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万顺
长期以来,中职音乐处于受忽视的地位,重专业技术学科教学,忽视音乐学科德育渗透的现象十分普遍,并且教学中不注重德育元素的挖掘与渗透,严重脱离了中职德育的目标要求。2018 年9 月,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为中职音乐教学指明了方向,中职音乐教师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善于将德育渗透于审美教育中,树立以美育德的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德育在中职教育系统中占有优先的教育地位,对中职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对学生终身及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现实生活及时代发展对学生的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海量信息充斥于网络,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但这些信息鱼龙混杂,既有正能量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信息,又存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的信息,而中职学生的分辨能力还有待提高,经不起不良信息的诱惑,不能自觉抵制其侵蚀。同时,社会上存在“金钱至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腐朽思想观念,这对学生的成长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目前的中职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生活安逸无忧,所有问题都由父母包办,他们缺乏感恩意识,把父母的关心与爱护视为理所应当,在家庭中产生了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同时,中职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缺乏抗击挫折的能力,不能勇于克服困难,缺乏学习信心。此外,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母忽视了为孩子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为孩子做榜样。社会现实呼唤学生的道德成长,只有学生具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提高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才能真正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十分丰富,有的音乐作品内容能够针对学生思想实际,以情感与审美体验的方式促进学生思想转变,作为具有德育渗透优势的音乐学科,理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引领的重任。
中职学校担负着促进学生技能发展的重任,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且未来学生的职业发展与社会定位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中职学校中实施德育,可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岗位,实现人生规划与理想,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生力军蓄积力量。实现德育目标,需要开辟丰富多元的渠道。中职德育渗透的路径是多样化的,如班主任的管理德育、学校建设的校园德育以及专职德育教师的教育,但这些教育活动都不如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机会多、时效长,所以,课堂是实施德育渗透的主渠道,每个教师都是实施德育的责任者。也就是说,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及教师实施德育的常规性活动,必须优化措施,抓好落实。我国教育自古就重视教书育人,把教师职业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所谓传道,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道德规范,分辨是非曲直,用相应的道德准则规范自身言行。我国现行的中职音乐教材,也体现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德育内容,借助音乐知识教学载体进行德育,德育就有了依托,避免了空洞说教,增强了德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教师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加深学生的道德情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促进学生辨别是非及道德实践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育是一种规范性教育,能够让学生明辨是非,以道德规范约束自身行为,成为符合社会及岗位要求的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音乐是能够给学生带来审美体验及鉴赏美与创造美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还要强调音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恶,并时刻以美的标准塑造自己的心灵。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是潜移默化的,这也是渗透德育的必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积极贯彻德育为先的理念,中职学校要转变传统观念下重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的片面教学模式,要特别重视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
中职学校要根据目前学生的思想状况与行为,强化学科德育渗透,尤其是具有德育渗透功能优势的音乐学科,理应根据学生的思想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音乐教育能使人产生美感,产生对美的向往,德育能使人品质高尚,二者对于心灵的塑造是统一的。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能够使音乐教学过程成为德育的过程,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美、创造美,同时学生道德意识提高了,对音乐中蕴含的美的元素也会有更深切的认知。音乐知识与德育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中职音乐以美育德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一是音乐教育能够实现德育的愉悦性。音乐教育可以形成美好、和谐的氛围,学生可以进入愉悦的学习境界,从而在音乐教学中融入道德元素的体验,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愉快的体验氛围。二是营造具体形象的德育情境。音乐是听觉艺术,在听觉体验中或唤醒过去的记忆或激发即时的深切体验,使学生对音乐及蕴含于其中的德育内容产生深刻的认知和深切的情感体验。音乐教育生动、鲜明、活泼的特点,能使教学情境更具形象性,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德育与音乐教育是水乳交融的,德育能够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价值观也正是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前提,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认识与理解音乐,形成审美能力与道德情感。三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以音乐为载体可以选择多种德育渗透形式,如可以以课堂教学为渠道,引领学生走近自然,具体地感受音乐的魅力,结合生活进行德育渗透。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为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注入活力与生机。
一首歌曲之所以能流传久远,一方面是因为其具有优美的旋律,能够表达真挚的情感;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具有道德情感,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培养人们高尚的人格。如歌曲《隐形的翅膀》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歌曲中所叙述的人物遭遇,使学生对人物的思想情感有所了解,深入对人性的剖析,体验人性的坚忍与不可摧残,使学生树立正确面对挫折的心态,遇到困难与人生的磨难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产生自卑与低落情绪,要学会在逆境中奋进,勇敢面对困难,在困难到来时,不忘初心。接下来,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相关影像,将具体情节展现在学生面前,以视频展示歌曲中人物的事迹,与音乐一起播放,让学生边听边看,理解人物不服命运安排、奋力抗争的精神,让学生理解高尚的人格是实现理想的重要原因,如果不具备伟大的人格与不怕困难的精神,就会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遇到挫折时情绪低落,甚至一蹶不振。为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立志成才、在奋斗的道路上勇于克服困难的优秀事例,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成功人士经过奋斗而获取成长的事迹,立志学习为实现自身人生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本节教学中实现了音乐与德育的有效融合,学生以音乐欣赏为载体,加深了情感体验,受到了良好的德育。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布置相关预习作业,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料深入而广泛地了解爱国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歌曲作者的经历和歌曲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聆听,使学生感受高昂的旋律,体验渗透于歌曲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产生共鸣的音乐作品,教学时,教师要进行解析,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音乐技法实现的,是怎样的旋律使歌曲具有如此饱满的情感,学生在了解当时创作背景的前提下,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演唱歌曲,抒发激昂的情绪。再如,歌曲《鼓浪屿之波》是以反复的旋律进行递进、不断强化。学生聆听时可以体验到歌曲所表现的三种不同的意境,体会母子连心的情感与痛苦,渗透“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骨肉不可分离的情感。又如,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具有中国风范与中国气概,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大型音乐作品。这首歌曲的八个乐章反映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在遭受灾难的背景下联合全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的大无畏精神,情绪激昂澎湃,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能够充分激发爱国热情。
经典音乐作品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璀璨的珍珠,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天空。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无穷的魅力,能够让学生理解与体悟中华文化的美学精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与认同感,增强民族归属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民族作品,如古琴曲《阳关三叠》,让学生理解作品中时而高昂、时而低沉的曲调情感,学生谈到这首歌曲时情真意切,悠扬而渐缓的惜别怀念、不忍分离等情感充盈在作品的音符中,体现了友人们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感。再如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被广泛流传,在引导学生赏析时,教师要重点让学生体味曲子旋律及其意境,让学生说说听后感,然后分析为什么这首古典名曲具有这样强烈的感染力,听后给人以无限遐想和强烈的审美体验,然后再分析其创作背景及其技法,让学生领略中华名曲的艺术创造是中国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从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文化、传承经典的信心。在让学生体验古典作品的魅力、产生深切共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传承中华古典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音乐的魅力在于通过听觉引发学生的心灵感知,在思想与情感的更深层次给人以审美感受与共鸣。中职音乐教学中德育素材十分丰富与广泛,教师要以德育为目标,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德育效果。音乐教学中,歌曲教唱是常用的教学形式,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相关德育主题选取与主题相符的歌曲,在教学中更好地突出德育主题。值得注意的是,歌曲的选取要具有正向、积极向上的特质,并且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与专业特点。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及爱岗敬业的思想品质,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感恩主题的歌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怀,让学生懂得感恩,理解孝道,崇敬奉献精神。如《跪羊图》《感恩的心》《爱的奉献》等,都可以对学生的思想与心灵产生积极影响与感染,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认识到自身与社会及周围人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如根据中职学生感恩意识不强及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及感恩教育。教师要结合中职学生能力选取音乐作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进入理解与感悟道德的更深层次,让学生真正理解道德内涵,增强道德涵养,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在音乐教学的审美氛围中,实现审美能力与道德能力的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