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支援
新课标的深化落实更加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助推学生全面发展,这成为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的基本目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首要工作在于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基础。初中体育教学同样承担着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责任,而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就是把体育教学和德育融合起来,加快体育教学改革步伐,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体育学习氛围中完善道德素质。
体育教学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样也是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大纲特别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特征教导学生热爱党和国家,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精选符合学生特点、增强体质效果好,为青少年所喜好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材;培养学生服从组织纪律、热爱集体、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等精神。所以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使学生把握正确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生活目标的实现和国家建设的远大目标统一成一个整体,启迪学生认清塑造健康身体对工作、学习与生活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建立长久和持续性的体育锻炼动机,最终助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
依托体育教学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能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灌输,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在不影响体育教学的情况下进行德育渗透。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主要包括:一是主体性原则。为了消除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在课程实践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首先应该落实主体性原则,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当作课堂主体,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自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实现品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二是差异化原则。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在思想认知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教师在落实德育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体育德育渗透中落实因材施教,总结学生的差异化特征和要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提高道德素质。三是整体性原则。德育属于长期工作,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同样也必须把其当作长期工作。与此同时,还必须确保教育面向学生全体,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尤其是要保障体育素质和德育素质培养的综合性以及整体性,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身教重于言传。”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普遍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言传”上,即侧重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讲解体育方面的基础知识,锻炼他们的体育技能等,却忽视了“身教”的作用,以至于忽视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德育路径。初中体育教师本身同学生的联系非常紧密,并且学生对教师常常抱有强烈的忠诚度与信赖感,这就使得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设想一下,如果体育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的德育素质,那么在为学生讲解德育方面知识的时候就会显得毫无说服力,最终的德育质量必然大打折扣,而如果可以加强“身教”的作用,有效渗透德育思想,充分利用平时同学生相处的时机展现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可以更好地助力他们良好德育素质的养成。
例如,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强化体育教师自身的指导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有计划地展现出良好的德育素养,如可以在平时的理论课中走进教室后将室内的纸屑或其他垃圾捡起来放入垃圾桶中,或者主动清除墙壁上学生涂画的笔迹,以及主动清理窗台上的灰尘,主动为班级窗台上的花卉植物浇水,等等,借助这些日常教学中的基本行为,无形中帮助初中生感受体育教师身上所具备的良好道德品质,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模仿教师,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又如,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规范体育教师的行为举止,在学生面前塑造良好的形象,不仅包括外在形象,更要注意自己内在精神与心理层面的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影响及感染学生。如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有趣的教学语言同初中生开展互动沟通,巧妙地渗透德育知识。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要重视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外,还应利用好体育教学中的多种资源,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体现出体育课程的多元功能,保证课程设置的有效性。体育教学中包括诸多落实德育的资源和时机,其中抓好体育课堂上的常规教育,并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教师的基础教学工作。在常规教学中,教师既要明确不同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要求,又要把握好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规律,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常规教学中包括了初中体育课程的理论知识及动作指导等内容,是初中生实现体育学习的重要途径。将德育内容融合到常规教育环节,可以达到德育润无声的目的,同时使德育的形式更利于学生接受。
例如,在开展基本的队列队形练习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国庆阅兵时军人整齐走过天安门广场的视频资料,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也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队列队形是大家严守组织纪律和共同协作努力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再如,在长跑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长跑运动的耐久性特征,对学生进行耐力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要想在长跑中获得理想成绩就必须有坚韧不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长跑是训练学生耐久力的项目,在基本动作的教学中更要融合精神毅力方面的引导。因此,在长跑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方面的适当鼓励,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让德育落到实处。
德育与初中体育教学相结合是教师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顺利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全面型人才的有效措施。体育教师为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关注体育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优化指导,做好对教学环节的合理把控,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优化学生的道德素质。体育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耐心观察,把控好教学内容与不同教学环节的设计,立足学生实际,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在调整教学氛围的同时,促进德育的无痕渗透。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其中体质较强的学生可开展长跑训练,体质较差的学生可以蛙跳或站军姿,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坚定“我能行”的信念。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会有一些学生因为不能顺利完成任务而出现自卑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此时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指导,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和意志力培养,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保证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
体育教学具备很强的开放性,因此,能够给教师与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也方便教师开展德育,提高体育教学的丰富性。体育教学本身具备明显的实践性,所以在体育德育的开展过程中也需要开展创新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独特的体育实践体验中得到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教师在体育课堂实践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设计实践活动,充分考虑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让学生主动接受教师的道德素质培养。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在体育课堂更多地配合。教师设计的体育实践活动既要包含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巧,又要融入德育元素,让学生在多元活动中接受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
例如,在教学足球的技巧战术时,为了提高学生对技术技巧的掌握水平,依托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教师可以组织足球比赛,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两组进行足球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遵守竞赛规则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品质,让学生对足球运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充分体现竞技类体育游戏的德育价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做好学生的表率,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耐心指导,确保体育德育渗透质量。此外,为了更好地渗透德育思想,教师也要注意丰富体育教学活动与内容,有计划地结合特定的教学方式方法融合德育内容,例如可以结合体育锻炼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如通过指导他们开展慢跑活动,解决他们的肥胖问题或慵懒问题等,使学生逐步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借助体育锻炼活动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如结合不同的体育运动形式制订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案,让学生可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接受失败与困难的磨砺,提高他们抗挫折的能力。
为了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确保体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以及有效性,体育教师要注意提高对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构建规范化的教育制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规范有序的学习活动中踊跃表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提出严格规范的要求,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针对体育教学规范提出具体的规则要求,让学生在服从教师指导与管理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尤其是要注意完善奖惩机制,为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提供支持。另外,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具有叛逆心理,体育教师的教学管理要做到自身示范,即通过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
例如,在游戏或是体育比赛中,有些学生会表现得积极主动,有些学生则显得非常被动。此时教师需要留心观察不同学生的不同行为表现,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激励或是批评指导,同时要注意完善奖罚机制,帮助学生纠正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强化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拥有优良品格的学生成为榜样,也让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促进优秀品质的内化与升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有效培养初中生的规范意识与行为,教师可以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规则意识,即优化设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规则与管理方案等,借助明确的体育规则约束与规范初中生的行为,使他们逐步形成规则意识。比如,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可以针对性地为学生认真讲授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则及要求,使学生形成遵规守矩的规则意识,又或者可以结合一些小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坚毅的品质和顽强的奋斗精神等。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培养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和正确三观的建立期,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除了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助力外,还能大大缓解学生的身心压力,引领学生均衡发展。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体育教学要求,深入探讨在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的方法,进一步拓展体育教学职能,丰富教学内容,在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情况下优化德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