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花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德育和文化课学习地位同样重要。文化课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快速、大量地学习文化知识,从而增长自己的人生见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德育方面的学习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祖国的栋梁,这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孜孜以求的目标。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知识面有局限,认识和接触到的事物远远不够,对世界的认知也极为不足,因此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自身的思考方向会习惯性地出现偏离。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引路人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课堂上,以往采用的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即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自己准备的教学内容,未做到与学生实时进行互动,没有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学生则一味被动学习,记录教师讲课时的思想,也不曾主动提出问题,进行自主合理的思考。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弊端,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讲课以自身想法为主,所讲述的内容可能存在过于片面之嫌,学生从课堂主体退位成课堂附属品,只会一味被动地接受知识,双方很少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教师授课累,滔滔不绝地讲授内容,学生听课也觉得毫无乐趣,如坐针毡。长此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降低小学生学习的热情,麻木学习,同时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人格,会对学生未来长期的人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小学基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贯彻“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实现两者的统一。这需要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策略,突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作用,更好地开展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中,教师讲课前通过对学生进行情境引导,创设情境,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一片夜晚的瓜地,同时利用小孩子的好奇心,讲述少年闰土和少年迅哥儿在月如银盘的西瓜地捉猹的美好童年趣事。之后再通过多媒体深化教学内容,以音频形式展现少年闰土的天真可爱,以达到教学目的。在讲述完全篇后及时反馈,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自主讨论,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拥有更丰富的故事性见闻,同时也深化了童心童趣教育,提升了小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
对小学阶段的教学来说,教材的学习无疑是小学学习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小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某些重点的词句进行“练字”“练句”。通过对这些关键字词加以分析解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作者当时真实的心理活动、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和老师进行更加深层次的交流协作,主动提出自己一知半解的问题并寻求解答。教师也要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思考进而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而不能立即就给出正确答案,使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环节,进而缺失小学阶段最应具有的问问题的能力。这种措施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所学文章的理解,同时进行迁移运用,学生对之后学习的文章会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益处会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进一步的了解,并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未来的语文教育教学计划,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李四光的行为、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以及对李四光热衷探究科学,做事情孜孜不倦,认真求索的求知精神加以具体的分析解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的知识脉络和思想情感,同时学习到主人公优秀的品质。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并要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习惯,将善于观察,勇于探究自然科学的思想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人生的学习中有所增益。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钻研、思考学生思想活动和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联系。结合思想教育和教学的关系,灵活运用到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来说,课堂上的教学对学生的知识、综合思想教育作用很大,但也应该结合课下的教育学习,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时课后作业的功用就得以显现。课后作业不只是课堂内容的深入推展,更能帮助学生巩固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已有知识。课后作业因此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借助课后作业可以将德育的观念融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一节授课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任务,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深化学习内容,不自觉间就将德育和语文教学融合到了一起,从而真正地让学生达到学有所成的功用,也不会感觉刻意和古板,这种方式既深刻又实用,巩固知识的同时加强德育。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落花生》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用多媒体播放花生的图片,把电脑里的花生和学生平常接触到的花生联系起来,并加以比较深化,深入浅出地揭示文章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之后,再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把自己对花生的见解和情感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下节课中进行分享交流,加深学生关于文章主题的理解。面对同样一篇《落花生》,有的人会想到花生的味美可以进行食用,从而滋生出在家多加品尝的心理;有的人会想到花生挤压之后可以榨油,从而产生回家加以实验的想法;而有的同学则会想到,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花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即指做一个实用的人,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都是学生会萌发出的正确想法。这些想法恰好说明这篇文章让学生有所思考,给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思想和人生态度。从而达到了教师借助不同的方式加强学生思想品味能力的目的,也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爱好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在能力,从而更有利于教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育合格新时代人才的目标。
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与德育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写作教学践行德育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手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语言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尚且处于发展阶段,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是重中之重。通过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与组织能力。同时,德育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德育能力,将其与写作融合能有效地实现语文写作模式下的德育渗透,可以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德育。在一定程度上,德育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德育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主题与主旨。通过对德育内容的写作,能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德育的意义,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语文写作是真情实感的抒发,在感情基础上落实德育为主的写作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感悟德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实现学生德育水平与写作水平双向提高的目的。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小学阶段的写作主要以看图写话为主。这一写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给德育内容的融合提供了空间。在课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能够反映德育教学内容的图片作为看图写话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图中内容进行描写。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一张公交车上学生给老奶奶让座的漫画,并引导学生写作。学生在具体描写的过程中会围绕让座这一优良品德展开描写,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联想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也可以在看图写话中积极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生活感悟等方面的内容,这样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写作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如宣传最优秀的看图写话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宣读展示,让学生表达对于“让座”这一优良品质的理解等,最后语文教师进行总结,这将会有效兼顾学生写作能力和德育素质的培养。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教育体系下倡导的是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能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当前很多学校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将学生的课堂转移到实践活动中。同时,德育是培养学生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一项教学内容,德育的根本宗旨需要落实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上。因此,结合两者的共同之处,在进行实践教学中,可以将德育内容融合进来,实现学生在德育内容引导下树立较强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一教育理念的落实,教师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找寻合适机会,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实践,通过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如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语文德育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整理、开发德育素材,这样可以有效丰富学生在语文学习和德育实践过程中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小学必学篇目《保护环境》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结合课本给学生讲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垃圾分类的意识。其次,保护环境作为德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保护周围的环境。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向马路,进行捡垃圾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践行保护环境这一德育内容。或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学校内打扫卫生,通过保持整洁环境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让学生理解德育中保护环境的内涵。不仅如此,语文教师还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合作,在课外布置相应的德育实践作业,让家长充当德育活动的辅助者,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深度,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综上,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德育和知识教育的作用同样重要。在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中,尤其要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爱好,达到乐趣学习。因材施教,培育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从小就树立有远大的目标,有个人的学习方向,努力实现文化知识学习和素质教育教学并蒂开花,为新时代学生培养教育工作贡献一份力量源泉。