技能训练中,教师要发现幼儿的特长、优点,重视幼儿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的提升。如在绘画中,教师要引领幼儿一丝不苟,锻炼幼儿精益求精的执着品质;在集体创作中,要鼓励幼儿展开合作,懂得配合,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总之,在大班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拓宽德育途径,引导幼儿从美术作品欣赏中发现美,寓德于美;从手工实践创作中创造美,寓德于行。美育是基于审美体验的精神活动,也是道德意志养成的过程。美术教育活动中包含着对真理、对道德、对品行的评判,从不同美的形式中,能够促进幼儿获得人格、意志、情操的熏陶。因此,美育与德育并融,为大班幼儿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在美术教学中落实德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德育的渗透,要关注大班幼儿的心灵成长,从美的体验中,净化幼儿的心智,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幼儿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